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1950年,屬昭通縣第七區。
1952年,設炎山區。
1959年,改公社。
1962年,改區。
1966年,改公社。
1984年,改區。
1988年,析出水屯等5原小鄉置炎山鄉。
2012年9月,撤鄉設鎮。
行政區劃
2011年,炎山鎮轄炎山、大溝、中寨、松樂、屋角、廟灣、小田、大沱8個村民委員會,下設183個村民小組。有50個自然村。
截至2020年6月,炎山鎮下轄8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地炎山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炎山鎮地處
昭陽區西涼山片區,距離城區113公里,東與大山包鎮接壤,西與
四川金陽相連,北與
永善接界,南與
巧家縣毗鄰。區域面積80.83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炎山鎮地處涼山山系五蓮峰分支,西北為金沙江河谷地帶。地勢東高西低,境內山巒疊嶂,溝谷縱橫。最高點海拔2946米,最低點海拔476米。
氣候
炎山鎮立體氣候特點突出,江邊河谷地帶氣候炎熱,二半山區氣候溫和,高二半山區氣溫較低。年均氣溫13.6℃,年均降水量700毫米。年均日照時數2125小時,無霜期年均230天。
自然資源
炎山鎮境內已探明地下礦藏有鉛鋅和少量無煙煤。
人口
2011年末,炎山鎮轄區總人口24517人,總人口中,男性12563人,占51.24%;女性11954人,占48.76%。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23814人,占97.13%;彝族515人,占2.1%;其他少數民族188人,占0.77%,超過500人的少數民族有彝1個民族,達515人,占少數民族人口的73.3%。
2016年,炎山鎮有農業人口24161人,總戶數5845戶;彝族116戶504人;苗族4戶24人; 仲族30戶168人;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1%,外出務工人員7120人次。
截至2019年末,炎山鎮戶籍人口24235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炎山鎮經濟總收入3175萬元,比上年增長13.5%。農民人均純收入1360元,比上年增長13.5%。
2016年,炎山鎮生產總值完成5812.96萬元,比2015年增長15%。耕地總面積891.262公頃,農作物種植面積1400公頃,其中糧食種植面積2187公頃,總產量764.4萬公斤,比上年增長6.8%,人均占有糧食316公斤,比上年增長2.9%;擁有註冊商標的農村合作社18個。
2019年,炎山鎮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個。
農業
炎山鎮有農業耕地面積13368.93畝,其中水田790畝,旱地12578.93畝。糧食作物以玉米、馬鈴薯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6129噸,比上年增長6.3%。2011年,種植冬馬鈴薯1600畝,產值358萬元。經濟作物以花椒、核桃、蠟蟲等為主。2011年,花椒種植面積2萬畝,產值2500萬元;核桃種植面積2.5萬畝;蠟蟲種植面積0.5萬畝;女貞種植面積4000畝;膏桐種植面積3500畝。截至2011年末,森林面積48260畝,其中天然林48226畝,林木覆蓋率41.46%。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炎山鎮各村均設完全國小,國中、示範國小各1所。
截至2016年,炎山鎮共有中學1所,在校學生645人,較去年同期增長9.2%;2016年中考升學率達46.08%,較去年增長9.07%。
醫療衛生
2011年末,炎山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9個,其中衛生院1所,村衛生所8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5%。
社會保障
2011年,炎山鎮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支出72.4萬元,撫恤事業費支出7萬元,救災支出12000元。
交通
炎山鎮境內通公路。
歷史文化
炎山原名燕山,以燕子多而著稱,後因山高坡陡,雲霧大,氣候炎熱,改名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