為了忘卻的紀念:中國抗戰重慶歷史地位研究(為了忘卻的紀念-中國抗戰重慶歷史地位研究)

為了忘卻的紀念:中國抗戰重慶歷史地位研究

為了忘卻的紀念-中國抗戰重慶歷史地位研究一般指本詞條

《為了忘卻的紀念:中國抗戰重慶歷史地位研究》是2005-11-01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國鏞,陳一容

基本介紹

  • 書名:為了忘卻的紀念:中國抗戰重慶歷史地位研究
  • ISBN:756213553
  • 定價:28.0
  • 出版社: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 
圖書信息,簡介,目錄,

圖書信息

書名:為了忘卻的紀念:中國抗戰重慶歷史地位研究
作者:張國鏞,陳一容
出版日期:2005-11-01
版次:1
開本:

簡介

曾經有學者說重慶三次設都,三次直轄,筆者在1997年“20世紀中國社會史與社會變遷學術研討會”上,也曾使用過這樣的觀點。但事後研究認為,這種觀點是值得商榷的。第一,春秋時期的所謂“國”與代表中華民族發展歷程中的中央級政權、全國性的“王朝”是不能等同的,我們通常所說的首都,是一個王朝、一個國家政權的所在地,而不是一個地方性政權的所在地;第二,明玉珍所謂的“大夏”國,由於不是合法的,更不是全國性的,所以,也不能把當時的重慶稱為“首都”。重慶真正成為全國性合法的政府所在地卻是在抗日戰爭時期,沒有抗戰,就沒有重慶陪都,沒有重慶陪都,也就沒有中國真正意義的抗戰。
蔣介石背叛革命後,拋棄了孫中山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利益,於1927年4月18日在南京建立了新的國民政府(史稱南京國民政府)。自那以後,南京國民政府一直宣布以南京為首都,並根據不同時期的情況而先後擇定和遷都他處。
1932年1月28日,日本侵略軍挑起一二八事變,大舉進攻上海。同時,有數艘日本軍艦,駛至南京下關江面,作種種戰鬥準備。這樣,國民政府的首都南京就受到直接的威脅。當時南京的形勢,據時任國民政府實業部長的公博回憶,“如果真是戰爭,南京確是危險的,只在南京的下關,就泊有日本幾條兵艦,把國民政府擺在日本炮火射程之內,豈不變了容易作城下之盟?行政院一成立,即商議馬上把政府遷洛陽”。對於政府遷洛一事,在國民黨的高層中雖有不同意見,但宋子文、蔣介石、汪精衛等人極力主張,終於成行。宋子文認為:“國民政府移駐中國歷史上名都洛陽辦公,系邏輯上必然之步驟。在日本炮艦暴力威脅之下,任何政府必不能正當行使其職權。
”蔣介石在1月29日的日記中也稱:“決心遷移政府,與倭長期作戰,將來結果不良,必歸罪於餘一人,然而兩害相權,當取其輕,政府倘不遷移,則隨時遭受威脅,將來必作城下之盟,此害之大,遠非餘一人獲罪之可比……
1月30日,在蔣介石等人的建議下,國民政府主席林森和行政院長汪精衛聯合簽署了《國民政府移駐洛陽辦公宣言》,宣布:“政府為完全自由行使職權,不受暴力脅迫起見,已決定移駐洛陽辦公。”次日,汪精衛在河南
開封聯歡社講演時,又詳細闡述了國民政府暫移洛陽辦公的原因。他說:“二十八日日本軍艦駐泊下關者已有三艘,現在增至七艘,一旦啟釁,供職於國民政府諸人生命雖不足惜,其如政府機關不能完全自由行使職權,則全國政務便陷於無政府的狀態,其貽禍國家,寧可思議!因為這樣,我們終於決定將國民政府移至洛陽辦公。……坦白些說,政府如果預備屈服於日本暴力之下,為城下之盟,則或者不會離南京;如果預備以最大犧牲,為長期之抵抗,則必然將國民政府移至中原腹地。因為如此,始能團結各種力量,以策應全國。國民政府遷至洛陽辦公,其最大精神即在於此。”

目錄

自序
緒論 從九一八事變到西安事變
一、中國政府外交政策的轉變
二、中國社會政局的轉變
三、中國社會各階級、階層關係的分化
四、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變
五、從“千古罪人”到“千古功臣”
上編
第1章 重慶:國民政府的戰時首都
一、重慶政治地位的迅速提升
二、重慶戰時首都地位的確立
三、重慶戰時首都地位的發展
第2章 重慶:中共中央南方局所在地
一、中共中央南方局的成立
二、八路軍重慶辦事處的建立
三、打下外交工作的基礎
四、創立紅岩精神和影響陪都文化
第3章 重慶:國共第二次合作的政治舞台
一、國共第二次合作的組織與形式
二、協商談判:國共合作的具體途徑和形式
三、軍事上相互支持相互溝通
第4章 重慶:周恩來外交談判的“練兵場”
一、周恩來抗戰國共談判實踐
二、周恩來抗戰國共談判的藝術風格
三、周恩來抗戰國共談判的理論經驗
第5章 重慶:中國民主黨派的搖籃
一、各民主黨派的建立
二、促進中國團結抗戰
三、促進民主憲政運動高漲
第6章 重慶:台灣革命同盟會的主陣地
一、台灣革命同盟會的組建過程
二、台灣革命同盟會統一的原因
三、台灣革命同盟會的主要工作
四、台灣革命同盟會的結束
下編
第7章 重慶:戰時中國軍事指揮堡壘
一、中國軍事機構所在地
二、在重慶舉行的軍事會議
三、在重慶組織的大會戰
第8章 重慶:遠東戰場的軍事指揮基地
一、重慶在遠東軍事地位的確立
二、同盟國中國戰區統帥部的成立
三、中國遠征軍征戰滇緬
第9章 重慶:戰時中國的外交平台
一、爭取國際對華援助
二、加強國際合作
三、拓展中國國際新形象
第10章 重慶:美國總統特使的實驗地
一、抗戰後期羅斯福派來重慶的特使
二、納爾遜與中國戰時生產局
三、赫爾利的使華及其助蔣反共
第11章 重慶:戰時中國經濟的發展重心
一、戰時重慶經濟結構的變化
二、戰時重慶工業的外引內聯
三、抗戰時期重慶交通運輸業外引內聯
第12章 重慶:戰時中國文化教育事業的中心
一、戰時重慶文化教育中心地位的確立
二、關於戰時遷渝高校的數量問題
三、抗戰時期重慶高校的內聯外引
結束語 抗戰時期中國共產黨處理國共關係的政策策略
一、中國共產黨處理國共關係的政策
二、中國共產黨處理國共關係的策略
三、中國共產黨處理國共關係的基本原則
主要參考書目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