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腰墩自然保護區

灣腰墩自然保護區

灣腰墩自然保護區位於甘肅省敦煌市境內,東經92度50分-93度30分,北緯40度-40度30分,面積333平方公里。區內地勢低洼平坦,為大面積鹽化沼澤、荒漠草原和天然胡楊、紅柳林,海拔820-938米,屬暖溫帶乾旱氣候。其主要保護對象荒漠有蹄類動物及其生態環境。區內國家保護的珍稀樹種有胡楊、沙生檉柳、梭梭;國家一二級保護的野生動物有野駱駝、黃羊及天鵝、遺鷗、鳶等。灣腰墩水草茂盛,荒漠植被生態環境原始面貌保持完好,現有1000公頃胡楊林,6000公頃紅柳林。區內有大小泉水10餘處,是西部荒漠草原中野生動物生存的唯一水源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灣腰墩自然保護區
  • 地理位置:甘肅省敦煌市
  • 氣候類型:溫帶大陸性氣候
  • 占地面積:333平方公里
保護對象,放養野馬,旅遊信息,交通,住宿,美食,購物,當地民俗,灶神節,貼對聯,坐夜,元宵節,寒食節,清明節,端午,撥艾草,

保護對象

區內國家保護的珍稀樹種有胡楊、沙生檉柳、梭梭;國家一二級保護的野生動物有野駱駝、黃羊及天鵝、遺鷗、鳶等。灣腰墩水草茂盛,荒漠植被生態環境原始面貌保持完好,現有1000公頃胡楊林,6000公頃紅柳林。區內有大小泉水10餘處,是西部荒漠草原中野生動物生存的唯一水源地。
(1)最有代表性的極旱荒漠和典型荒漠的植被類型。區內有兩個生態氣候區,植被類型共9類25個亞類,
主要對中亞荒漠四大植被類型的泡泡刺、紅砂、黑柴珍珠類型進行保護。
(2)戈壁植物特有種、瀕危種及其生長地。主要對亞洲中部特有種和國家二類保護植物裸果土、梭梭、胡楊重點加以保護。
(3)特殊地貌和名勝古蹟。區內有敦煌莫高窟齊名的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榆林窟,唐代瑣陽城遺址,兔葫蘆新石器遺蹟,漢唐古墓葬等文物古蹟和布隆吉人頭疙瘩的風蝕地貌。
(4)野生動物及其繁衍、棲息地。生活在極端乾旱荒漠條件下的野生動物均為珍貴種源,應於保護。本區有高等動物158種,其中獸類29種,鳥類106種,爬行類9種,兩棲類1種,魚類13種,昆蟲類120餘種,屬國家保護的二類動物獸類有北山羊、蒙古野驢、雪豹、猞猁、鵝喉羚、盤羊、岩羊;鳥類有黑鵝、鴇、暗腹雪雞、金雕、隼等。

放養野馬

敦煌市灣腰墩自然保護區將放養首批野馬
野馬也叫普氏野馬,屬哺乳動物,體形似馬,毛深棕色,腹部毛色較淺,尾毛長而多,常群棲於沙漠草原,原產於我
國準噶爾盆地和中蒙邊界一帶,由於數量很少,被稱為比大熊貓還珍貴的動物。
灣腰墩自然保護區灣腰墩自然保護區
為了保護和救助瀕臨滅絕的野馬,我國在甘肅省武威市東沙窩建起了全國最大的瀕危動物研究繁育中心。該中心於1987年至1999年,先後從德國、美國的一些動物園引進野馬15匹,經過10多年的艱苦努力,該中心的野馬數量已由引進時的15匹發展到現在的58匹,為今後的野外放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幾年來,科研人員對野馬的環境適應性、採食習性、抗病能力、繁殖性能等多方面進行了觀察和研究。與此同時,在總結新疆放養經驗的基礎上,科研人員認為敦煌市西湖灣腰墩一帶荒漠植被較好,地下水豐富,符合野馬的生存環境。通過反覆論證篩選,最終確定,今年春季在灣腰墩自然保護區首批放養17至18匹,並同時建立先進的觀察跟蹤系統,為今後野馬完全回歸大自然尋找依據。
目前,野馬放養前期準備工作已經就緒,待國家林業局批准後,敦煌將又增加一種世界級珍稀動物。

旅遊信息

交通

敦煌西角客運站每天6:00----18:00每40分鐘有一班到保護區的中巴車,現在大部分換了新車,票價6元,
行程1個小時20分鐘。
灣腰墩自然保護區灣腰墩自然保護區

住宿

建議住在市區,保護區內沿途主要就是一些小旅社,30元一天,24小時熱水,有淋浴及小彩電。市區現有各類賓館、飯店上百家,設施齊全、清潔安全,且價格便宜,一般50元就可以住得很好。

美食

合汁是酒泉製作獨特的混合型粉湯。它的湯是以羊肉湯為主,再加入豬肉湯和雞肉湯,混合配製,要求湯色清白亮淨,不允有調料渣滓或肉屑等雜物。
駝峰炒五絲:
以肉質油嫩、豐腴肥美而聞名。駝峰炒五絲選料考究,刀工精細。以駝峰為主料,並配以玉蘭片、冬茹、韭黃、火腿和雞脯肉“五絲”炒成。如果掌握好火候,則菜餚色香味形俱佳。路彎彎;駝掌筋爛,肉酥可口,色澤淡黃,晶瑩透亮,味道鮮美。

購物

市內有名的購物場所有:飛天商場、天馬商場、供銷商場、沙洲市場、南關綜合市場、濟芳齋等。位於陽
關東路的沙洲市場,既有風味獨特的當地小吃,又有敦煌特有的水晶石、眼鏡、水晶式首飾、玉石白駝、敦煌絲毯、塑像、壁畫複製品、夜光杯、蠟染衣服等,琳琅滿目,一應俱全,並且可以砍價。但你在購買時,要注意挑選,尤其是一些包裝精美的壁畫拓片,在外形上幾乎可以亂真(不過,最好不是真的,否則你就要涉嫌倒賣文物了)。
灣腰墩自然保護區灣腰墩自然保護區

當地民俗

春節為一年之首節。酒泉人在春節前半月(即臘月中旬),就已開始春節的準備工作。首先是家家戶戶必須做一次大掃除,名曰“掃房”(掃舍),然後是陸續購買肉食、蔬菜等過年用品。農家多殺豬宰羊,燒饃饃、撈油果(包括敬神用的供品),忙個不了。臘月三十日貼對聯,晚上,各家香火明燭,迎回灶神,敬奉家神。在此之前,首先要“清宅子”。
“清宅子”就是事先從野外選擇一個小碗大的圓石頭,持回家來,然後將石頭洗淨,放在灶火里燒紅,取出後放置於一把馬勺中,上面澆上半碗上好的黑醋,石頭立刻噝噝作響,散發出大量石炭酸的氣體。須有二至三人同時行動,一人手持火把在前引路,開房門,進各房;掌勺人緊跟其後,沿每個房間四角轉一圈子,讓室內瀰漫炭酸煙氣,出門時要在門坎上澆點醋;第三人手提燈籠緊跟掌勺人,並隨手關門。三人一行,快步行走,避免石頭冷卻,不冒煙;最後送出大門,將石頭送還原來的地方。這個做法又名曰“打醋炭”。

灶神節

臘月二十三日為“灶神節”,亦稱小年。當天,家庭主婦烙成“灶乾糧”(小月餅形),天黑時獻於灶神前,條件好的人家還要殺雞獻供。然後將舊灶神像取下,換上新請來的灶神像,將舊灶神像,並“灶馬子”一同燒掉,送灶神赴天庭向玉皇大帝匯報主人的勤勞及善行。到臘月三十(除夕)晚上,家家戶戶又要焚香獻供,燃放爆竹迎灶神歸來。同時,在新灶神像兩邊貼上“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的對聯。
灣腰墩自然保護區
臘月二十三日後即進入大年的準備階段,頭一件事是“掃房”。這時全家動員,大搞衛生。這一良好習俗,一直流傳至今。
臘月三十前幾天,各家男性不論大小均要理髮,“有錢沒錢剃個光頭過年”,已成為人們的口頭禪。這一習慣沿襲至今。

貼對聯

酒泉春節習俗中,貼對聯也是重要一環。不論貧富人家,都以貼對聯為過節的直觀標誌,多數人家都在臘月三十日做完清潔後,張貼對聯及鬥神、門花,有的還剪紙貼窗花,紅艷艷,光閃閃,增加一片新春景象。讀書人家更是講究對聯的內容,用以表達自己的文學才氣。舊時也有個別人家請不到寫對聯的先生,便用碗底塗墨在對聯上印上七個圓圈。還有的在門上面貼上水墨鐘馗像以除妖邪鬼魅。還在街門外邊加貼“出門見喜”、“迎喜接福”的短聯,也叫做報春的“報條”。在住房炕牆上貼“身體安康”、“福壽康寧”、“身臥福地”;在糧倉上貼“五穀豐登”、“米谷滿倉”;就連牲口圈也要貼上“糟頭興旺”、“牛羊滿圈”等,以祈來年人壽康寧、六畜興旺。

坐夜

舊日有臘月三十晚上坐夜(通夜不睡)之習。據說,坐夜可以延年益壽,故又稱“熬壽”。當晚,婦女們趕做年飯(包餃子),男主人則給子女們講家規家教、歷史故事,或讓識字者念卷(民間寶卷),一則進行勸善,再則做為一種家庭娛樂活動。大人一般要坐到天亮等候“接神”。
正月初一至初四不乾農活,因此正月初五早飯後,農村家家戶戶在門前地里點燃麥草,獻供品,放爆竹,並將牛羊車馬趕到現場,讓牛羊吃草,人們踏火堆而過,謂之“出行”,也叫“破五”。意即這一天后就該上地勞動或外出打工、經商了。

元宵節

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城市居民以吃元宵表示慶祝,在農村家庭則用白面蒸成“面牛”(形狀比一般饅頭大,內包油麵、白糖等)和“面老鼠”獻供。獻牛意在保護牲畜,發展生產。“面老鼠”則不做眼睛(稱“瞎老鼠”),意為詛咒老鼠個個瞎眼,不要糟蹋糧食。
正月二十三日,傳說為女媧補天之日。舊時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攤煎餅獻供敬神,以示補天,至今仍有這天家家都吃煎餅的習俗。
立春後三十天為驚蟄。根據農曆,到這天氣候轉暖,冰消雪化,土地復甦,草木含有生機,入土蟄居之草蟲驚醒,這天,家家吃油炸雞蛋,芳香開竅,潤肺清胃。在農村,農民用清油或大油熬蘿蔔湯,以啖牛馬,用以清胃火。

寒食節

三月三日寒食節,民間一般把冬至後一百零五天,也即清明節前一二天叫寒食,此節是紀念春秋時介之推的。介子推輔助流亡別國的晉公子重耳時,曾把自己大腿上的肉割給重耳充飢。重耳後來當了國王(晉文公),便讓介子推執掌國家大權做大官,介子推不從,就和母親一起隱居綿山。晉文公讓人放火燒山,逼介子推出來,介子推硬死不願出來,撞樹而死。晉文公十分悲痛悔恨,將介子推母子葬在綿山,修寺立廟,改綿山為介山,下令每年這一天禁止煙火,要吃冷食,以此寄託哀思。

清明節

地上青草出芽,一片嫩綠。各家上墳掃墓,祭奠祖先。兒童放風箏,青年男女踏青遊春。
四月初八,釋迦牟尼佛誕辰,浴佛節。從初一至初八日,酒泉民眾去文殊山,法幢寺趕廟會,布施,浴佛。

端午

五月端午為紀念屈原投江的日子。各家除做米糕、吃粽子,城鄉民眾除游泉湖公園外,還折取艾蒿、柳枝、沙棗花插在門上,防疫除邪。少女及年輕媳婦們做香袋(亦稱“香包子”)。她們將香草、冰片、麝香包入碎布或紙內,紮成各種形狀,周圍纏上各色絲線,戴在胸前以避疫疾。並互相贈送,增進友誼,也是青年男女表達情感的信物。

撥艾草

農曆六月六日城鄉民眾紛紛到田間地頭撥艾草,拿回家中熬湯給小孩洗澡,或捆成小把掛在牆上用以消毒防病(艾有一股清香味)。艾葉曬乾搗碎成為絨狀,針灸時用來治病。敦煌、安西一帶這一天有沙浴習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