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頭河,1983年設立的地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灣頭河
- 設立年份:1983年
- 所在區域:浙江省
- 性質:地名
- 羅馬字母拼寫:Wāntóu Hé
灣頭河,1983年設立的地名。
灣頭河,1983年設立的地名。地名含義該河為灣頭地域中心河流,故名。歷史沿革1983年後,灣頭大隊撤分為四個村。該河原稱為中心河,流經灣頭地域,四村撤分後,命為灣頭河。2009年隨灣頭拆遷開始改建。新河2014年底還未正...
灣頭河春秋墓是冶源鎮灣頭河村境內的墓冢。灣頭河春秋墓 1986年5月, 冶源鎮灣頭河村村民在磚場取土時,發現一座古墓,經文物工作人員現場清理, 墓葬輪廓清楚,墓底長2.7米,寬1.6米,墓底距地表3.2米,隨葬物有陶器、青銅器、骨器等30餘件。陶器多數被民眾挖碎丟棄,僅存完整陶罐1件, 敞口,鼓腹,...
古運河揚州段是整個運河中最古老的一段。揚州境內的運河與2000多年前的古邗溝路線大部分吻合,與隋煬帝開鑿的運河則完全契合,從瓜洲至寶應全長125公里。其中,古運河揚州城區段從瓜洲至灣頭全長約30公里,構成著名的“揚州三灣”。這一段運河最為古老,可謂歷史遺蹟星列、人文景觀眾多。旅遊線的開發 一部揚州運河...
乾隆年間,金灣壩引河、東西灣壩引河、鳳凰引河搭仔壁虎壩、灣頭閘儕造好,通揚運河有得交關複雜個水流形勢。航運搭泄水分開,芒稻河各水道好日長開勒浪,調度運行十分方便。清光緒後期至民國時期,南通大達內河輪船公司開闢通揚客班後,亦多次參加浚河,費用一般由官、農、公司按三、四、三比例分攤。建國後,...
建成後,灣頭5公里原河道不再成為姚江主河道,新增引河1.24公里,日湖公園。姚江大閘的建設使得困擾沿岸農業生產的鹹潮問題得以解決,沿岸土質得到改善。但是,水庫也造成姚江河口和甬江淤積嚴重,因而不得不常年進行清理,航運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由於姚江上遊河床較高,因而旱季河流水位較低,不利農業生產。因此,除...
由西向東流,北納賀墅江、馬渚中河、西江、中江、東江、慈江諸水;南納馮村、南廟、陸埠、車廄、大隱諸溪,曲折行至灣頭,建有姚江閘,出閘行3.3公里與奉化江匯於寧波市三江口。自源頭至三江口全長107.4公里,流域面積1934平方公里。姚江屬平原型河流,河床平坦,逶迤曲折,流速緩慢。從新江口至姚江閘段長79.1...
水文特徵 湞江全長211公里,集雨總面積7554平方公里,其中湞江區境流域面積36.8平方公里,河段長15.75公里,河道平均坡降0.62%,平均年徑流量約59.1億立方米,年平均輸沙量103萬噸。流域概況 境內流域分布在新韶鎮水口、黃金村、十里亭鎮灣頭、新留塘、臘石壩等村及城區東河、車站辦事處等地。
老通揚運河,系西漢文景年間(公元前179年~前141年)吳王劉濞開鑿的一條人工運河,西起揚州茱萸灣(即今灣頭鎮),經海陵倉(今泰州),東至如皋蟠溪,長159公里,後又逐步延伸至南通九圩港,全長191公里,是世界最古老的水利工程之一。因開挖運河的主要目是為了運鹽,所以又被稱為運鹽河。隋代京杭大運河開通...
發源於邵東縣古塘沖,從青樹坪鎮鐘旺村入雙峰縣境,流經側石橋、湄水橋、永豐、灣頭、街埠頭,於江口匯入漣水。全長105公里,在境內流程65.2公里,流域面積1347.3平方公里,平均坡降千分之0.89,是縣的主要河流。據雙峰水文站觀測資料統計,站址以上集雨面積1462平方公里。1959-1988年,多年平均流量28.19立方米...
兩源匯合後沿滁天公路北側東行,於汊澗鎮北大覺寺,匯源自盱治縣舊鋪南之廟橋河,再向東於下石橋(何莊)匯左橋河和騷狗河,過石樑集向東北又折向東南,於灣頭折向東行,至天長市城區老壩頭,匯主要支流川橋河,經護城橋折向東行於郭家大橋與楊村河匯合,後經湯橋於關東、大王廟入高郵湖。全長110千米,...
新牆河有沙港、游港兩大支流 沙港河,發源於平江縣板江鄉大坳嶺,自月田江堧入縣境,流經月田、灣頭、楊林、熊市,至筻口鎮的三港嘴與游港匯合後入新牆河主流。游港河發源於臨湘市藥姑山,由西塘入縣境,經筻口鎮至三港嘴匯入新牆河主流。主流經新牆、城關兩鎮,從破嵐口入東洞庭湖,全長26.80千米...
建節水,樂安河支流。因流域屬古建節鄉,故名。發源於橫峯縣北部娘娘塢,西北流經德興市洞門關入境,過萬村,在黃柏鄉港西上游一公里處匯合,流經洋田出境經樂平灣頭、港口(葉家)至尚濂嘴注入樂安河。長59.6公里,流域面積558.5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徑流量6.45億立方米。支流有萬村河、曹溪河等。不通航。支流...
莫圖莫迪河 恆河平原南部博多(Padma)河(恆河)最大支流之一,流經孟加拉國西南部,在孟加拉灣頭各河之中航行條件最好。
南淀河,是南渡江二級支流,發源於屯昌縣的南閭嶺,向東北流經白銀坡、黎村,在南閭匯合南強溪轉向西北流經托盤嶺、加總嶺、排坡等地,在屯昌縣的灣頭仔村附近匯入龍州河。幹流長27.30公里,境內9.25公里;流域面積134平方公里,境內26平方公里。年均流量5.49立方米/秒,河道平均坡降0.00314,總落差57米。流...
隋文帝開皇七年(587年)為興兵伐陳,開山陽瀆,多取邗溝東道途經茱英灣(即灣頭)至宜陵鎮,過樊汊(即樊川)入高郵、寶應達射陽湖,斜向西北至山陽(淮安)入淮。隋煬帝即位後,大規模興工,開通以洛陽為中心的南北大運河。大業元年(605年),發河南道丁夫50餘萬開通濟渠,引谷、洛之水達於河,引河水...
樞紐可有效控制武江洪水,將樂昌市區防洪標準由1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與湞江灣頭水利樞紐聯合調度,可將韶關市區防洪標準由2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樞紐保護人口87.62萬人,保護耕地158.42萬畝,灌溉農田面積3.77萬畝。水庫正常蓄水位154.5m,死水位141.5m,防洪限制水位144.5m,設計洪水位162.2m,校核洪...
五代後周顯德五年(958年),為北運南通地區南境所產海鹽,屯田鹽鐵使侯仁矩自通州向西北鑿河40里,至任家渡(今任家口子),隔清水港(古橫江)與白蒲的運河相接。古橫江淤塞成陸後,北宋嘉祐年間(1056-1063年)通州靜海縣知縣張次元開鑿運河自任口向北接通白蒲。至此,自揚州灣頭直至通州全線貫通。因其主要...
溺谷型河口海侵淹沒的河谷末端,海水直拍崖岸。由於河流較小,或流域來沙不多,雖在灣頭或局部地段有泥沙堆積,但溺谷狀態仍然保留。位於低海岸的溺谷型河口,因其外有沙壩的屏障,故河口水體通過瀉湖通道和外海聯繫、有些研究者特稱之為沙壩型河口,如美國東海岸的龐立科灣。溺谷型河口的下段,往往呈漏斗狀,稱為...
七河八島是一處特殊地形,由七條河流以及由其分割而成的八個島嶼組成。該地形位於我國江蘇省揚州市東北部,屬廣陵區泰安鎮和灣頭鎮轄區內。“七河八島”區域,是揚州市生態自然環境保持最完好的湖泊、平原類型濕地景觀,是南水北調東線工程輸水通道和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輸水通道,又是揚州城市飲用水源保護地,境內...
南甘河,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南省屯昌縣東南部,是龍州河右岸支流。發源於南呂嶺東麓,蜿蜒向北流經白銀坡、黎村、南宮、南強河,至丁羅轉西北流,至屯昌縣城屯城鎮東南約8公里處的灣頭仔村匯入龍州河。河長27.3千米,流域面積133.8平方千米,河道平均比降3.14‰。橋樑涵洞 流域內設有國營中建農場,人口1.3...
河有3源,皆發源於梓潼大新鄉境:東源發源於東溝頭,北源發源於柏埡灣頭,二源南流至大新場匯合;西源發源於圓包子,東南流至小龍灘匯入主河道。南經唐家壩流入鹽亭縣茶亭鄉,名茶亭河(即彌江北源),再南流至鹽亭縣大興回族鄉龍寶匯入彌江。大新河縣境河道長13公里,流域面積為59.05平方公里,基本控制了大...
潮控河口的沉積物,一部分來自河流,一部分來自相鄰的陸架。沉積物的粒度在河口的頂端較粗。由於潮汐的沖刷作用,潮控河口一般沒有粒度向上變細的潟湖沉積。這是它與浪控河口最大的區別之一。浪控河口常見的砂質障壁島-泥質潟湖-砂質灣頭三角洲三位一體,在潮控河口不會出現。形成機制 河流的動力自潮流上界向...
在強波浪地區,高坡降的底負載河流可形成對稱的扇三角洲;波浪能量降低時可形成伸長狀的河控扇三角洲。在被基岩包圍的海灣,低沉積物輸入量的低坡降河流,受波浪衝擊可形成灣頭灘脊平原,而在受保護的海灣環境則形成潮控三角洲(Hayes和Michel,1982)。如果匯水盆地是湖泊,由於湖泊環境沒有潮汐作用,且湖浪作用遠...
泰安鎮壁虎河位於揚州市生態科技新城泰安鎮與灣頭鎮交界處,時代明。明末開鑿,上接古運河,下通廖家溝,原為運鹽河(一名茱萸溝,漢代亦名邗溝)。文物信息 河口原有磚橋1座,橋下有壩;清乾隆四年建壁虎木橋(中橋),金門寬2丈,二十一年展寬至10丈;二十三年又在中橋之北添建木橋1座,金門寬20丈,合稱...
兩源匯合後沿滁天公路北側東行,於汊澗鎮北大覺寺,匯源自盱治縣舊鋪南之廟橋河,再向東於下石橋(何莊)匯左橋河和騷狗河,過石樑集向東北又折向東南,於灣頭折向東行,至天長市城區老壩頭,匯主要支流川橋河,經護城橋折向東行於郭家大橋與楊村河匯合,後經湯橋於關東、大王廟入高郵湖。全長110公里,...
山崩、海崖風化、海崖侵蝕與面蝕等。灘依其位置可分灣頭灘(bayhead beach)、灣側灘(bayside beach)和岬角灘(headland beach)。依其位置則又可分低潮線至濱線的低前濱灘(lower foreshore beach)、濱線至高潮線之高前濱灘(upper foreshore beach)及高潮線以上之後濱灘(back shore beach)三種。
坎貝灣現稱(Gulf of Khambhat)。介於德乾半島與卡提阿瓦半島之間,寬25-200公里,長210公里。灣頭有馬希河與薩巴爾馬蒂河,並形成眾多汊流。東岸有納巴達河(訥爾默達河)與達布蒂河注入。各河攜帶大量泥沙,致使海灣淤淺。沿岸為沖積層和風積層共同構成的海岸平原。阿拉伯海一喇叭形小海灣,伸入印度古吉拉特邦。灣...
烏河發源於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辛店街道矮槐樹村,全長60千米,境內河段長20.85千米,河床寬30米–50米,流域面積160.03平方千米。起源 烏河又稱耏(ér)水、溡(shi)水、時水、乾時、烏龍江。源於臨淄區辛店街道大武村黃山之陰。流經稷下、鳳凰、朱台等3個鎮(街道),後由六天務村西出進入桓台縣,在博興灣頭入...
1952年,由萊陽專員行署組織勘測規劃,蓼蘭縣(今屬平度縣)組織施工:東起醫官莊,西至董家小莊長22.8公里河道疏寬築堤;灣頭至鄭家莊裁彎取直;堵塞劉家莊子經大溝頭入北膠萊河及董家小莊經蘭子前入膠萊河2條河汊計12公里。 在董家小莊後堵塞西去故道, 開挖董家小莊後至劉家莊子前長3公里的新河道,匯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