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家坪子村

吳家坪子村隸屬於船房傈僳族傣族鄉華榮村委會,屬於山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吳家坪子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面積:國土面積0.80平方公里
  • 海拔:1,900.00米
  • 年平均氣溫:18.00 ℃
  • 年降水量:1,080.00毫米
村情概況,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人口衛生,市委常委、昭陽區區委書記江先奎隨同調研,

村情概況

距離村委會10.00 公里,距離鄉政府6.00公里。國土面積0.80平方公里,海拔1,900.00米,年平均氣溫18.00 ℃,年降水量1,080.00毫米,適宜種植玉米 花椒等農作物。有耕地93.79畝,其中人均耕地0.98畝;有林地1,000.00畝。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26戶,有鄉村人口98人,其中農業人口98人,勞動力60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40人。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9.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 550.00 元。農民收入主要以外出務工、種植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93.79畝,人均耕地0.98畝,主要種植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1,000.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980.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10.00畝,主要種植花椒等經濟林果;荒山荒地100.00畝。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6年底,全村有26戶通自來水,有10戶飲用井水,有26戶通電,有17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17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6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4戶。
該村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10.0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10.00公里。
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1戶;
該村到2006年底,有26戶全部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9.0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7.00萬元,占總收入的67.96%;畜牧業收入2.00萬元,占總收入的19.4%,其中,年內出欄肉豬33頭;工資性收入1.30萬元,占總收入的12.6%。農民人均純收入550.00元,農民收入以外出務工、種植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3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20人,在省內務工10人,到省外務工5人。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26戶,有鄉村人口98人,其中男性48人,女性50人。其中農業人口98人,勞動力60人。該村以僳僳族為主,其中僳僳族81人。
到2006年底,參加農村合作醫療80人;享受低保2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 距離村衛生所10公里,距離鄉衛生院6公里。人畜混居的農戶24戶。

市委常委、昭陽區區委書記江先奎隨同調研

2015年8月7日、8日兩天,市委書記范華平深入昭陽區西涼山片區的田壩、炎山、大山包、大寨子4個鄉(鎮),就扶貧攻堅、旅遊開發、產業發展等開展實地調研,為抓好西涼山片區精準扶貧,推動發展,幫助民眾脫貧致富理思路、找出路。
范華平先後深入田壩鄉涼山村、酒房村,炎山鎮松樂村吳家坪子,大山包集鎮、景區,大寨子鄉雨霏村等地,實地調研農村種植、畜牧等產業發展和旅遊開發、集鎮建設等情況,看望慰問困難民眾。
范華平始終牽掛著困難民眾的生產生活,不顧山路遙遠,深入田壩鄉涼山村看望慰問困難民眾。家裡有幾個人?莊稼收成如何?經濟收入怎么樣.....范華平問得很細。了解到當地山高坡陡,氣候冷涼,只能出產洋芋、蕎麥,且產量低等情況。“不要老呆在家裡,等不是辦法,一定要走出去。”范華平語重心長地告訴鄉親們,一定要讓孩子上學,接受教育;家裡的青壯年應該學習營生的技能,或外出務工,以此增加收入,自力更生,靠勤勞的雙手改善生活。
范華平叮囑鄉黨委、政府要積極發揮基層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組織技能培訓;合理布局學校、教學點,方便孩子上學。
來到炎山鎮松樂村吳家坪子,看著山坡上成群的牛羊,在充分了解肉牛養殖場畜牧業發展情況後,范華平說,要積極探索最科學、效益最好的養殖方法;區、鄉相關部門要加強防疫等方面的技術指導。
大山包集鎮正在進行升級改造,一個乾淨整潔、房屋風貌一致的新集鎮正在形成。大山包境內有自然保護區、雞公山大峽谷、仙人田草場、大海子觀鶴點等景觀。仔細查看了集鎮建設和大岩洞、雞公山等景點開發情況,聽取大山包鎮生態旅遊度假區概念策劃匯報後,范華平說,昭通大山、大水、大峽谷,大山包資源豐富,旅遊發展潛力巨大。集鎮改造要講究施工工藝,不到位的地方一定要改進;完善集鎮功能,強化管理,確保高水平、高質量建設。
范華平強調,大山包旅遊開發要堅持“先策劃再規劃,先保護再開發”的理念,借鑑國內外成功經驗,保持大自然的原生態;科學規劃路線,讓遊客盡享每一個景點;加強研究,策劃旅遊項目的同時要考慮旅遊產品;相應配套設施要跟上,突出創意和文化。策劃、規劃、開發等每個環節都要廣泛聽取意見;找準政府和公司的定位,明確各自職能職責;形成合力,集全市、全省、全國乃至世界的智慧,用國際的標準來策劃,按照精品旅遊城市來打造,切實做好大山包旅遊開發這篇文章。
大寨子鄉雨霏村住著11戶苗族同胞。走進吳忠華的新家,兩層洋樓、客廳、獨立臥室、廚房.....范華平挨個看。電視、沙發.....應有盡有。說起現在的生活,吳忠華不禁跟之前作了對比。之前的11戶苗族同胞住在雨霏村尖山自然村,海拔高,氣候條件惡劣,生存環境極差。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關心幫助下,他們搬了新居。
看到11戶苗族民眾的新居建設得很漂亮,門前有了廣場,了解到搬到新居後,孩子們讀書方便等情況後,范華平十分高興,鼓勵孩子們好好讀書。
頂風冒雨、馬不停蹄。察民情、謀發展。調研中,范華平反覆強調,要高度重視教育工作,一定要讓孩子學知識,以此改變貧困面貌;組織技能培訓,擴寬民眾增收渠道。“扶貧要扶到根上、扶到點上。要找準切入點、找到關鍵。”要幫助民眾把房子建好,結合實際,因地制宜發展產業,真正讓民眾安居、樂業;抓好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發展高原特色農業,從而幫助民眾脫貧致富。
范華平還實地查看了炎山鎮松樂村龍雲故居和大寨子鄉集鎮建設情況,了解了田壩鄉酒房村丫口自然村核桃產業提質增效示範樣板發展情況,並就進一步抓好集鎮管理、做大產業等工作提出具體要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