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架

炮架

炮架也稱 “ 炮台 ” 。象棋術語。因炮必須一個棋子跳吃對方的棋子。利用已方或對方的棋子作為所隔的子,稱為 “ 炮架 ” 。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炮架
  • 別稱: 炮台
  • 性質象棋術語
  • 定義:利用棋子作為所隔的子
結構,分類,

結構

支撐火炮炮身並使其便於射擊與移動的各部件組合體的總稱。是火炮的組成部分。一般由搖架、反後坐裝置、上架、高低機、方向機、瞄準裝置、平衡機、防盾、下架、大架、運動體及輔助裝置等組成。搖架連同反後坐裝置、炮身構成火炮起落部分,通過耳軸裝在上架上,藉助高低機起落。搖架用於支撐炮身,並引導炮身後坐與復進。反後坐裝置包括駐退機與復進機,使炮身和搖架成為彈性聯結。駐退機消耗後坐能量,使炮身後坐到一定距離而停止。復進機在炮身後坐時貯存能量,後坐終止時使炮身復進到原位。由於反後坐裝置的緩衝作用,可使炮架受力減小到原來的1/5~1/30。上架是迴轉部分的主體,通過基軸裝於下架上,借方向機轉動。高低機與方向機用於驅動炮身在高低上與方向上轉動,分別裝於搖架、上架之間與上架、下架之間。瞄準裝置為火炮裝定射擊諸元,與高低機、方向機配合實施火炮瞄準。平衡機使火炮起落部分在搖架耳軸上保持平衡,使高低機操作輕便。防盾可以防止彈片與槍彈損傷炮手和火炮機件。有的炮上還有防護的炮塔。下架連線上架、大架與運動體。大架多為開腳式,尾部有駐鋤,防止火炮發射時後移或下陷。有的大架為三腳式或四腳式,便於圓周射擊。運動體為輪式。不同火炮具有各自的輔助裝置。

分類

炮架按結構分為剛性炮架與彈性炮架。炮身通過耳軸與炮架連線的稱剛性炮架,除無坐力炮外,已不再使用。炮身通過反後坐裝置與炮架連線的稱彈性炮架,為多數現代火炮所採用。按能否移動,炮架分為固定式、半固定式和移動式3種。要塞炮、岸炮的炮架固定在底座上,為固定式炮架。艦炮、航空機關炮 、坦克炮和自行火炮的炮架均裝在活動底座上,為半固定式炮架。牽引火炮的炮架則帶有運動體,稱為移動式炮架。
最初的炮架是一種木製的活動支架。炮身置於支架上,火炮射向是固定的。15世紀使用了炮耳軸與簡易輪式炮車。法國首先套用可固定大架的雙輪前車,用牲畜牽引。17~18世紀,歐洲各國普遍使用金屬炮架。19世紀美國套用螺桿式高低機,賦予火炮射角。法國製成反後坐裝置,火炮由剛性炮架改為彈性炮架。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普遍使用開腳輪式炮架與橡膠輪。此後,炮架更加趨向輕型化、自動化與通用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