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鋼

炒鋼

生鐵熔化時和鐵礦石相作用,使鐵水中的碳降低形成糊狀金屬,反覆攪拌成為鋼(熟鐵)和渣的混合物,稱為“炒鋼”或“炒熟鐵”。炒鋼的原料是生鐵,操作要點是把生鐵加熱到液態或半液態,利用鼓風或撒入精礦粉等方法,令矽、錳、碳氧化,把含碳量降低到鋼和熟鐵的成分範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炒鋼
  • 外文名:Fried steel
  • 原料:生鐵
  • 操作要點:生鐵加熱到液態或半液態
  • 產品:低碳鋼和熟鐵
  • 優點:可控制,生產率較高,質量也較好
簡介,發展簡史,原料,坩堝法,優點,

簡介

生鐵熔化時和鐵礦石相作用,使鐵水中的碳降低形成糊狀金屬,反覆攪拌成為鋼(熟鐵)和渣的混合物,稱為“炒鋼”或“炒熟鐵”。炒鋼因在冶煉過程中要不斷地攪拌好像炒菜一樣而得名。炒鋼的原料是生鐵,操作要點是把生鐵加熱到液態或半液態,利用鼓風或撒入精礦粉等方法,令矽、錳、碳氧化,把含碳量降低到鋼和熟鐵的成分範圍。

發展簡史

在1855年以前,人類能夠實現的冶金爐溫度最高不超過1400℃。那時的煉鋼方法是在半凝固狀態進行的。普德林法是發展到工業規模的炒熟鐵法,產業革命後大規模鐵路建設初期所用的材料就是用普德林法生產的熟鐵。然而這種方法生產率低、勞動強度大、產品質量不高,在中國古代還獨創了在炒鐵過程中反覆多次鍛打的百鍊鋼工藝,生鐵和熟鐵按比例配合起來冶煉的灌鋼工藝,以及鑄鐵固態脫碳成鋼的工藝;但這些工藝沒有發展形成工業規模的生產,就已經失傳,只能根據發掘的文物和史料記載進行其歷史狀況的研究。

原料

炒鋼的原料是生鐵。把生鐵加熱到液態或半液態,靠鼓風或撒入精礦粉,時矽、錳、碳氧化,讓碳量降低到鋼的成分範圍。炒鋼多是一種低碳鋼;控制得好,也有中碳鋼、高碳鋼;有時也得到熟鋼。

坩堝法

古代惟一冶煉液態鋼的方法是坩堝法,坩堝法生產量很小,只能熔化一些高碳鋼作為工具使用(高碳鋼熔點低)。以上各種方法都屬於古代煉鋼法。儘管它們曾經支持了產業革命後的初期工業文明,但由於生產率低,產品質量差,到19世紀中葉冶金學者努力追求的目標就是如何能夠在工業規模上生產液態鋼。事實上只要把爐子溫度再提高200-300℃,就能夠完全在液態下冶煉鋼,使煉鋼由古代冶煉轉化為現代生產。

優點

炒鋼的優點是成分可適當控制,生產率比較高,質量也比較好。在現代,人們常把由礦石直接制鋼的工藝叫一步冶煉或直接冶煉,而把先由礦石冶煉成生鐵、然後再由生鐵煉鋼的工藝叫兩步冶煉或間接冶煉。炒鋼的生產過程也分兩步:先煉生鐵,後煉鋼。因而在某種意義上說,炒鋼的出現便是兩步煉鋼的開始,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重大事件。它進一步促進了我國古代鐵器的廣泛使用和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十八世紀中葉,英國發明了炒鋼法(與中國古代的‘炒鋼’有很大不同),在產業革命中起了很大的作用。馬克思懷著極大的熱情給予了很高的評價,說不管怎樣讚許也不會誇大了這一革新的重要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