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射火箭

炮射火箭

近幾年,炮射火箭的發展和套用較普遍。究其原因,主要是戰爭對武器提出新的要求,科學技術能解決生產製造中的一些技術問題。但是,它的發展過程也是很曲折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炮射火箭
  • 對象:戰爭
  • 屬性:提出新的要求
  • 方法:科學技術
炮射火箭的由來,原理與組成,特 點,用 途,

炮射火箭的由來

十九世紀中葉,火箭和火炮同時使用。那時,火箭的射程較大,射擊密集度較高,比滑膛炮好;但線膛炮出現後,火炮的射擊密集度和命中精度大大提高,當時,火箭幾乎讓位於火炮。隨後,工業和科學技術水平不斷提高,使火箭技術得到新的發展,從而逐步發展成今天的火箭武器。但是,由於火箭和火炮各自的優缺點,在不同的套用領域中,誰也無法排擠掉誰,取而代之。因為炮彈是在密閉的炮膛中發射,火藥產生的能量,較充分地轉化為炮彈前進的動能;對於火箭,推進劑產生的能量只有一部分是推進火箭的動能,高速噴氣本身所具備的動能無益地耗散了。因此,在一定的火炮初速範圍內(大約每秒一千五百米),發射一枚威力相同的炮彈比發射一枚火箭的成本低得多。另方面,火炮的射擊精度比無控火箭高得多,但它又不及火箭的射擊密集度高。再就是要繼續提高炮彈的初速,則受“極限速度”的限制,就是說無論裝多少發射藥,炮彈也超不過這個“極限速度”。極限速度的理論值約為每秒三千米左右。理論上的這個極限速度,可以這樣理解:彈丸在炮膛中的運動是由火藥氣體推動的,所以彈丸的速度不可能超過氣體膨脹的速度,而後者是有極限的。但是,火箭卻無“極限速度”限制,只要合理地設計火箭的級數並由它們攜帶相應的推進劑提供動能,就可以持續加速,射程也不受限制。因此,二者相比,火炮的主要優點在於射擊精度較高,在一定初速範圍內比威力相同的無控火箭的成本低得多,主要弱點是結構較重;火箭的主要優點在於射程不受限制,結構簡單,主要弱點是射擊精度較低,在一定速度條件下,成本較高。如把兩者結合,做到互補各自的不足,發揮各自的優點,則是可取的。於是出現了火炮發射火箭的構想。
明朝人趙士禎一五九八年(神宗萬曆二十六年)曾發明了一種發射火箭的武器叫“火箭溜”,它可以任意地給火箭一定的射向和角度,使發射的火箭不致偏斜,提高了火箭的命中精度,是現今炮射火箭雛形的一種構想。
二次大戰前,國外也曾研究過炮射火箭助推彈,由於增程效果、射擊精度等一些技術問題未能解決,曾認為發展這種彈是不切實際的想法。但到五十年代末,國外又開始了這方面的研究試驗工作,直到七十年代初解決了一些技術問題,這一工作才有所進展,並作為一個研究成果用於部隊實戰中。

原理與組成

炮射火箭,就是用火炮發射火箭。整個武器系統主要由火炮和火箭組成。火箭由人工或機械裝入火炮,火炮承載著火箭和發射藥。火炮擊發,火箭受發射火藥氣體的推動飛出炮口,飛離炮口一定時間,火箭發動機點火,推動火箭飛向目標。
這裡有兩個不同的含義應加以區別。即炮射火箭(又稱火炮助推火箭)和炮射火箭彈(又稱炮射火箭助推彈或火箭增程彈)的不同含義。從飛行器的增速講,炮射火箭從火箭助推器中得到它的大部分速度,由火箭推力所增加的速度與初速相比,是同一數量級或更大些。從力學上講,炮射火箭具有較高的質量比和總推力。而炮射火箭彈是依賴炮射獲得主要速度,再從火箭推力得到很小的增速。從機械上講,火箭彈意味著在厚壁殼體中加一個小火箭藥柱,以推進重的有效載荷。但作為一般性了解,這裡仍統稱炮射火箭。
發射火箭的火炮,可以是線膛炮,也可以是滑膛炮。飛行器主要由火箭發動機和有效載荷(如戰鬥部、測量儀器等)組成。為保證命中精度,通常採用折迭(或固定)尾翼的穩定機構,或旋轉穩定或者旋轉——尾翼穩定。

特 點

由於火炮發射是一個極為猛烈的加速過程,用火炮發射的火箭所承受的瞬間載荷比通常的火箭要大數百倍,所以炮射火箭的關鍵是解決火箭在炮膛內承受高加速度的結構問題。
因為固體火箭發動機具有構造簡單、結構重量輕,可靠性高,使用方便,成本低,工作時間短等特點,因此炮射火箭目前主要採用固體火箭發動機作動力裝置。
普通火箭的加速度過載只有幾十克到二百克左右,而炮射時,火箭的加速度過載則有幾千克到上萬克。但是,固體火箭發動機藥柱的機械強度較低,在高加速度過載的情況下容易破裂,從而導致發動機產生故障,甚至使整個火箭中途發生爆炸。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一方面要改進藥柱的設計及組份,以提高機械強度;另外可對藥柱採用支承方法,以解決承受高加速度問題。支承技術的採用,是炮射火箭的一個重要特點。
藥柱破裂問題解決後,火箭在什麼時候點火呢?這是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對炮射火箭助推彈來說,如果選擇適當,可獲得最大射程,還可使不同射程內的射彈散布最小。實驗表明,應在普通彈的彈道最高點使炮射火箭的發動機點火,可獲最佳增程效果。
發動機點火後,為了達到良好的射擊精度,就要保持飛行器的的飛行穩定,而飛行穩定則可藉助尾翼裝置獲得。炮射火箭的尾翼裝置可分為固定尾翼和折迭尾翼。固定尾翼的外緣直徑與炮管口徑相等,通常用於次口徑彈;折迭尾翼是適應火箭從炮管內飛出而設計的,尾翼的外緣直徑大於炮管口徑(如氣動折迭尾翼),當火箭未飛出炮口時,尾翼折迭嵌入彈體內;在火炮擊發,火箭飛出炮口後,嵌入的折迭尾翼打開,控制火箭穩定飛行。但是,用線膛炮發射的火箭助推彈,有的不用尾翼機構,而用膛線造成彈體旋轉,以保持飛行穩定。
為經受住火炮發射時的高加速度和彈體出炮口時的應力,還應考慮炮射火箭殼體的強度。辦法之一是加厚殼壁,但質量比不高,火箭性能不佳。因此要選用重量輕、比強度和比剛度很高的材料做殼體,例如玻璃纖維纏繞殼體。這就可做成高質量比火箭,從而可多攜帶有效載荷。但是,戰術用的炮射火箭助推彈,對質量比的要求不如多級炮射火箭高。例如,有一種一零五毫米的炮射火箭助推彈,用鎳、鉻、鉬合金鋼做殼體,這是一種重型鋼質殼體,質量比不高,但它還是可以做戰術武器使用。
在選用火炮方面,為了使用現有的大量制式火炮,目前生產的炮射火箭助推彈,可以分別在這些炮中使用。但是在研製新式火炮時,其炮管長度通常比老式的要長些。因為適當加長炮管,可提高火炮初速,從而增大射程。但是用大口徑炮發射多級火箭時,這種火炮就不屬於常規火炮了。它好似一個滑膛的高壓管子。有一種近似經驗法認為,有效載荷的重量和這種大口徑炮管直徑的三次方(炮管長為口徑的倍數不變)成正比。所以炮管直徑加倍,則有效載荷增到八倍。但是,膛內最大加速度和炮管直徑成反比,炮管直徑加倍,則最大加速度減半。

用 途

大體上,大炮口徑在四十毫米以上,目前有可能使用炮射火箭。現在許多國家已經把炮射火箭作為制式彈裝備部隊,在榴彈炮、加農炮、迫擊炮、海軍炮、航空炮等中使用。國外的試驗分析認為,大口徑炮發射炮射火箭,相當於射程很遠的飛彈,用它代替反艦飛彈,在射程和成本上都是可取的。至於在其他一些領域中的使用,大致上還處在進一步探討中。但是從現有的探討可以看出,套用範圍還是較為寬廣。就是在空間科學方面,也有不少人在做套用工作,為火箭技術和火炮技術的結合開闢道路。
綜上所述,炮射火箭的出現與它的軍事用途分不開。在軍事上的使用又與它有一定的可取之處相聯繫。例如,炮射火箭助推彈和普通炮彈相比,在不增大膛壓的條件下增大了射程,改進了彈道低伸程度,縮短了彈丸的飛行時間,因而有利於提高命中率。如果研製新型火炮採用此彈,則可減少炮口能量,減輕炮重,因而可解決射程與火炮重量之間的一些矛盾,對提高機動性有利。
炮射火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