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灰葡萄孢菌
- 拉丁學名:Botrytis cinerea
- 界:真菌界
- 門:子囊菌門
- 亞門:盤菌亞門
- 綱:錘舌菌綱(Leotiomycetes)
- 目:柔膜菌目(Helotiales)
- 屬:葡萄孢核盤菌屬
形態特徵,劃分標準,菌種特性,傳播途徑,研究成果,
形態特徵
灰黴菌子實體從菌絲或者菌核生出;分生孢子梗280~550*12~24微米,叢生,灰色,後轉為褐色,其頂端膨大或是尖削,在其上有小的突起;分生孢子單生於小突起之上;分生孢子亞球形或卵形,9~15*6.5~10微米。
劃分標準
灰黴菌是葡萄孢屬中的一個最大的類群,由於真菌種級劃分標準一直沒有統一的尺度,如能進行PCR檢測,則有可能區分出不同種或種下單位,或歸為不同型種。灰黴菌作為一個複合種,種內不同菌株之間在生物學特性、致病性和抗藥性上均存在較大差異。
菌種特性
灰黴菌能夠在低溫條件下(0℃)生長,靠產生大量的灰色分生孢子進行傳播,與其它采後病原真菌相比,具有潛伏侵染和低溫致病的優勢。同時,其還具有繁殖快、遺傳變異大和適合度高的特點。
傳播途徑
灰黴菌以菌核、分生孢子及菌絲體隨病殘組織在土壤中越冬。有些地方,灰黴菌秋天在枝蔓或漿果上形成菌核越冬,也可以菌絲體在樹皮和冬眠芽上越冬,其抗逆性強。翌年春季溫度回升、遇雨或濕度大時從菌核上萌發產生分生孢子,或是其他寄主上的分生孢子借氣流傳播到花穗上。分生孢子在清水中幾乎不萌發,在花器上有外滲物刺激時很容易萌發侵染,通過傷口、自然孔口及幼嫩組織侵入寄主,實現初次侵染。發病後又可產生大量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蔓延進行多次再侵染,引起灰霉病。
葡萄灰霉病實例
![葡萄灰霉病實例 葡萄灰霉病實例](/img/f/888/nBnaukDOxMmZ4ETOzAzNmBDZwYzMzgzMiJjN0MWZ5EmZkFTMjJzN1MDZzY2LtVGdp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