灤水谷之戰

唐開元二年(714年)七月,在唐與契丹、奚等之戰中,并州長史薛訥為收復營州(治今遼寧朝陽市)率軍進攻契丹,在灤水谷(今河北承德市隆化縣舊屯滿族鄉灤河曲水山峽谷地)中伏被殲的作戰。

基本介紹

  • 名稱:灤水谷之戰
  • 地點:灤水谷
  • 時間:714年7月
  • 參戰方:唐朝,契丹
  • 結果:契丹獲勝
  • 參戰方兵力:唐軍6萬
  • 傷亡情況:唐軍被全殲
  • 主要指揮官:薛訥
灤水谷之戰古戰場,
營州為唐東北邊防重鎮,被契’丹攻占後,唐始終圖謀收復。開元二年正月,寄治於漁陽的營州都督聽人傳說:靺鞨、奚等部落很想降唐,只因唐不建營州,無所依投,若唐重建營州,則相率歸附。并州長史、和戎、大武等軍州節度大使薛訥聽信傳聞後,奏請進擊契丹,復置營州。玄宗亦因冷陘之敗,欲伐契丹,拒絕了群臣姚崇等的諫阻,於二十五日命薛訥率軍進討。七月,薛訥與左監門衛將軍杜賓客、定州刺史崔宣道等率兵6萬,經檀州(治密雲,今屬北京)進擊契丹。賓客認為:盛夏時節,士卒著鎧甲執兵器,攜軍需糧草,深入敵境,難以成功。薛訥急於擊滅契丹,繼續率軍前往。行至灤水山峽中,契丹伏兵齊發,前堵後截,並從山上向下攻擊,唐兵大敗,死者十分之八九,薛訥與數十騎突圍得免。宣道率後軍,聞前軍戰敗,亦退走。薛訥歸罪於宣道和李思敬等人,玄宗下令斬殺此二人。敕薛訥免死,消除其官爵,赦賓客。
點評:此戰,是中國戰爭史中伏擊戰的典型戰例,薛訥輕敵冒進,疏於警戒,以致中伏被殲,契丹利用有利地形,預設伏兵,以逸待勞,攻其不備,是以獲勝。

灤水谷之戰古戰場

《水經注》“濡河又東南,水流回曲,謂之曲河。鎮東北三百里。又東出峽入安州界,東南流徑漁陽白檀縣故城。”《水經註疏》記載“《通鑑》‘唐開元二年,薛訥擊契丹,行至灤水山峽中,為伏兵所敗’,即《注》所稱之峽也”。也即“灤水谷之戰”發生在今隆化縣舊屯滿族鄉、太平莊滿族鄉等地的曲河峽谷之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