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州市古藺縣腳踏車戶外運動協會,圍繞“脫貧致富、民族團結”的目標,以“政策宣傳、糾紛調解、扶貧助困、文化傳承、產業扶持”為主題,走進民族村寨、走進少數民族家庭,了解少數民族生產生活情況,為民族團結進步做出積極貢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瀘州市古藺縣腳踏車戶外運動協會
- 所在位置:瀘州市古藺縣
- 會長:李東林
創立背景,協會介紹,具體措施,深入一線,基礎建設,扶貧濟困,文化扶持,產業扶持,
創立背景
古藺縣,隸屬四川省瀘州市,古為“藺州”,別稱“郎酒之鄉”。位於四川省南部邊緣,沿邊界由南往東向北流入長江,全縣地域成半島形伸入黔北,西面與敘永縣毗鄰,東南北三面與貴州省畢節、金沙、仁懷、習水、赤水交界。是國家級貧困縣、革命老區縣,屬於雜散居少數民族縣,幅員面積3184平方公里,85萬人口。全縣共有苗族、彝族、回族、滿族、布依族、藏族等25個少數民族,39876人,占全縣總人口的4.69%,呈大散居、小聚居形態分布於26個鄉鎮,其中,少數民族人口在1000人以上的鄉鎮18個,20戶以上少數民族聚居村寨80個。有箭竹、大寨、馬嘶3個苗族鄉,幅員面積共257平方公里,少數民族7089人。2014年,古藺縣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為享受少數民族地區待遇縣。
由於歷史原因,古藺境內大多數少數民族居住在偏遠高海拔地區,自然環境條件差,自然村落封閉,經濟結構單一,貧困面大、程度深,少數民族貧困戶占全縣貧困人口的30%左右。
協會介紹
古藺縣腳踏車戶外運動協會自成立以來,緊盯民族鄉、民族村寨、少數民族民眾,緊緊圍繞“脫貧致富、民族團結”的目標,以“政策宣傳、糾紛調解、扶貧助困、文化傳承、產業扶持”為主題,持之以恆,深入一線,在協會會長的帶領下,走進民族村寨、走進少數民族家庭,了解少數民族生產生活情況,同他們交心談心做朋友,不斷發揮社會組織優勢,整合社會資源,幫助少數民族同胞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困難,促進各民族民眾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學習、相互幫助,為民族團結進步做出積極貢獻。近年來,古藺縣腳踏車戶外運動協會被評為“四川省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示範單位”。協會會長李東林先後榮獲四川省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個人、四川省扶貧開發協會系統社會扶貧先進個人、四川省社會組織先進個人、“四川好人”、榮登“中國好人榜”、以及瀘州市“十佳愛心人士”和“扶貧愛心大使”等榮譽和稱號。同時,李東林還受聘為“四川省促進族民團結、宗教和睦聯絡員”。
具體措施
深入一線
一是收集民情,搭建橋樑。協會自成立以來,深入全縣各個民族村寨,走訪了解少數民族關心關注的問題,了解他們的需求,及時對他們理解不透徹,存在的問題進行解答,不能解答的及時諮詢、反饋相關部門,搭建起黨委政府與少數民族同胞聯繫的橋樑。近年來,收集和反饋民情30餘條,成功協調解決因誤解而引起的群體性事件2起,通過耐心細緻、日積月累的工作,協會已深得少數民族民眾信任。二是宣傳民族宗教政策,促進民族團結。通過走訪、座談、矛盾糾紛調解等途徑,時時將民族團結、社會和諧穩定思想傳達到民眾中去,鼓勵少數民族同胞自尊、自強、自信,增強各族民族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的認同感,使“三個離不開”思想深入人心。三是加強法制宣傳,提高法律意識。每年聯合古藺法院巾幗志願法律服務隊進苗寨開展法律服務活動4至5次,為少數民族同胞發放法律宣傳資料,提供法律諮詢,強化法制觀念,提高了少數民族同胞的法律意識,讓他們學會用法律武器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利。通過法律途徑為苗族青年侯文利追回勞務欠款2萬多元。
基礎建設
一是發揮社會組織優勢,按照協會義務承辦,民眾義務投工,占用土地、山林民眾不要補償的模式,先後承建古藺鎮長嶺村“苦葛坪苗寨”、石屏鄉劉家村“乾田坳彝族村寨”、馬嘶鄉茶園村“青龍灣苗寨”、石屏鄉扎山村官魚山、興隆壩等少數民族村寨飲水工程5個,解決了200多戶1000餘名少數同胞飲水困難問題。二是爭取資金41萬元,為古藺鎮長嶺村“苦葛坪苗寨”侯德明、楊思芬、趙子明及小水村陶飛4戶少數民族民眾進行危房改造,改善人居環境,提高生活質量。爭取資金3萬元,為苗族老人楊少華修建廁所、建設臘肉加工房,改善老人居住環境,增加經濟收入。三是爭取市民宗局支持,協調電力公司在古藺鎮長嶺村“苦葛坪苗寨”實施農網改造工程,解決了該村寨15戶86人的用電困難問題。四是幫助7個鄉鎮、9個村寨、100多戶少數民族困難戶安裝了衛星電視接收機。
扶貧濟困
一是針對少數民族家庭學生因窮放棄學業問題,通過調查摸底、收集資料,爭取市民宗局、棟樑辦、工會、團縣委及社會愛心人士助學資金15萬元,幫助14名困難學生完成高中學業,進入大學本科院校學習。二是針對偏遠村寨困難民眾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狀況,協調醫院開展醫療救助活動。先後協調瀘州市江陽區福音醫院、瀘州市川藍康復醫院、古藺縣樹強骨科醫院等為18名困難民眾免費治療。三是針對高寒地區少數民族溫暖過冬問題,向社會募集新舊衣服三千餘套,加工墊絮150床,送到石屏鄉、丹桂鎮等邊遠高海拔地區貧困少數民族家裡,確保溫暖安全過冬。
文化扶持
一是為了豐富邊遠的少數民族文化生活,幫助他們及時了解國家政策,開闊視野,協會與縣圖書館聯合共建,爭取四川省新聞出版局支持,在古藺鎮“苦葛坪苗寨”,雙沙鎮“螞蟻溝苗寨”,馬嘶鄉“青龍灣苗寨”,石屏鎮“福隆台彝寨”,“乾田坳彝寨”,觀文鎮“桐梓苗寨”建設了6個“少數民族書屋”,配送了涵蓋農村政策、法律法規、農業技術、市場經濟、現代科技等內容的圖書1000冊余。二是爭取縣文化館支持,組建石屏鄉“福隆台彝寨”,古藺鎮“苦葛坪苗寨”,觀文鎮“桐梓苗寨”等少數民族傳統文藝表演隊3個,指導編排原生態少數民族歌舞,展示和傳承民族傳統文化,積極為他們爭取在箭竹“苗家風情節”、大寨“苗族踩山節”等少數民族傳統節日表演的機會,組織參加全縣各類文藝演出10餘次,鼓勵他們大方展示,自信表演。
產業扶持
通過走訪調研,協會了解到少數民族主要經濟收入是靠青壯年外出務工。農村土地收益低,產銷不對稱等現象較為嚴重,通過氣候、土地條件分析,這些地方適合種植紅米、黑糯米、紅稗、苦蕎、黑豆等農作物,於是,協會通過提供種子、技術指導、市場保護價收購的方式,鼓勵農戶種植,促進平均每戶增加經濟收入1000元左右。2015年,協會協調古藺縣供銷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和個人與德耀鎮“燕子岩苗寨”苗族青年古勇付簽訂了黑豬代養協定,墊資購買45頭黑毛豬豬種,交與古勇付在德耀鎮燕子岩苗寨山林散養一年,按市場價收購,預計收入達10萬餘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