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人的尊嚴》是 2012年4月由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千帆。本書主要是作者在美國期間發表的文章結集,展開討論了人格尊嚴這一永恆理念。
基本介紹
- 書名:為了人的尊嚴
- 作者:張千帆
- ISBN:9787516200124
- 頁數:251
- 定價:30.00元
- 出版社: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2-4
- 裝幀:平裝
- 副標題:中國古典政治哲學批判與重構
內容介紹,作者介紹,作品目錄,
內容介紹
日前,著名憲法學者、北京大學教授張千帆最新力作《為了人的尊嚴:中國古典政治哲學批判》一書由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出版發行。這本新書傾注作者十年心血,是作者長期思考的結晶,主題是探討中國古代哲學關於人格尊嚴的思想脈絡。該書的出版將為讀者重新認識和解讀中國古典政治哲學提供全新的思維視角。
作者張千帆現為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導,擔任中國憲法學會副會長、北京大學憲法與行政法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等職。他還是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政府學博士,曾任《南京大學法律評論》主編,主要研究中外憲政,並在相關領域出版專著和主編教材20多部,發表論文百餘篇、評論240多篇。
新書內容主要是作者在美國期間發表的文章結集,最早的一篇文章發表於2000年夏威夷大學成中英教授主編的英文版《中國哲學雜誌》。新書重在探討中國古典哲學傳統中的人格尊嚴思想,並以此為核心構建新的道德與政治理論。新書闡發了儒家道德思想的內在精髓,批判了儒家政治傳統的先天不足,論證了禮治與憲政在形式上的共通之處,梳理並評價了墨家與道家思想對尊嚴理念的獨到貢獻。作為新的話語體系核心,尊嚴理念不僅是建構中國憲政大廈的起點,也是溝通中國與世界文明的橋樑。
作者認為,中國古典哲學的共同主線是人格尊嚴這一永恆理念。通過展開討論儒家、墨家、道家不同學派的諸多差異,得出三個思想流派只是體現了一個共同道德原則的不同方面的結論,那就是人是作為目的的自身,而不是僅僅作為其他目的的手段。這種內含人格尊嚴的道德願景只有通過適當的社會和政治制度才能得以實踐。
新書的現實意義在於:尊重和保護人的尊嚴是衡量每一個政治體制和社會行為的合法性依據,也是重構之後的中國古典哲學流派所共同接受的憲政原則。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本書的寫作,曾經得到張岱年先生生前的指點與肯定。
閱讀此書,反思社會與自我:和古代人相比,我們活的有尊嚴嗎?
作者介紹
張千帆,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政府學博士,曾任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南京大學法律評論》主編,現任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憲法學會副會長、北京大學憲法與行政法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以及法學院人大與議會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中外憲政,並在相關領域出版專著和主編教材二十餘部,發表論文一百一十餘篇、評論二百四十餘篇。
作品目錄
引言 認真對待尊嚴
一、從權利到尊嚴
二、本書結構
三、致謝
第一章 重構儒學——以人格尊嚴理念為中心
一、引言
二、西方人格尊嚴理論概述
三、儒家尊嚴觀 (一)儒家君子人格所體現的尊嚴 (二)人格尊嚴的規範:個人修身和普世尊重 (三)“恥感文化”的尊嚴感
四、人格尊嚴的雙重意蘊——走向更為平衡的權利義務觀 (一)西方自由主義中的權利至上主義 (二)儒學嬗變——從普遍義務到普遍權利?
五、結論
第二章 從仁政到憲政——詮釋“仁”及其現代含義
一、引言
二、“仁”的詮釋 (一)孔子著述中的“仁” (二)仁與人性——孟子的道德學說 (三)走向尊嚴倫理
三、“仁政”的本質及其局限性 (一)福利社會理想 (二)譴責暴政 (三)理性勸君 (四)回歸人性:仁政的道德基礎 (五)孟子政治理論的缺陷
四、苟子的禮治及其局限性 (一)人性及其道德轉化 (二)禮的起源與功能 (三)荀子政治理論的局限性
五、超越仁政 (一)儒家政治傳統及其超越 (二)現代含義
第三章 禮、法與和諧——關於德治的功能主義論辯
一、引言
二、法家主義、理性選擇及其局限性 (一)古典法家主義及其局限性 (二)“囚徒困境”與國家主義方案的局限性
三、“禮”的社會功能初探 (一)德治——“囚徒困境”的儒家解決方案 (二)君子是如何產生的——人性、禮和教育
四、五四運動及其超越
第四章 在自然法與一般法之間——關於“禮”的憲法學分析
一、憲法是什麼?
二、“禮”的憲法學定性 (一)“禮”是“更高的法” (二)基本價值與規範的等級秩序 (三)基本規範的持久性與穩定性
三、“禮”、憲法與社會演變 (一)“禮”與人治 (二)“禮”與平等 (三)“禮”與社會變革
四、進步與穩定——重新與“五四”對話
第五章 平等與尊嚴——重讀《墨子》
一、引言
二、墨家的理念與挑戰 (一)墨學對儒學的挑戰 (二)墨學精義——功利主義、兼愛與天志
三、墨學中的平等與自由 (一)平等 (二)平民百姓的中心地位 (三)有限政府 (四)墨家和邊沁功利主義的區別及共同局限
四、墨家與政治民主 (一)墨學與民主 (二)墨家政治哲學
五、結論——墨學與尊嚴
第六章 道家的自由主義思想及其局限
一、引言
二、“道”與自由 (一)和傳統道德決裂 (二)自我作為終極目的 (三)道家世界中的人格尊 (四)通往最小政府之路 (五)道家思想的局限性
三、盧梭——西方道家? (一)盧梭的自然狀態 (二)啟蒙的腐蝕 (三)走向公民自由 (四)盧梭理論的局限性
四、超越盧梭與道家的局限
結語 回歸人的尊嚴
一、人格尊嚴:中國古典哲學的共同主線
二、走向憲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