瀑布美本質
瀑布美的本質特徵是富於變化的動態美。其具體表現為:一是形態多變。瀑布中除了單級獨流的一般形式,還有兩種特殊形態。其一為多級瀑布,這種瀑布因地形、地勢的變化分級跌落。如瀑水呈“之”字形分級下墜的廬山
三疊泉、由九級飛瀑構成的
黃果樹大瀑布。其二為分流瀑布,這種瀑布中途被岩石或植物豁開,由一幅分成多股。如廬山谷簾泉瀑布、九寨溝諾日朗瀑布。同一瀑布隨著季節的更替、天氣的變幻、水量的差異,形態也在發生變化。雁盪山的
大龍湫便是典型的一例,它時而似一匹懸空的白練,時而如朵朵飄蕩的白棉球,時而又象白色縐紗漸漸化為淡青色的煙霧,變幻莫測。二是色彩多樣。瀑水的色彩源於岩石和光線對瀑布的反射和折射作用。一般的瀑布水色清純,白如素練。但在岩石色彩豐富的風景區,瀑水也會顯出各種艷麗的顏色。如江西
三清山的工橋墩紅色瀑布,川橋紅、紅白相映的雙色瀑布。瀑布上由於陽光與水霧的作用,有時會出現一道美麗的彩虹,宛如給瀑水披上了一條色彩斑斕的輕紗。
瀑布美賞識
瀑布是從
河床斷裂或山壁處傾瀉下來的水流,以其陡落的水勢,與周圍懸崖峭壁構成一種壯美的景觀而吸引著千千萬萬個旅遊者。
由於地形地貌和落差的不同,各地瀑布都有著不同的風格:
廬山瀑布秀麗峭拔;四川九寨溝瀑布絢麗多姿;台灣天祥瀑布剛健坦蕩;長白山天池瀑布飄逸高峻;雁盪大龍淵瀑布勁挺矯健;
黃果樹瀑布豪邁粗獷、雄渾瑰麗。這些不同風格的瀑布又都有共同的審美特徵,欣賞時應注意它們的“形”、“勢”、“聲”,並從總體上體味其神韻。
看其“形”。瀑布既是水流從高處突然跌落而下,跌落中又常受崖面突出岩石的阻擊,於是四處飛濺,多姿多態。或似百幅白綾,搖曳空中;或似萬斛明珠從天而瀉;或噴雪奔雷,或拋珠灑玉,或風颺輕煙,形態姿色,極盡變幻之能事。
如果說現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筆下的
雁盪山梅雨瀑給人以一種清新淡雅的秀美,那么,被稱為“廬山第一奇觀”的三疊泉給人的則是一種威武雄渾的壯美。此泉由三級奔瀉跌落的瀑布構成,總落差達600餘米。泉流凌空飛瀉,落於大磐石上,聲若洪鐘,經兩次摺疊散而復聚,再曲折迴繞直瀉龍潭。前人形容其狀:“上級如飄雪拖練,中級如碎玉摧冰,下級如飛龍走潭。”站在
鐵壁峰下仰視,三疊瀑布如百幅冰綃,萬顆明珠,隨風散落,千姿百態,令人叫絕。不過,要說瀑布分級跌落曲折之美,該算
閩東周寧縣的九龍漈十三級瀑布最為誘人。這群三組十三級瀑布從海拔800餘米的高山直撲而下,層層疊疊,曲曲彎彎,形狀各異。第一組中以第二級最大,落差47.6米,寬80.5米,猶如潔白的門帘。第二組有三級,第一級最大。瀑水從兩山夾峙中噴泄而出,中部有劍齒似的巨石突兀聳出,水流激越,像是從“牙”縫中射出,故名“龍牙瀑”。最低的第三組有四級。瀑水恰如在進行舞蹈表演,層層水流舞姿不同,堆珠疊玉,美不勝收。
觀其“勢”。陡落的瀑布,其勢如萬馬奔騰,震撼山谷,動人心魄。唐代大詩人李白吟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成為狀寫瀑布之勢的千古名句。其實,他所描繪的廬山
香爐峰瀑布只是瀑布中的小弟弟,四川大寧河
廟峽瀑布才能使人目睹瀑布的真正雄渾之勢。這道瀑布從百丈高的危岩上傾瀉而下,猶如從
龍口吐出。大雨過後,山泉聚成瀑布,瀑流伴隨著煙霧凌空飛濺,像一條銀光閃耀的白龍,奔騰呼嘯,飛跨大寧河,人稱“白龍過江”。遊人如駕一葉扁舟從瀑下穿行,仰觀飛瀑五顏六色,氣勢雄厲,秀麗奇特,好似進入奇妙的神話世界。還如我國最高、最為秀美的浙江雁盪山大龍湫瀑布,瀑水從190米高的連雲峰奔騰而下,雷雨過後,飛瀑好似白龍狂舞,轟然疾下,震天撼地,水霧四飛,蔚為壯觀。清代詩人袁枚《觀大龍湫作歌》贊曰:“龍湫山高勢絕天,一線瀑走兜羅棉。五丈以上尚是水,十丈以下全為煙。況復百丈至千丈,水雲煙霧難分焉。”“兜羅”為梵語,樹名;兜羅棉即兜羅樹所生之絮。
聞其“聲”。瀑布之聲,或如雷鳴轟天,萬鼓齊擂,撼人心魄,或如撫摸琴弦,輕唱慢彈,清脆爽耳,都給人以美的享受。內蒙古響水玉瀑布如擂擊萬張鼙鼓的聲響,雲南疊水瀑布如山崩地裂的吼聲震耳欲聾,
黃山人字瀑的涓涓細聲,
雁盪山三折瀑的微微輕吟聲賞心悅耳;我國最大的黃果樹瀑布則把轟鳴與低吟和諧在一個琴弦上,其雷鳴般的轟隆之聲,似萬馬奔騰,震天動地,40公里之外就能聽見。真是未見其景,先聞其聲,“先聲奪人”。行至瀑布前,只見萬點水滴紛落,濺在潭上,落在石上,窸窸窣窣不絕於耳,如珠落玉盤,夾雜訇然的大合唱中,聽起來另有一種情趣。
瀑布之美除“形”、“勢”“聲”外,還有色彩。飛瀉的瀑布在陽光照射下,五光十色,晶瑩奪目,宛如銀河來自天上;瀑布激起的水霧經太陽斜照,化作一道五彩繽紛的長虹,飛跨山間,煞是美麗動人。欣賞瀑布還有兩點應該注意。其一,注意觀賞位置的選擇。瀑布一般由溪流、跌水和深潭三部分組成,定位觀賞只能看它的局部;要全面領略瀑布的美,就必須由遠到近,從低到高,有一個選擇變動觀賞點的過程。其二,不要放過對瀑布周圍景致的觀覽。如瀑水跌入的碧綠池潭,潭水流去的高岩深澗及絕崖高樹、山坡野花,乃至涉足潭溪,捧上一捧品嘗,甘泉清冽沁人心肺,疲勞頓消,也不失為一種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