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
炎性
乳腺癌是病程進展快,惡性程度高,預後差的一種
乳腺癌,其發病機制可能與患者的免疫水平低下有關。
乳腺癌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研究發現具有
乳腺癌高危因素的女性容易患
乳腺癌。中國婦女乳腺癌的高發年齡按年齡分組顯示:25歲後逐漸上升,50~54歲組達到高峰,55歲以後逐漸下降。乳腺癌家族史是乳腺癌發生的危險因素,所謂家族史是指一級親屬(母親,女兒,姐妹)中有乳腺癌患者。近年發現乳腺腺體緻密也成為乳腺癌的危險因素。乳腺癌的危險因素還有月經初潮早(<12歲),
絕經遲(>55歲);未婚,未育,晚育,未哺乳;患乳腺良性疾病未及時診治;經醫院活檢(活組織檢查)證實患有乳腺非典型增生;胸部接受過高劑量放射線的照射;長期服用外源性雌激素;
絕經後肥胖;長期過量飲酒;以及攜帶與乳腺癌相關的突變基因。具有以上若干項高危因素的女性患乳腺癌的風險比正常人高。
臨床表現
炎性乳腺癌發病急劇,病程進展快。由於癌細胞播散到皮下淋巴管網,形成癌栓,使淋巴回流受阻,毛細血管受阻擴張而大量充血。乳腺皮膚紅腫、增厚、變硬,出現橘皮樣外觀,逐漸變成似瘀血的紫紅色,局部皮膚可出現
丹毒樣改變或斑紋狀色素沉著。病變皮膚溫度升高。隨著乳腺迅速增大、紅腫、疼痛和病變範圍的擴展,使本病與
急性乳腺炎極為相似。觸之韌感、堅實,伴觸痛,腫瘤的邊界多不清楚。有患者乳頭出現乾裂、結痂、回縮、抬高。腋下可觸及腫大淋巴結。
檢查
1.血常規檢查(與乳腺炎鑑別)。
2.乳腺影像學檢查,包括乳腺X線攝影、彩超及磁共振檢查。對疑似患者還應進行胸、腹部CT及全身骨掃描,為下一步治療提供依據。
3.由組織病理學明確診斷。從乳腺或有代表性的硬化、
水腫或變紅的皮膚處穿刺取材,多可確定診斷。而外科手術切取活檢,可獲得適當的腫瘤組織及受累的皮膚、皮下淋巴管組織,經病理學檢查為確診手段。
診斷
根據臨床表現:短時間乳腺瀰漫性增大,範圍常超出整個乳腺的1/3,變硬,有觸痛,乳腺皮膚大範圍紅腫,增厚,出現橘皮樣外觀,病變皮膚溫度增高。結合乳腺影像學檢查。乳腺X線可見皮膚瀰漫性增厚,密度增高,皮下組織及乳腺實質梁狀結構增厚、增粗,有時可見微小鈣化灶和局部腫塊影,乳頭回縮,腋下淋巴結腫大等。超聲檢查可見皮膚增厚,皮下層增厚且出現線狀液性暗區,腺體層一般無明顯的腫塊圖像,表現為結構紊亂,回聲減弱,邊界不清,血流信號增多,出現高速高阻型的動脈頻譜,多伴有腋窩淋巴結腫大。乳腺病變部位經穿刺或手術切取活檢,經組織病理學檢查明確診斷。
炎性乳腺癌需要與
急性乳腺炎、乳腺
淋巴瘤鑑別。
急性乳腺炎通常發生在哺乳期婦女,常伴有發熱和白細胞增高,抗生素治療有效,穿刺可見膿液和壞死組織,塗片可見炎性細胞。乳腺
淋巴瘤,尤其是非何杰金
淋巴瘤,臨床表現如同炎性乳腺癌,病理組織學檢查可以鑑別。
治療
炎性乳腺癌患者常在確診斷時腫瘤已擴散出現轉移,單純局部治療如外科手術或放射治療,對轉移灶沒有作用,故療效差。經過多年的臨床實踐與研究發現,治療炎性乳腺癌應採用綜合治療。首先進行新輔助化療,即手術前化療;對HER-2檢測陽性的炎性乳腺癌患者,化療中還可聯合套用曲妥珠單抗(即靶向治療)。新輔助化療獲得臨床緩解的患者,化療結束後再進行手術或放療。手術推薦乳房切除手術加腋窩淋巴結清掃,保留乳房手術不適用於炎性乳腺癌。炎性乳腺癌常有淋巴管阻塞,也不適合進行前哨淋巴結活檢。儘管有些患者行乳房切除時有乳房重建的需求,但對於炎性乳腺癌患者而言,行即刻乳房重建手術應持謹慎態度。由於炎性乳腺癌術後局部和區域復發風險較高,常規進行放療。
大劑量化療加外周血幹細胞支持治療炎性乳腺癌的研究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結果,但較大的毒性和較低的生活質量使上述治療除臨床試驗外尚未推薦臨床套用。
預防
炎性乳腺癌是一種特殊類型乳腺癌,和其他類型乳腺癌一樣可以發生在任何年齡。炎性乳腺癌的預防同一般乳腺癌。值得一提的是炎性乳腺癌的患者與自身免疫機能低下可能有關。
由於乳腺癌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所以還沒有確切的預防乳腺癌的方法。從流行病學調查分析,乳腺癌的預防可以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1.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調整好生活節奏,保持心情舒暢。
2.堅持體育鍛鍊,積極參加社交活動,避免和減少精神、心理緊張因素,保持心態平和。
3.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4.積極治療乳腺疾病。
5.不亂用外源性雌激素。
6.不長期過量飲酒。
建議女性朋友:了解一些乳腺疾病的科普知識,如乳腺出現類似炎症改變,應提高警惕及時就醫。掌握乳腺自我檢查方法,養成定期乳腺自查習慣。積極參加乳腺癌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