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灘涂貝類對微藻脂質營養的化學選擇性研究》是依託寧波大學,由徐繼林擔任負責人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灘涂貝類對微藻脂質營養的化學選擇性研究
- 依託單位:寧波大學
- 項目負責人:徐繼林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項目簡介,結題摘要,
項目簡介
微藻餌料的品種和質量直接決定灘涂貝類育苗和養殖的成敗,實踐證明不同灘涂貝類對微藻餌料具有明顯選擇性,但迄今為止這種選擇性相關機制仍不明確。我們的假設是:處於一定發育階段的灘涂貝類,對粒度適宜的微藻存在攝食選擇性;這種選擇性與攝入的微藻營養效果存在一致性;對貝類生長起促進作用的最直接生化活性單元是以分子結構形式存在於微藻中的脂類營養物質;這些微藻脂質在灘涂貝類餌料選擇過程中起著決定作用。本項目選擇四種常見灘涂貝類稚貝作為比較研究對象,率先將實時螢光定量PCR技術和脂組學分析手段套用到貝類餌料選擇研究中,在組學水平上篩選對貝類生長發育起促進作用的、以實際分子形式存在的脂質生物標誌物,闡述灘涂貝類對微藻脂質營養的化學選擇性機理並對以上假設進行確證研究。本項目研究成果可直接套用到灘涂貝類育苗及養殖的餌料選擇中,並為微藻脂質營養的人工最佳化及貝類對微藻脂質同化機理的進一步研究提供前期基礎。
結題摘要
目前我國“蛤、蚶、蟶”等灘涂貝類產量約為400萬噸,占海水貝類養殖總產量近40%。而在灘涂貝類育苗和養殖過程中,微藻餌料的品種和質量直接決定著育苗和養殖的成敗。長期實踐發現,不同海區不同貝類生長狀況明顯不同,育苗過程中投餵不同微藻時,貝類生長速度差異很大,說明灘涂貝類對微藻餌料有著明顯選擇性,但迄今為止影響這種選擇性的相關機制仍不明確。 本項目首次將“實時螢光定量PCR”技術和“脂組學”分析手段套用到灘涂貝類對餌料微藻的攝食選擇和營養選擇研究中,在精確到實際脂類生化分子結構和組成的組學水平上,篩選對貝類生長發育起促進作用的脂類生物標誌物,闡述灘涂貝類對微藻脂質營養的化學選擇性機理。 研究結果表明,處於一定發育階段的灘涂貝類,對粒度適宜的微藻存在攝食選擇性;這種攝食選擇性與攝入的微藻餌料營養效果存在一致性;對貝類生長起促進作用的最直接的生物活性單元是以實際生化分子結構存在於餌料微藻中的脂類營養物質;這些微藻脂質營養在灘涂貝類餌料選擇過程中起著決定作用。 到2015年12月止,本項目共發表學術論文16篇,其中被SCI收錄論文9篇(含TOP期刊論文4篇),申報發明專利11項,已有8項獲得授權。研究成果已直接套用到我國灘涂貝類育苗中,根據脂類營養成分分析並結合實際餌料效果,建立了灘涂貝類養殖圍塘優質餌料微藻群落定向培養方法,套用的養殖企業產值提高18%,直接經濟效益提高1200萬元;篩選出了3株適宜貝苗不同階段攝食的新型高效餌料微藻,在國內首次套用於實際貝類育苗產業。同時根據培養過程中的營養需求,發明了規模化生產微藻高效擴繁培養液,保障了規模化貝類苗種培育所需優質餌料的高通量連續供給。將新篩選出的新餌料微藻及其配套技術在合作企業進行套用,合作企業貝類苗種產量提高了20%以上,直接經濟效益超過5000萬元。目前該成果已通過寧波市科技局向全國發布,給全國超過100家企業和科研院所免費提供了新藻株種質和繁殖技術。如果該技術只覆蓋浙、閩兩省50%的貝類育苗企業(約300家),新增餌料量將超750萬噸/年,新增苗量將突破4500億粒/年,可確保超過3萬畝的新增灘涂貝類養殖面積所需苗量。可見,本項目研究成果將極大示範帶動我國灘涂貝類養殖產業規模的進一步發展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