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排管理

灌排管理,灌區的工程管理、用水管理、組織管理及經營管理的統稱。又稱灌區管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灌排管理
  • 分類:工程、用水、組織及經營管理
  • 別稱:灌區管理
  • 目的:合理利用水資源,促進生態平衡
簡介,趨勢,

簡介

按其技術任務可分為下述3部分工作。
灌溉管理 灌溉管理工作是保證工程安全、合理利用水資源,促進農業生態平衡、提高土壤肥力和農業產量、充分發揮工程效益的重要環節,其中包括下列內容。
工程管理 主要任務是對灌溉系統中的各項工程進行養護和維修,使其保持完好的工作狀態。主要有4類工作:①養護。指經常性的檢查維修工作,如堤壩整修、閘門油漆防鏽以及灌溉機械的日常保養等。②歲修。是一年一度對工程進行全面的檢修,要事先根據工程的損壞程度編制歲修計畫,在非灌溉季節集中力量進行。③大修。是針對某一建築物遭到較大程度損壞而進行的修理工作,工作量大,技術較複雜,需編制專門的大修計畫,安排資金、器材和勞力。④搶修。是指建築物突然遭到破壞,造成險情,在危及安全的情況下進行緊急的搶護措施。
此外,還有對各項工程的定期檢查觀測和資料整理分析工作,如分析閘壩沉降、位移的原因等,為工程的養護和維修提供科學根據。為了提高工程質量和擴大工程效益而進行的工程改建和擴建,也屬於工程管理的範圍。
用水管理 主要任務是實行計畫用水,充分合理利用水資源,保護水資源不受污染和合理調配灌溉水量,促進農作物高產穩產。它是整個灌溉管理工作的中心環節。
灌區計畫用水即根據作物需水要求、水源情況、工程條件及農業生產安排等,有計畫地引水、蓄水、供水、配水和灌水。實行時須由灌區管理部門編制用水計畫。包括年度用水計畫和分次用水計畫。年度用水計畫是對全年內需用水量與可供水量的逐月平衡預算。分次用水計畫在每次用水前編制,它是年度用水計畫的修正和具體化,主要包括配水方式、配水順序、配水時間、配水流量和用水量。配水方式有續灌(即各單位或各渠道同時用水)和輪灌(輪流用水)兩種。配水的先後順序,一般是先灌下游、遠處,後灌上游、近處;先灌高田,後灌低田;先灌連片的土地,後灌零星分散的土地;先灌急需用水的作物,後灌一般作物等。向各單位(或渠道)的配水水量,中國北方主要根據各單位(或渠道)毛灌溉用水量(包括作物需水量和各種損失水量)比例分配;南方水稻灌區則按灌溉面積比例分配。經過審批的用水計畫應嚴格執行。出現實際情況與計畫情況有較大出入時,應對原計畫作適當修正後付諸實施。對每次用水、每季度用水或全年用水的實際執行情況應及時進行記載和定期總結。
合理灌水是計畫用水的基礎。合理灌水包括制定正確的灌溉制度,採用適宜的灌水方法和良好的灌水技術等。因此,要在灌區開展灌溉試驗,以研究和推廣先進的灌溉制度和灌水技術。為了實行計畫用水,在各級渠道和放水口要修建量水設備,以測量、控制和分配灌溉水量。實行計量徵收水費辦法可以推動節約用水和合理灌溉。
灌區用水計畫要與區域水資源的供需平衡相適應。由於工業和城市生活用水量日益增加,須用系統分析法協調各用水部門的水量分配,同時做好農業水資源的調查、評價和供需平衡。制定合理的用水標準可使有限的水資源發揮最大的效益。
組織管理 建立和健全灌區各級管理組織是做好各類管理工作的保證。可根據灌區範圍的大小,分級設定專業管理機構。一般大、中型灌區都由政府設立管理局或管理處。全灌區可劃分為幾個片(段),每個片(段)設立管理站,負責該片(段)內的用水管理和建築物、渠道的養護維修工作。
經營管理 灌區實行企業化管理,經濟核算,徵收水費,並充分利用灌區內的水土資源,開展綜合利用,實行多種經營。如發展水產、發電、加工、航運、供水和旅遊事業等,為改善管理條件開闢資金來源。
排水管理 指排水系統的管理。主要任務是養護和維修各級排水溝道和建築物,保證排水系統的通暢。要求在暴雨洪水時,及時排除澇水,防止作物受淹;根據不同作物特點,降低和控制灌區地下水位;對有鹽鹼化威脅的灌區,控制地下水位在臨界深度以下,防止土壤積鹽;對於因用水管理不善而引起的退水和灌溉回歸水也要及時排除,或設法再度利用。
排水系統的工程管理主要包括明溝排水系統和暗管排水系統管理兩部分:
明溝排水系統的管理 管理維護的重點是:①防止地面雨水任意流入排水溝,以免沖蝕溝道邊坡,特別是山坡和深挖方地段,應修建截水溝,攔截雨水,使其經邊坡陡槽流入溝內;②對已形成沖溝和坍塌的邊坡,要及時維修,種植草皮固坡,對土質差,易造成滑坡的溝段,要採取適宜的護岸防滑措施;③經常割除溝中雜草,清除溝內淤積泥沙,保持溝道斷面的完整;④禁止在排水溝中任意構築閘壩堵水,影響排除暴雨洪水;⑤經常養護排水涵閘等建築物,定期檢查閘門啟閉設備,防止操作失靈,對局部損壞的圬工或混凝土建築物及時修補;⑥清除容泄區的淤積泥沙,注意控制水位變化。
暗管排水系統的管理 在投入正常運行前進行沖洗,將施工過程中落入管內的土壤顆粒和濾料細砂等清洗乾淨,可免日久固結而堵塞管道。在運行過程中,要經常觀測排水管出口處的水量和水質變化情況,以評定該系統是否正常運行,一旦查明管道淤塞,立即採取清淤措施。在較長的暗管上,每隔一定距離設定檢查井,作為通氣、維修、沉沙和檢查之用,平時應注意保護,防止地面水土流入,並經常清除井中的沉沙淤泥。暗管排水出口是將匯集的排水流量送入明溝的重要部位,要經常清除附近的淤泥和雜草,防止明溝中的水位抬高而影響暗管排水的正常出流。
灌區監測 主要是監測灌區地下水位和水質的變化。為此,要設定觀測井網:①基線井。用來觀測研究大面積地下水動態規律、地下徑流的性質和流向等。井線成直線布設,貫穿整個灌區,其布置方向與地面坡度或地下水流向基本一致。②普通井。用來觀測研究局部地段上灌溉、降雨對地下水動態的影響,一般是按面積布設。③特殊井。用以觀測研究地表水對地下水的影響,井線布置多與渠道、河流相垂直。
根據觀測的地下水位和水質資料,以及有關灌溉用水量、排水量和降雨量等的記載,應定期進行灌區水量和鹽量平衡計算,分析灌區地下水、鹽動態,為灌區管理運用提供科學依據。還應協同有關部門共同監督灌區內的農業種植計畫,防止任意變更,增大灌溉用水量,抬高地下水位等。此外,在灌區範圍內還應設立氣象觀測站,觀測氣象變化情況,為編制用水計畫和進行灌水預報提供依據。為了協同環境保護部門逐步做好灌區水利環境的監測工作,除上述對水質的一般監測外,還須對工業污染的水源進行監測,嚴禁用不符合水質標準的水源灌溉農田,並對灌區內部的污染源,以及地面、地下水體的污染及其影響進行評價、監測,以保護灌區環境。

趨勢

現代灌排系統管理正逐步向自動化方向發展,如對灌區內灌排渠系的水位、流量,灌區內的降雨量、土壤濕度和地下水埋深進行遙測遙控,對灌排渠繫上節制閘、進水閘的啟閉和灌水工作實行遙控和自動調節等。根據灌區範圍內作物種植比例和作物灌溉制度,套用系統工程分析方法進行配水方案的最佳化分析,同時利用灌區地下水位和土壤根系層中的鹽分變化預測工程效果和生態環境變化也是灌排系統管理的發展趨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