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燒狀元賀匾指的是黃村子賢黃公祠始建於元代末年。黃村“火燒祠堂”的故事,流傳鄉間四百年。當年燒焦的橫樑,直至2001年子賢黃公祠重修時,才修復完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火燒狀元賀匾
- 屬性:古代故事
- 建立時間:元代末年
- 主人公:黃士俊(1570~1655年)
祠堂概括,祠堂來歷,
祠堂概括
祠堂坐北向南,祠前池塘開闊,晴波瀲灩,建築雄偉。全祠三進。雕樑畫棟,精雕細刻梅蘭菊竹、花鳥蟲魚、人物器皿,栩栩如生。祠堂落成之日,四方黃氏宗親兄弟、友好村鄉前來慶賀,賀聯、賀紝、賀匾掛滿祠堂。賓客如雲,熱鬧非常。原二進,舂泥牆。明代萬曆三十六年(1608年)祠堂擴建,歷經數年,祠堂落成。
祠堂來歷
明代狀元黃士俊(1570~1655年),是廣東順德杏壇右灘村人,兄弟三人,其父黃鎬為私塾先生,母親作豆腐,靠賣豆腐維持家計,家境清貧。黃士俊聰穎過人,寒窗苦讀,博聞強記,詩文聞名鄉里。黃士俊於明代萬曆三十一年(1603年)中舉,萬曆三十五年攜書僮上京應試,途中被山賊劫去盤纏衣物,狼狽不堪。有人告訴他:“就近黃村重教興文,和宗睦族,你何不向他們求助?”
嘉靖年間,黃氏宗祠曾設立義倉,貧富相濟,支持教育。曾立族規 “凡黃氏宗親晉京應試,盤費不足者,則斟情助之。”於是求助者絡繹不絕,其中也不乏魚目混珠者。為此,宗祠遴選數名值事負責處理資助事宜,包括查籍貫、驗宗源、核才學,以甄別真偽。
黃士俊與書僮風塵僕僕趕到黃村子賢黃公祠,自報家門,道明來意。碰巧主管值事出外辦事,祠堂看管人請黃士俊稍候,熱情接待:端茶遞水,安排膳食,跟黃士俊敘親情,說農事,話家常,相談甚歡。
一直在旁閒坐的一村民,見黃士俊主僕二人衣冠不整,面無人色,進膳時狼吞虎咽,不似讀書人。於是就奚落黃士俊:“你有本事上京應試?我看你返順德捉魚摸蝦為宜!
黃士俊聞言色變,拍案而起:“你莫狗眼看人低!”說罷,與書僮奪門而出,憤然而去。祠堂看門追趕不及,無可奈何。
主管值事獲悉此事,嚴厲斥責該村民以貌取人,出言不遜,有辱斯文,有損宗族名聲。接著,派人到順德右灘查訪,果然有其人其事。於是登門致歉,道明原委,送上盤纏。
此時黃士俊已在赴京途中,黃士俊的父親黃鎬熱情接待:“此事純屬誤會,幸勿介懷。吾兒若有失禮之處,敬祈宗親海涵。”
黃士俊果然不同凡響,會試中式277名進士,殿試一甲第一名,欽賜萬曆丁未科(1607年)狀元及第,大魁天下。後來一度入閣擔任宰輔。
嘉靖年間,黃村黃有年任職福建莆田知縣時,購置了一批坤甸木,作擴建祠堂用。當時因關卡重重而閒置數十年。黃士俊高中狀元訊息傳到黃村,眾值事商議派人向狀元求助,運回坤甸木,擴建祠堂。黃士俊公務在外,黃父盛情款待黃村宗親,鼎力相助,借給欽賜大紅燈籠。於是黃村人以狀元府名義,大紅燈籠開道,暢通無阻,遠赴莆田,運回坤甸木。
祠堂落成誌慶,黃士俊派人送來賀匾,再三叮囑慶典開始時才揭賀匾紅布。
狀元賀匾,宗祠添輝。眾人歡欣雀躍,交口稱譽狀元公不計前嫌,寬宏大量。人們畢恭畢敬地把賀匾掛在中堂。但當蓋匾紅布揭開,見匾上題打油詩一首,眾人頓時瞪目結舌。
原來黃士俊對當年求助事耿耿於懷,趁祠堂落成之機,以送賀匾為名,題詩匾上,羞辱黃村宗親。詩云:“禽渠唔同蛤乸種,蝦蝲唔同蟹祖宗;祖道同明相照應,刁民無恥認華宗。”
祠內群情洶湧,眾說紛紛。“估道黃士俊是宰相胸懷,孰料如此小器!”
“黃士俊介懷當年事,藉機羞辱宗親,有違祖訓,有失狀元身份!”
“賀匾掛祠堂,教世代子孫蒙羞,情何以堪?賀匾非拆不可!”
“狀元賀匾拆不得,若黃士俊追究起來,後果堪虞!”
眾值事反覆斟酌,權衡再三,計議兩全之策:趁夜闌人靜之時,拆下賀匾燒毀,同時用火把燒焦掛匾的橫樑及一進一橫樑。對外則謊稱當夜山賊偷襲黃村,火燒祠堂,被村民擊退,把火撲息。用此策毀匾,即使黃士俊知情,亦無可奈何。
第二天早上,村民獲悉祠堂昨夜起火,一進的橫樑被燒焦3尺許。掛在中堂的狀元黃士俊的賀匾被燒成灰燼,掛匾的橫樑被燒焦數尺。
原來是黃村村民自己點火燒毀狀元賀匾的.
(《黃村村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