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基本任務,廣泛運用,方法,發展趨勢,
基本任務
基本任務是:壓制、摧毀衝擊正面和翼側的敵支撐點及反坦克武器;壓制威脅最大的敵炮兵和戰術飛彈兵;制止敵機動,保障己方預備隊進入戰鬥;支援步兵、坦克粉碎敵人的反衝擊;支援進攻軍隊實施穿插分割和包圍迂迴;保障翼側與接合部的安全。
廣泛運用
炮火支援產生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在凡爾登戰役中,德國軍隊以炮兵火力在衝擊的步兵前方構成一道移動的彈幕(後稱徐進彈幕射擊),掩護步兵衝擊前進。索姆河會戰,法國軍隊普遍採用徐進彈幕射擊作為支援步兵連續衝擊的方法。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炮火支援有了進一步發展,支援步兵、坦克衝擊採用的射擊方法有:逐次集中射擊,單層徐進彈幕射擊,雙層徐進彈幕射擊,逐次集中射擊與單層徐進彈幕射擊相結合。對敵防禦縱深內重要目標採用的射擊方法有集中射擊、密集射擊和隨伴炮兵實施的直接瞄準射擊。
中國人民解放軍在解放戰爭時期較廣泛地運用了炮火支援。1947年12月,圍殲駐守彰武的國民黨軍戰鬥中,炮火支援根據步兵衝擊前進的速度,區分為5個地線,地線間距離200米,每個地線射擊持續時間1~2分鐘,步兵發起衝擊後,按地線逐次延伸炮兵火力,掩護步兵衝擊。解放戰爭後期,隨著火炮和彈藥數量的增加,炮火支援的火力組成,除護送射擊外,還包括對敵防禦縱深內目標射擊的火力。1948年的太原戰役,1949年1月天津攻堅戰的炮火支援,還包括制止敵人反衝擊的攔阻射擊和壓制敵炮兵的集中射擊。
方法
炮火支援的方法,主要根據步兵、坦克的行動,火炮、彈藥的數量和敵人防禦的性質而定。通常包括集中射擊、逐次集中射擊、徐進彈幕射擊、密集射擊、攔阻射擊和直接瞄準射擊等。炮火支援的火力要與炮火準備的火力緊密銜接,與航空火力支援相協調,以密切配合進攻部隊的行動。當步兵、坦克發起衝擊時,炮兵根據統一信號立即由炮火準備轉入炮火支援,並按預定計畫或步兵、坦克的行動和臨時呼喚,逐次延伸火力,壓制衝擊正面和翼側的敵反坦克武器,繼續壓制敵炮兵和戰術飛彈兵,保障步兵、坦克衝擊前進,直至攻占敵陣地,全殲防禦之敵。隨伴炮兵通常在緊隨步兵、坦克衝擊前進中適時占領陣地,以直接瞄準射擊,摧毀妨礙步兵、坦克衝擊前進的目標。為使炮兵火力不間斷地支援步兵、坦克發展進攻,炮兵要實施廣泛的火力機動,並逐次向前轉移戰鬥隊形。有的外國軍隊把發起衝擊至縱深戰鬥的炮兵火力運用,分為衝擊的炮火支援和縱深內進攻的炮火護送兩個時節。
發展趨勢
隨著武器裝備的改進和火炮、戰術飛彈數量的增多,炮火支援的火力密度將會增大,護送射擊的火力將由線型彈幕向區域彈幕發展。炮火支援與航空火力支援、武裝直升機火力支援的協同將更加密切和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