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灑金橋清真古寺,亦稱清真北寺,其建築年代久遠,歷史悠長,相傳元明時期已存,距今已六、七百年之久。灑金橋清真古寺已成為一座集穆斯林坊民進行正常宗教活動、弘揚伊斯蘭教、學習和宣傳國家的方針政策的中心場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灑金橋清真古寺
- 別稱:清真北寺
- 歷史:六、七百年
- 占地面積:3000餘平方米
歷史沿革,規模建制,
歷史沿革
西安灑金橋清真古寺,相傳元明時期已存,距今已六、七百年之久。世代以來,聚居於灑金橋、大麥市街、新寺巷、香米園、東舉院、廟后街等街坊的回族穆斯林民眾依寺而居、依坊而商地生活在這片熱土上。
在抗日戰爭時期,當日本軍國主義的鐵蹄蹂躪中國大地的時候,古寺這一聖潔之地也未能倖免,竟然慘遭日寇飛機野蠻轟炸。1940年4月30日,兩枚炸彈分別落到大門內天井(古槐之西約兩米處)和大殿上殿南牆處,所幸兩彈均是“臭彈”,沒有爆炸,未造成人員傷亡。但由於猛烈的衝擊力和巨大的震動,致上殿半毀,後殿移位。日本投降後,經坊民出資出力,並多方募捐,大殿才得以恢復。穆斯林民眾對日寇的這一暴行痛恨至極,世代難忘。
解放以後,黨和政府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古寺照常開放,穆斯林民眾過著正常的宗教生活。然而,1958年以後,由於極左路線的干擾,古寺一度關閉。之後又被幾家工廠分割占用。特別是經歷“極左”,尤其是“文革”,清真寺這一古建築群遭到毀滅性的破壞。除寺門樓基本保留完好,古槐樹未動外,精美的磚雕二門樓、兩座角門、照壁走廊、月台、假山、阿訇滿拉宿舍、沐浴處等全部被拆除。大殿牆體雖然未動,但重檐沿卷棚和古式木雕格子門被拆去,屋面上的琉璃瓦改換成紅色機瓦,屋脊上的琉璃鴟吻花卉等飾物被毀殆盡,凸顯文化遺存的所有牌匾及其他磚石木雕刻物更是蕩然無存;植於正院和大殿周圍的五棵巨柏、兩棵梧桐樹全部被砍伐了,這些都成為永遠無法挽回的重大損失。
值得慶幸的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後,隨著撥亂反正,改革開放的深入,特別是黨的民族宗教政策的落實。1985年4月25日,古寺重新開放了,這令穆斯林民眾無比歡欣,在黨和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幾年來,經過本坊民眾共同努力,連同我市各坊和本省一些縣市穆斯林的支援,在寺院原基礎上進行了重建。考慮到若要恢復中國古典建築風格的原貌其難度非常大,故以鋼混結構為主材料,歷經數年,先後建成了占地600餘平方米、具有阿拉伯建築風格的禮拜大殿,並作了相應裝飾。還建了兩幛各為200餘平方米的北廳、南廳,北廳為講經堂、阿訇居室和學員教室,南廳為沭浴室和營業性浴池。其次還建了學員宿舍,婦女禮拜堂,舉行宗教活動的大廳和停車場以及灶房和亡人洗浴停放間等。
值得慶幸的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後,隨著撥亂反正,改革開放的深入,特別是黨的民族宗教政策的落實。1985年4月25日,古寺重新開放了,這令穆斯林民眾無比歡欣,在黨和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幾年來,經過本坊民眾共同努力,連同我市各坊和本省一些縣市穆斯林的支援,在寺院原基礎上進行了重建。考慮到若要恢復中國古典建築風格的原貌其難度非常大,故以鋼混結構為主材料,歷經數年,先後建成了占地600餘平方米、具有阿拉伯建築風格的禮拜大殿,並作了相應裝飾。還建了兩幛各為200餘平方米的北廳、南廳,北廳為講經堂、阿訇居室和學員教室,南廳為沭浴室和營業性浴池。其次還建了學員宿舍,婦女禮拜堂,舉行宗教活動的大廳和停車場以及灶房和亡人洗浴停放間等。
規模建制
原古寺院落呈長方形,東西長79.4米,南北寬37.9米,占地面積3000餘平方米,約合四畝半(市畝)。寺院原為一座具有古典風格的建築群。寺大門系敞開式“八”字形門樓,紅漆大門,屋檐下掛有清末書法家宋伯魯題寫的“清真寺”三字藍底金字木刻盤龍牌匾。門樓兩側是六間雙坡街房,門窗內開,分別做為阿文國小和沐浴室使用。大門內40餘平米的天井式空地上,除裝扮有奇石、花壇外,還挺立著一棵蒼勁雄偉、體形粗壯的大槐樹。傳說此樹是第一任掌教伊麻目所載種,距今已有數百年歷史,現樹身2-3人合抱,高12米左右,樹冠覆蓋面積約80平方米,雖年久樹心已空,但依然枝繁葉茂,現已由挪威“挪中文化友好協會”裴度先生捐資,並向有關部門申請做為國家保護樹木。
走過天井,是青磚雕花木製紅漆門扇的二門樓,門樓上方鐫刻楷書“一真古永”四字,二門後坡屋檐下懸掛古人題寫的“民守良規”四字牌匾。後坡南北是曲徑走廊,走廊兩側便是南北兩偏院,南院是滿拉宿舍,北院是沐浴室及灶房等。進入二門是正院,院內有一棵巨大柏樹和兩棵梧桐樹,正院南北是舉行宗教活動和講經的兩座廳堂。正院自西經過幾階台階,即是寬闊的月台及假山兩邊有大型磚雕看牆。再西即是古寺主建築禮拜大殿。大殿為五間開,四檐進深並套建有10米深的上殿。大殿為巨柱、重檐、挑角、孔雀蘭疏璃瓦覆蓋,歇山式大屋頂,屋脊上裝飾著鴟吻和花卉等建築構件。大殿木質門窗及連架則是以花紋和斜十字格圖形雕刻而成。從大殿正面看,既古樸典雅,又雄偉壯觀。特別是大殿前檐券棚下懸掛著慈禧太后、光緒皇帝“賜予”的書為“派衍天方”、“教崇西域”金字牌匾以及歷代名流書家題寫的“道冠古今”、“普慈獨慈”、“興教建國”、“品學兼優"、“春風化雨”等匾額十分顯耀醒目。大殿兩側碼頭和看牆系磚雕荷花、蔓枝和山石形狀等圖案,建有兩座精美異常的磚雕角門。殿側殿後空地上有四棵高大粗壯的古柏,樹齡至少也有數百年。
從古寺的各個建築物及眾多的牌匾、字刻和古樹木構成的整體來看,充分顯示出中國傳統建築風格和伊斯蘭文化的有機結合以及它豐富的內涵。
從古寺的各個建築物及眾多的牌匾、字刻和古樹木構成的整體來看,充分顯示出中國傳統建築風格和伊斯蘭文化的有機結合以及它豐富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