瀍河回族鄉

瀍河回族鄉

瀍河回族鄉位於河南省 洛陽市東部,該鄉於1957年11月15日正式成立,全國5個少數民族城區之一,素有“洛陽東大門”之稱,東與洛龍區接壤,西與老城毗鄰,北依邙山,南瀕洛河。該鄉轄區總面積20.44平方千米,有7個街道辦事處,1個回族鄉,29個社區居委會和11個行政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瀍河回族鄉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河南省
  • 面積:20.44平方千米 
  • 人口:37188人(2017) 
行政轄區,轄區代碼,歷史沿革,民族宗教,交通網路,基礎建設,歷史文化,

行政轄區

瀍河回族鄉轄下窯、旭升、塔西、塔東、史家灣、小李、馬坡、盤龍冢、上窯、中窯、北關11個行政村。

轄區代碼

410304200:~200下窯村 ~201旭升村 ~202塔西村 ~203塔東村 ~204史家灣村 ~205小李村 ~206馬坡村 ~207盤龍冢村 ~208上窯村 ~209中窯村 ~210北關村

歷史沿革

1965年設瀍河公社,1984年改瀍河回族鄉。1997年,位於郊區東部,面積27平方千米,人口3.1萬。其中回族占45%,轄旭升、塔西、塔東、史家灣、盤龍冢、馬坡、小李村、上窯、中窯、下窯、北關11個行政村。2000年,將原郊區的瀍河回族鄉劃歸瀍河回族區管轄。

民族宗教

瀍河回族區屬少數民族雜居地區,全區居住有回、漢、滿、蒙、藏、白、苗、壯、彝、瑤、侗、黎、畲、土、朝鮮、布依、土家、錫伯、納西、僳僳、維吾爾、俄羅斯等22個民族,總人口37188人(2017)。轄區有伊斯蘭教、基督教、天主教三大宗教,活動場所16處,其中清真寺13坊,基督教堂2處,天主教堂1座,信教民眾3萬餘人。

交通網路

轄區交通極為便利。隴海鐵路、焦枝鐵路在這裡形成十字交叉。310國道、207國道、開(河南開封)洛高速和洛界(安徽界首)高速等高級公路在此縱橫交匯;九都路、中州路橫穿城區,形成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轄區內洛陽北站,是全國較大,現代化水平較高的鐵路編組站;洛陽東站是隴海、焦枝兩大鐵路幹線的交匯點,改擴建後,相當數量的客車在此始發,輸送能力大大加強,成為洛陽東部地區較大的人流物流集散地。

基礎建設

醫療衛生、教育事業發達,功能齊全,服務設施配套。全區共有各類醫院11所,病房床位2000餘張,其中洛陽正骨醫院是全國最大的骨科治療中心,名揚中外;市第一人民醫院設備先進、醫術高超,十五局醫院、洛陽鐵路分局醫院、機車工廠醫院綜合實力雄厚,社會信譽較高;有各類中等專業院校和科研機構22所,中國小38所,其中回民國小5所,回民中學1所。洛陽市第一高級中學、洛陽正骨研究院在國內外具有較高的知名度,該鄉已普及了九年義務教育,高中、中專教育普及率達90%以上。

歷史文化

瀍河區歷史悠久,名勝古蹟眾多。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至此,瀍河先後為漢、曹、魏、晉、隋等京畿重地;道家至尊老子曾在此建有宅院,文聖孔子曾至此問禮於老子,在東關大街留有“孔子入周問禮至此”碑一座。
民俗博物館(潞澤會館)以其完美的古建築群和獨特的文化內涵名聞遐邇。
位於瀍河西岸的呂祖廟建於清康熙年間,是洛陽市內保存較好的唯一道觀。
還有宋代開國皇帝趙匡胤的出生地夾馬營,三國時曹操發兵的點將台九龍台,以及瀍壑朱櫻、銅駝暮雨、勒馬聽風、三賢祠、賈誼詞、洛神廟、藥王廟、泰山廟、古唐寺、迎恩寺、三井洞、雲溪觀等歷史名勝遺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