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神靶子

火神靶子

江蘇徐州地區人們在正月初七製作的用來送火神的秸稈靶子。在徐州,尤其是豐縣、沛縣一帶,大年初七是當地的火神節。該節日是恭送火神、祈求新的一年平平安安、無災無難的重要日子。人們用玉米秸稈並摻雜麥秸綁成兩米餘高的靶子,在底部用木棍支撐,送到村子外麵點燃,寓意將火災等各種災難送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火神靶子
  • 英文名:Target Of the Fire God
  • 別稱:火神把子
  • 節日時間:農曆正月初七
  • 節日類型:傳統節日
  • 流行地區:江蘇徐州豐縣、沛縣一帶
  • 節日起源:祭祀
  • 節日活動:放火神靶子
  • 節日意義:恭送火神、祈求新的一年平平安安、無災無難
習俗簡介,發展現狀,

習俗簡介

在徐州,尤其是豐縣、沛縣一帶,大年初七是當地的火神節。該節日是恭送火神、祈求新的一年平平安安、無災無難的重要日子。關於此火神節的真實起源已不可考,或有民間傳說是漢高祖劉邦繼位後,豐、沛縣成了”千古龍飛地,一帶帝王鄉“,當地百姓在大年初七遙拜遠在長安做皇帝的劉邦,以篝火相慶,久而久之流傳下來。傳說中,誰家送了“火神”接下來的一年裡家中不會失火,無災無難。所以每年初七,家家都會送火神。
孩子們放火神靶子孩子們放火神靶子
吃過午飯後,大小孩子們便拎著剪刀、繩子一起去玉米垛綁火神靶子。玉米秸要選擇筆直、粗壯的,以便能支撐住整個骨架,6—10根玉米秸即可。中間再摻雜麥秸,這樣更易燃燒。靶子下面一般插入一根木棍,方便舉著前行。有時調皮的孩子會在麥秸里塞幾個小炮仗,增加放火神靶子時的刺激性與樂趣。

發展現狀

儘管放火神靶子的習俗僅在豐縣、沛縣及周邊地區比較常見,範圍相對狹小,而不同縣鎮甚至村莊放靶子的時間、地點卻也不盡相同。比如在豐縣南部的梁寨鎮,時間規定在天黑之後,要在莊頭開始往外放;而在沛縣一些地區,要在傍晚天將黑之際,也就是當地方言所說的”夜傍黑“,地點也沒有硬性要求。
放火神靶子的過程是最歡樂的部分。三五成群的孩子集中於某一處,或橋頭,或地里,點著靶子的頂部後,向前斜舉著往村外的空地處跑去。有的靶子或在半路就因“其貌不揚”而散架,有的或是因內部的高效零件——炮仗的威力而“天女散花”,有的則送出很遠很遠卻依然生生不息……一路上大孩子帶著小孩子,後面跟著保駕護航的“老孩子”,歡聲笑語,跳躍著的火把的光照亮孩子的笑臉,照亮曲折的泥路,照亮村外的一片夜空……
火神靶子的材料如舉著的木棍是不能帶回家的,要在地頭燒盡才好。這時,一大群大人、孩子們便圍繞在火堆旁邊,談笑風生,這個冬天不再寒冷,這個新年必然美滿。
21世紀後,由於城鎮化的加速,初七送火神的習俗也逐漸淡退,火神靶子也不如上世紀更為普遍、常見,但這一節日所蘊含的平安與希望的理念一直會傳承下去。豐、沛縣方言說:“到了初七夜吧黑放火神靶子,用棒子秸、麥瓤紮上,裡面放幾個炮,用洋火點著,拿著跑,到莊南頭地里燒嘍,磕個頭,尿泡尿,就往家裡跑!”放火神靶子就是這種即樂趣又富有詳意的節日活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