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詩詞原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詩集簡介,作者簡介,
詩詞原文
黎明,
朝霞輕撫著瀑布的心。
晨鳥的歌聲,
飄進了幽暗的山洞。
昏睡了許多年,
瀑布不知怎得陡然甦醒!
蠕動著,伸曲著,
再也無法壓抑它的悲哀與激動!
群山簌簌顫抖,
亂石紛紛滾落,
它噴濺白沫,
咆哮著喧泄積忿;
象瘋子,
暴地跳蹦——
它要出去,
可是看不見哪裡是門扃。
呵,上蒼為什麼這樣殘忍?
為什麼設定障礙重重?
障礙撞擊,
那怕撞破這顆心!
今日,
本當由心來修苦行。
捲起排排浪濤,
輪番發出進。
心既已發狂,
管什麼黑暗,管什麼陰森。
創作背景
這首詩作於1881年,正值詩人20歲的青春時光。這個時期,詩人曾在文化發達、思想開放的英國留學,曾隨父親和兄長旅遊過印北方,廣泛地接觸了社會生活,飽覽了祖國美麗的大自然。這些生活的閱坊,感情的積累,在詩人的心湖裡蓄之深久,終於如決堤的潮水,如高山的飛瀑而一瀉千里,一發難收。
作品鑑賞
瀑布的形象,是詩人思想感情的化身。正處於青春時期的詩人,就象噴薄而出的朝陽,美好的青春在燃燒,生命之樹正發旺,精神之泉如江河般充沛。歐洲的留學,使詩人開闊了眼界,活躍了思想。因此,詩人的心就象藍天上的小鳥一樣,追求的、嚮往的,熱愛的是那種自由無羈的境界。這“無法壓抑”的、“狂暴跳蹦”的、“向障礙撞擊”的、“捲起排排浪濤”的瀑布,體現了旺盛的生命力,反映了衝破束縛追求自由的強烈願望。詩人把抽象的意念轉為形象的事物,通過對事物的描述來達到表現思想的目的,在藝術上收到了形象、生動、含蓄的效果。而這種寓思想於形象的藝術手法,正是詩的,也是一切文學創作的基本規律。在詩的後兩節里,詩人又運用擬人手法,以第一人稱寫到“我們將跨過平川,飛逾峻岭,哈哈大笑,擊掌歌詠。"我有不竭的憧憬","我享受無限的幸福”。這大聲疾呼,直抒胸臆的詩句,把詩的主題推向高潮。
瀑布中寄託著詩人個人的思想感情,而詩人的思想感情里又滲透著印度人民為爭取自由而奮鬥的民族精神。當時的印度,處於英國的殖民統治之下,印度人民沒有平等自由,沒有光明和富裕。帝國主義的剝削和壓迫,迫使人民“從夢中甦醒”,紛紛起來反抗鬥爭。工人罷工,農民起義,反帝反封建的運動此伏彼起。詩人在廣泛接觸社會生活的過程中,深深感受到了逝種覺醒了的民族精神是何等的可貴、何等的偉大。這“不知怎樣陡然甦醒”的瀑布,“再也無法壓抑它的悲哀與激動”,“群山簌簌顫抖”,“亂石紛紛滾落”,“它要出去”,“管它什麼黑,管它什麼陰森”。這是詩人對民族解放運動這摧枯拉朽的革命洪流的高度評價和熱情讚頌。
在泰戈爾的詩作里,有不少是,“頌大自然之美麗的,他曾被譽為“自然的兒童”。1921年詩人到歐戰中的德國訪問,德德國人專門把他講演的地方布置成森林的景色,以表示對這位來自東方的“自然之子”的特別敬意。披著銀裝的喜馬拉雅山,盤桓的恆河,家鄉古老的榕樹,日夜流淌的帕德馬河,五彩繽紛的佃野,大自然母親的綽超越丰姿,賞悅著詩人的耳目,陶醉著詩人的性靈,激發著詩人的靈感。這首詩中,詩人同樣在歌唱生命、呼喚自由的同時對大自然之美——瀑布給予了細膩的描繪,是借自然之美來歌頌人性之美的。那瀑布,是“黎明”中的瀑布,是“朝霞輕撫著”的瀑布,是被“晨鳥的歌聲,飄人了幽暗的山洞”所喚醒了的瀑布。這是一幅多么美麗的山水畫呀!也許,正是這大自然的傑作點燃了詩人的靈感之火。
詩集簡介
這首詩共3節51行,選自《晨歌集》。它代表了泰戈爾從1880年甭1890年早期抒情詩的創作風格,即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熱熱情奔放,感情真摯,思想活躍、抒情濃郁,歌頌愛情,歌唱青春的歡樂,讚頌生命的力量和絢麗的大自然,表達印度民族覺醒時期的時代精神。這一時期的詩更符合青年的精神需求,當時印度廣大暢飲青春美酒的青年被這“覺醒的瀑布”帶人美好的理想之海。
作者簡介
泰戈爾(Rabindranath Tagore,1861-1941) 印度作家、詩人、社會活動家。出身於加爾各答市名門望族。13歲即能創作長詩和頌歌體詩。1878年赴英國留學,1880年回國專門從事文學活動。20世紀20年代創辦國際大學。其創作反映了印度人民在帝國主義和封建制度壓迫下要求改變自已命運的強烈願望,充滿愛國主義和民主主義精神,同時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深受人民民眾喜愛。重要詩集有《吉檀迦利》、《新月集》、《飛鳥集》、《生辰集》等。另有長篇小說《沉船》、《戈拉》、《兩姐妹》等以及劇作和散文作品。一生共寫有50多部詩集、12部中長篇小說、100多篇短篇小說、20多部劇本及大量文學、哲學、政治論著。1913年獲諾貝爾文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