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淵源
交城灘羊皮鞣製工藝起源於明代中期,歷經400餘年。《中國實業志》曾記述交城毛皮業:“山西以牧羊著稱,硝皮業亦隨之發達。全省硝皮業之發軔,以大同、交城兩地最早,在明末清初之季,已有硝皮場之經營……”,“交城皮貨以灘皮為最著,制工之精美……”交城皮毛業在明、清時期達到最盛。
據資料記載,清末民初,交城仍有一百多家皮坊,年總產值達三百一十多萬塊銀元,當時在皮坊做工的工人達一萬餘人,這些人中交城城區常住人口只有兩千餘人,其餘九千餘人都是外來打工者。
1933年,南京國民政府教育部出版的《最新中華形勢一覽圖》中這樣介紹交城:“土人善制牛羊皮,交城灘羊皮馳名全國。”
抗日戰爭爆發後,交城毛皮業迅速萎縮,交通中斷導致生皮無源、產品無路,再加上被侵略者掠奪產品,造成皮坊、皮店及相關金融業、服務業破產,大批工人失業後流向張家口、太原等地謀生。新中國成立後,交城毛皮業一度復甦,先有“合記”皮坊開業,小批生產。
新中國成立後,成立“地方國營交城毛皮廠”,交城灘羊皮鞣製技藝得到傳承,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破產,交城灘羊皮鞣製工藝瀕臨失傳危境。
工藝特徵
灘羊皮革的鞣製就是用鞣質對皮內的蛋白質進行化學和物理加工。它通過一系列的鞣製工藝,並採用一些化學藥劑,使牛、豬、羊等動物生皮內的蛋白質發生一系列變化,使膠原蛋白發生變性作用。鞣製後的皮革既柔軟、牢固,又耐磨,不容易腐敗變質。所以鞣製後的皮革可用來制各種皮製的日常生活用品。
通過灘羊皮鞣製工藝處理的交城“灘羊皮”毛質細潤輕柔、潔白如雪、光澤如玉,毛鋒長並有波形彎曲,有的多達九道。輕輕一抖,猶如風擺垂柳,又好似水紋波浪。灘羊毛纖維細長均勻,絨毛輕柔蓬鬆,富有彈性,也是製作毛毯、披肩、圍脖、毛衫等的高級原料。
工藝流程
灘羊皮鞣製工藝較為複雜,完全依靠手工操作,有洗、泡、曬、鏟、釘、鞣、吊、壓、裁、縫等20餘道工序,最終生產出灘羊皮成品。下面為灘羊皮鞣製大致的工藝流程。
(1)生皮清理除髒,徒工、小工活計,鐵篦梳理,清除泥土屎結,刮板油等;
(2)洗皮,亦稱踩皮,髒重活,在野外水井邊取水排水方便處砌磚池,泡洗腳踩。農曆三四月水涼刺骨,早飯供給燒酒、山藥絲粉條冷盤,工人易患靜脈曲張、關節炎等病;
(3)泡皮,入缸加皮硝、黃糜面、黃摩粥,泡一月余;
(4)清髒刷洗;
(5)爆曬,在鋪沙的場地晾乾燥;
(6)鏟皮,技工活,用專用工具鏟刀鐘薄皮板;
(7)懸掛晾乾;
(8)配活,技工活,判定成色,分揀定級;
(9)下案,技工活,大樣裁剪,則除腿尾邊角;
(10)檢驗;
(11)釘板,技工活,拉伸釘展;
(12)鞣製,手工揉搓;
(13)修補瑕疵,技工活;
(14)承縫,技工活,搭配組合;
(15)打面,清理粉塵;
(16)吊洗,清水洗刷,梳理捲毛;
(17)壓板,用板重壓平展數日;
(18)再吊洗;
(19)下料裁剪成型,技工活;
(20)手工細縫成衣,一般由家庭婦女攜家縫製;
(21)包裝,民國時按郵局要求,五六件一包,內用油紙,外用洋布包縫,外形齊整統一,每包重15公斤左右。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用灘羊皮製作的男女冬裝,既輕柔暖和,又美觀大方,具有很好的裝飾效果。交城“灘羊皮”以其優良的品質和獨特的風格馳名世界。在歐美市場,婦女冬季時裝常用毛皮,雍容華貴,十分時髦。
傳承現狀
新中國成立後,交城縣成立了“地方國營交城毛皮廠”,交城灘羊支鞣製工藝得到傳承。然而,該廠20世紀80年代因經營不善破產,交城灘羊皮老技工年齡都呈老齡化趨勢,後繼乏人,工藝瀕臨失傳。
傳承人物
張曉春,男,漢族。2018年5月8日,張曉春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山西省交城縣申報,申報項目:灘羊皮鞣製工藝。
保護措施
1958年,毛皮生產合作社升級成立地方國營交城毛皮廠,交城灘羊皮鞣製工藝得到傳承。
社會影響
重要活動
2016年8月,交城縣舉辦了“精彩交城”全民健身周、文化展演周活動,邀請包括交城灘羊皮等代表性傳承人現場展示技藝表演,並在現場開展教學活動,傳播中國傳統文化。
2017年6月,呂梁市宣傳慶祝全國首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組織包括交城灘羊皮鞣製工藝等非遺傳承人對呂梁市非遺保護項目實物及實物製作過程進行現場展示,該活動形式受到廣大民眾的點讚。
2017年10月,交城縣文化局組織開展的非遺傳承體驗活動,非遺文化傳承人通過現場展示灘羊皮、琉璃咯嘣、烙畫、剪紙等製作技藝,使眾多參與者深入了解了交城縣的傳統手工技藝。
榮譽表彰
1980年,交城鞣製灘羊皮在全國毛皮質量鑑定會上被評為一類產品,並獲“山西省優質產品”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