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毛罌粟

灰毛罌粟

灰毛罌粟(學名:Papaver canescens)是罌粟科罌粟屬的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矮小,高5-15(-20)厘米,全株被剛毛;花果期6-8月。生於海拔1500-3500米的地區,主要分布於我國新疆以及俄羅斯、蒙古等地。可入藥,具有健脾開胃;清熱利水等功效。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灰毛罌粟
  • 拉丁學名:Papaver canescensPapaver canescens
  • 別稱:阿爾泰黃罌粟、天山罌粟
  • 二名法:Papaver canescens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 :雙子葉植物綱 Dicotyledoneae
  • 亞綱:原始花被亞綱 Archichlamydeae
  • :罌粟目 Rhoeadales
  • 亞目:罌粟亞目 Papaverineae
  • :罌粟科 Papaveraceae
  • 亞科:嬰粟亞科 Papaveroideae
  • :罌粟族 Papavereae
  • :罌粟屬 Papaver
  • :灰毛罌粟
  • 分布區域:我國新疆、俄羅斯、蒙古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植株矮小,高5-15(-20)厘米,全株被剛毛。主根圓柱形,延長,上部粗2-3毫米;根莖分枝或不分枝,密蓋覆瓦狀排列的殘枯葉鞘。葉全部基生,葉片輪廓披針形至卵形,長2-5厘米,寬1-2厘米,羽狀分裂,裂片2-3對,長圓形、橢圓形或披針形全緣或再次2-4淺裂或深裂,兩面被緊貼的剛毛;葉柄長2-7厘米,平扁,被緊貼的剛毛,基部擴大成鞘。花葶1至數枚,直立或有時彎曲,圓柱形,被緊貼或伸展的剛毛。花單生於花葶先端,直徑3-5厘米;花蕾橢圓形或橢圓狀圓形,長1-1.2厘米,被褐色或金黃色剛毛;萼片2,舟狀寬卵形;花瓣4,寬倒卵形或扇形,長1.5-3厘米,黃色或橘黃色;雄蕊多數,花絲絲狀,長7-10毫米,花葯長圓形,長1-2毫米,黃色;子房倒卵狀長圓形,長5-7毫米,粗3-5毫米,被緊貼的剛毛,柱頭約6,輻射狀。蒴果長圓形或倒卵狀長圓形,長約1厘米,被緊貼的剛毛;柱頭盤扁平。花果期6-8月。

分布範圍

生於海拔1500-3500米的高山草甸、草原、山坡或石坡。產新疆西北部至中部(塔爾巴哈台布爾津塔城和布克賽爾溫泉精河昭蘇和碩等地),俄羅斯蒙古等亦有分布。

主要價值

中草藥
【化學成份】含有少量罌粟鹼(papaverine),嗎啡(morphine)和痕跡量的那可汀(narcotine)。
【性味】甘;平
【歸經】大腸經
【功能主治】健脾開胃;清熱利水。主泄瀉;痢疾;反胃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6g;或入丸、散。
【注意】《得配本草》:多食利二便,動膀胱氣。
【附方】①治反胃不下飲食:白罌粟米二合,人參末三大錢,生山芋五寸長(細切,研)。三物以水一升二合,煮取六合,入生薑汁及鹽花少許,攪勻,分二服,不計早晚食之,亦不妨別服湯丸。(《南唐食醫方》罌粟粥法)②治赤白痢:罌粟殼(去穰、蒂令淨,炙黃),罌粟子(炒令微黑)。上同為細末,煉蜜為丸,如小雞頭大,每服十丸至十五丸。赤痢,甘草湯下;白痢,乾薑湯下;瀉,米飲下。小兒,丸如粟米大,量大小加減服之。(《百一選方》)
【各家論述】
1、《本草圖經》:主行風氣,驅逐邪熱,治反胃胸中痰滯。
2、《綱目》:治瀉痢,潤燥。
3、《醫林纂要》:除胃熱。
【摘錄】《中華本草》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