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火腿電台
- 別稱:業餘無線電
- 參與者稱號:火腿族
- 世界參與人數:200萬人
世界,中國,活動,執照,
世界
儘管其歷史可追溯至19世紀晚期,如今的業餘無線電活動,直到20世紀早期才開始。第一份業餘無線電站列表出現在1909年的First Annual Official Wireless Blue Book of the Wireless Association of America上。這第一份呼號手冊列出了加拿大和美國的無線電站,包括了89座業餘電台。根據無線電的歷史,業餘無線電的誕生是由各種業餘實驗者和愛好者聯繫而成的。隨著業餘電台的發展,愛好者已對科學、工程學和社會服務做出了巨大貢獻。業餘電台操作員的研究找到了新產業,經濟建設,國家授權,和應急救。
中國
中國的業餘無線電通信活動開始於1933年前後。當時在上海、杭州、濟南、天津等幾個大城市中相繼出現了一些業餘電台,在業餘頻段內,利用20米、40米波長的短波進行通信。那時,假如你打開業餘收報機,就可以聽到一連串CQ CQ CQ de XU9ZT…電報信號。其中CQ是廣泛的呼叫代碼,de表示呼叫發自何處,其中XU8ZT是呼叫電台的呼號。到了抗日戰爭初期,尤其是抗戰勝利以後,業餘無線電通信又有了新的發展。
在中國,最早成立的業餘無線電組織是“中華業餘無線電社”(簡稱CRC)。該社成立於1936年4月,總社設在杭州。當時在上海、北平、濟南、開封、天津、鄭州、廣州等大城市,先後成立了分支社。社員共有300多人,其中設有業餘電台的有200多人。那時電台按地區分成九個業餘通信區,使用的電台呼號冠字為XU。例如,江蘇、浙江為第八區。我國老業餘家張讓之(上海)的電台呼號為XU8ZT;中華業餘無線電總社的呼號為XU8A;其它如廣州嶺南大學業餘無線電社的呼號為XU6LN等。在該社成立前後,上海的少數外僑也有類似的業餘無線電組織。
在抗戰開始的1937年秋,上海和杭州兩地的中華業餘無線電社成員組成“中華業餘無線電社非常時期服務部”,並聯名寫信給國民黨政府要求參加抗日。後來成立的“業餘無線電人員戰時服務團”,屬當年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三廳領導(那時,郭沫若任三廳廳長)。服務團團員分甲、乙、丙三種。甲種團員經申請核准後,設立業餘收發信電台;乙種團員只設收信電台;丙種為一般團員。團員除按世界業餘規則的頻率、縮語,使用業餘頻段通信、宣傳等,為抗戰服務以外,不得作其它活動。戰時服務團還曾通過斯沐特萊贈送給新四軍二十部收發信機。後來,團部由長沙遷至重慶,總台也隨同搬遷。於1940年9月間停止活動,並改組為“中國業餘無線電協會”。簡稱CARL。1946年遷到南京,會址設在梅園新村。
1940年5月5日,協會組織了第一屆空中年會。在年會活動中,有討論會務、交流經驗、宣讀論文等項目,內容豐富多彩,與會者很有興趣。除召開年會外,協會還組織出版了《無線電世界》等刊物,設立無線電夜校,舉辦無線電技術展覽會和通報競賽等活動。對當年無線電技術的普及與提高,起了一定的推動作用。
1945年抗戰勝利後,在八、九月間全國各地業餘家又都紛紛架機恢復活動,協會成員也逐年增加。到1947年第八屆空中年會時,參加年會的有瀋陽、長春、北平、天津、青島、上海、南京、杭州、南昌、福州、太原、西安、漢口、重慶、貴陽、廣州、蘭州、玉門、昆明等22個空中聯絡電台的成員,達2000餘人。那時,全國已擁有甲、乙、丙三種團體會員5000人以上;設有業餘電台的不下400餘人。其中會員以上海、天津為最多,成都、重慶、昆明、廣州等次之。業餘電台的呼號也從XU改為C,業餘區劃分也有所改變。那時在早晚的業餘時間裡,無線電業餘家們又都戴上耳機,守候在心愛的收發信機旁,抓住每一個遠方CQ呼叫信號,用無線電話(PHONE)和電碼信號(CW)與之通話,藉以交流經驗,提高通信技術,改進收發信機的性能。這種樂趣是每一個業餘家都深有體會的。
在四十年代,各地除了抗戰前的老業餘家外,又不斷湧現出一批批業餘愛好者。如上海、貴陽、昆明、桂林、宜昌、成都、寧廈等地都有許多積極參加業餘通信活動的積極分子。在中國電子學會理事中,馮秉銓(XU6LN)、孟昭英(XU5TH)、蔡金濤等同志,都是當年的業餘無線電活動的老將。王光美同志也是輔仁大學的業餘無線電活動家之一。
許許多多當年的無線電業餘家,由於他們在無線電方面有所專長,今天已成為我國教育、科研、工交或國防戰線上的技術骨幹。由於幾十年情況的變遷,還有許多當年的業餘無線電專家,現在台灣、港澳和海外工作。如旅美物理學家任之恭教授和王安博士,也是當年昆明西南聯大的業餘無線電社的成員。
1949年上海解放不久,上海地區的一些業餘家曾重新組織了業餘無線電通信活動,在上海重新登記和發展了會員一千多人。活動內容有舉辦無線電技術講座及學術討論會等。由於當時的環境和建設工作的需要,各自奔赴不同的建設崗位,業餘無線電協會的活動,也於1950年3月底暫告停止。
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起的三十多年間,業餘無線電運動在中國被賦予了濃厚的運動競技的色彩。快速收發報、無線電測向、航模空模等成為了運動會上的運動項目。當時的社會主義國家間經常舉行這些項目的比賽,中國一直是箇中強手,有的項目至今還是中國拿金牌的保留節目。特別要提一下的,快速收發報在當時,中國的運動員創造了不少世界紀錄。所以可以這么說,業餘無線電活動在中國沒有被中斷過,而是以另外一種形式出現的。當然,隨著社會的發展,無線電的運動競技的色彩將越來越淡,而成為人們的一種業餘興趣愛好。
1981年國務院批准在中國重新恢復業餘電台活動後,業餘電台活動才得以穩定的發展。十多年來,政府領導對業餘電台也比較關注。主席在上海主持工作時,曾為上海少科站業餘電台題詞:“把上海市青少年業餘無線電通信活動開展好”。1992年國家又開放了個人業餘電台活動,到現在為止中國的業餘電台已經有3000多個。期間,中國無線電運動協會在1992年舉行了首屆全國業餘收聽比賽,選手用統一的套件自己裝配、調試,並抄收競賽電台發出的報文。這一次有2000餘人參加。1994、95年,協會又舉行了全國10米波段FM通信試驗。大家也是購買統一的套件製作、調試,並通過無委驗機,取得臨時的呼號,進行通信試驗。這兩次全國性的比賽,給中國業餘無線電的發展起了不小的推動作用。1997、98年我國沿海地區的業餘無線電愛好者又開展一系列的海島通信活動(IOTA),引起了全世界的矚目。英國業餘無線電協會(RSGB)IOTA委員會為此授予了中國無線電運動協會(CRSA)1998年度最傑出IOTA DX遠征獎,授予了龔萬驄BA1DU、楊德豪BA7JA一級IOTA獎章。這是我國業餘無線電愛好者首次獲得的國際性獎章。
活動
無線電報使用莫斯電碼(CW),是一種可追溯到無線電最早時期的活動。它是有線電報的無線擴展,由薩繆爾·摩爾斯開發,是19世紀真正主流的長途通訊方式。雖然數位訊號早已在商業和軍方設備上取代了CW信號,許多業餘無線電愛好者仍舊享受使用CW信號,特別是在短波通訊和實驗性工作如地-月-地 通訊,由於其固有的信噪比優勢。摩爾斯利用國際通用信號編碼如Q簡語,使使用不同語言的參與者的通訊成為可能。
執照
國際編號
ITU前綴
國際性的呼號是正式和半永久性的,由國家電訊管理組織發出。這些呼號是用於業餘、廣播、商業、海洋或有時軍用無線電的,在一些國家這還包括電視台廣播。
呼號前綴位於呼號的最前面,由3個英文字母或者數字之組合而成。呼號前綴由國際電信聯盟排定的《國際呼號系列劃分表》劃分給各個國家的無線電台使用。
ITU劃分給各國的呼號前綴包括
澳洲:AX,VH-VN,VZ。
巴西:PP-PY, ZV-ZZ。
查德:TT。
中國:BAA-BZZ, XSA-XSZ, 3HA-3UZ。
宏都拉斯:HQ-HR。
印度:AT-AW, VT-VW,8T-8Y。
日本:JA-JS,7J-7N,8J-8N。
俄羅斯:R,UA-UI。
英國:G,M,VS,ZB-ZJ,ZN-ZO,ZQ,2。
美國:W,K,N,AA-AL。
由於以上的是在二十世紀初編排,所以前綴許多時顯示著已不再存在的政治架構。例如,V系是留給大英帝國使用,其分系則分發於各屬地和領土。這些地區現今的國家都沿用以前的前綴,有時候也會有添加的號(例如香港)。相似的,蘇聯擁有整個U系;當蘇聯解體後,許多的前蘇維埃共和國都獲分派U系的前綴。
中國大陸的業餘無線電台呼號以字母B開頭,第二位表示電台的性質或等級,Y表示集體台,A表示個人一級台,D表示個人二級台,G、H、I表示個人三-五級台,第三位數字0-9表示電台站所在的分區,分別表示中國大陸地區的10個區域,再後面接2-3個英文字母代碼。如呼號BA1AA,其中B表示中國,A表示一級,1表示山北京,AA是個人電台站代碼。每一個電台站呼號在世界上是唯一的。各國表示電台站呼號的方法不一定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