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龍燈舞

火龍燈舞

火龍燈舞起源於南宋時期的傳統舞蹈,亦稱龍燈大鼓,主要流行於鄖縣鄖西等地,其中以鄖西上津火龍燈舞最為有名。是較有特色民間藝術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火龍燈舞
  • 起源:南宋時期,亦稱龍燈大鼓
基本介紹,故事傳說,

基本介紹

火龍燈舞起源於南宋時期。勞動人民們根據“龍見武陽赤水”和民間流傳的關於主宰光明和黑暗的“燭龍”與主管風雨的“應龍”神話及“龍生九子”的故事,在“舞龍”圖騰文化的基礎上,創造了獨具特色的“火龍燈舞”。
參加舞龍的隊伍一般有上百人。鄖西上津火龍燈會傳承至今有數百年的歷史。
上津火龍燈會中的火龍燈舞,以火龍燈舞、獅子燈舞為主體,各類儀仗配飾多達56件。每一個儀仗配飾,都蘊涵著一個傳統的民間故事。上津火龍燈會一般從農曆正月十二在楊泗廟開光開始,到正月十六在佛爺洞前搌燈結束。正月十三、十四、十五則是真正的玩燈時間。玩燈期間,家家戶戶配製大煙硫、亮花子,專燒獅子和龍,形成煙花放射,人在火中跳、龍在火中舞的熱鬧場面。

故事傳說

當地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上津史稱火龍之地,火盛水缺,歷史上有“十年九旱,瘟疫流行”的記載。老百姓為祈求分管雨水的龍神保佑,確保上津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瘟疫不起、國泰民安,由當地民間藝人和民間醫生共同商議,設計了這個規模宏大的祭祀龍神、迎福接瑞的民俗儀式。經過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簡到繁數百年的發展壯大,以上津火龍燈舞表演為核心內容的祈福儀式,漸漸形成了今天人們眼前的內容豐富、製作精美、隊伍龐大、燈火輝煌的上津火龍盛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