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門槍

火門槍

火門槍是最早的金屬管形火槍,我國早期的小型火銃等都屬火門槍,火門槍的發射一般需要兩個人,命中率較低,操作麻煩,發射效率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火門槍
  • 概念:在槍上有一個點火的火門
  • 發射方式:類似今天的爆竹
  • 特點:結構很簡單
  • 意義:最早的實戰用火器
結構,火繩槍,燧發槍,

結構

火門槍,它有一個鑄銅或熟鐵製造的發射管(即槍管),發射管的下端有一火門,用來點燃火藥,發射管尾端接一稱之為“舵桿”的木棍或長矛,木棍或長矛便於射手握持、瞄準和控制。火門槍的發射一般需要兩個人。發射時,將黑色火藥從槍的膛口裝入,然後再塞入諸如石彈、鐵彈、銅彈或鉛彈一類的彈丸,接著用燒得紅熱的金屬絲或木炭點燃火門裡的火藥,從而將彈丸射出。發射時,兩名發射手分別負責瞄準和點火。然而兩個人使用一桿火門槍,顯得很不方便,特別是騎兵,根本無法兩人操作,德國的黑衣騎士是最早裝備和使用小型火門槍的軍隊,騎士們全都一人挎一支火門槍。儘管這種槍在今天看來很落後,但在當時,卻產生了令人難以相信的威力。一次,黑衣騎士與法國軍隊交戰,黑衣騎士用繩子把槍吊在脖子上,左手握槍,右手點火,打完一次重新從膛口裝人火藥和彈丸。儘管德國火門槍命中率較低,操作麻煩,發射效率低,但是,手持長矛和刀劍的法國士兵從來沒有見過這種能噴火飛彈的新式武器,嚇得爭相逃脫。
然而火門槍實在太不方便了,當時,射手們這樣評價火門槍:“單人操作火門槍,得有兩雙眼睛三隻手才行!”

火繩槍

為了使槍能夠單人方便地使用,一位英國人發明了一種新的點火裝置,用一根可以燃燒的“繩”代替紅熱的金屬絲,並設計了擊發機構,這就是在歐洲流行了約一個世紀的火繩槍
火繩槍的結構是,槍上有一金屬彎鉤,彎鉤的一端固定在槍上,並可繞軸旋轉,另一端夾持一燃燒的火繩,士兵發射時,用手將金屬彎鉤往火門裡推壓,使火繩點燃黑火藥,進而將槍膛內裝的彈丸發射出去。由於火繩是一根麻繩或捻緊的布條,放在硝酸鉀或其他鹽類溶液中浸泡後晾乾的,能緩慢燃燒,燃速大約每小時80毫米~120 毫米,這樣,士兵將金屬彎鉤壓進火門後,便可單手或雙手持槍,眼睛始終盯準目標。據史料記載,訓練有素的射手每3 分鐘可發射2 發子彈,長管槍射程大約100 米~200 米。

燧發槍

西班牙人發明了燧發槍,他們取掉了那個源於鐘錶的帶發條鋼輪,在擊錘的鉗口上夾一塊燧石,在傳火孔邊置一擊砧,如果需要射擊時,就扣引扳機,在彈簧的作用下,將燧石重重地打在火門邊上,冒出火星,引燃點火藥,這種擊發機構稱之為撞擊式燧發機,裝有撞擊式燧發機構的槍械稱為撞擊式燧發槍。撞擊式燧發槍大大簡化了射擊過程,提高了發火率和射擊精度,使用方便,而且成本較低,便於大量生產。到16世紀80年代,許多國家的軍隊都裝備了這種撞擊式燧發槍。
17世紀初期,法國人馬漢又對燧發槍進行了重大改進,他研製成功可靠、完善 的擊發發射機構和保險機構,從而成為當時性能最好的槍,為法國贏得了榮譽。法王亨利四世為此召他進宮,充任貼身侍從,專門為宮廷製造槍械,到17世紀中期,這種燧發槍已廣泛裝備法國軍隊,後來,這種燧發槍被世界各國仿製和採用,直到19世紀中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