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歷史
1951年,東北教育學院始設中文科,是東北地區創辦較早的中文科系之一。
1953年,東北教育學院中文科改為瀋陽師範學院中文系。
1958年7月,中共遼寧省委和省人委決定成立遼寧大學,將瀋陽師範學院中文系大部分教師抽調出組建遼寧大學中文系。
1965年,瀋陽師範學院中文系改為遼寧第一師範學院中文系。
1978年,遼寧第一師範學院中文恢復為瀋陽師範學院中文系。
2002年,瀋陽師範學院中文系改為瀋陽師範大學中文系。
2003年,瀋陽師範學院中文系撤系建院。
2006年,學院漢語言文學被評遼寧省普通高校本科示範性專業。
2007年,學院漢語言文學被遼寧省委宣傳部評為遼寧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建設學科。
辦學條件
院系設定
截至2016年4月,學院設有中文系、漢語國際教育系、新聞系等3個系級單位,有文藝學、中國現當代文學、中國古代文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寫作學、語言學及套用語言學、漢語言文字學、漢語國際教育、語文學科教學論、新聞學等10個教研室,有3個本科專業。
師資力量
截至2016年4月,學院有教授22人,副教授36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44人;其中博士生導師2人,碩士生導師56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人,遼寧省特聘教授2人,遼寧省級教學名師1人,入選遼寧省百千萬人才工程3人,入選遼寧省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人;20餘位教師擔任五個一工程獎、魯迅文學獎、茅盾文學獎、老舍文學獎、遼寧文學獎及國家、省、市社科基金項目、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項目的評審,國家、省、市重要專業學會的負責人和理事;有1個遼寧省優秀教學團隊。
遼寧省優秀教學團隊:文藝學教學團隊
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趙慧平
遼寧省普通高校專業帶頭人:趙慧平
遼寧特聘教授:胡玉偉、張冬梅
遼寧省高等學校優秀青年骨幹教師:胡玉偉
入選遼寧省“百千萬人才工程”百人層次:胡玉偉、王家勇等
入選遼寧省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胡玉偉、陳秀雲等
教學建設
截至2016年4月,學院有國家級特色專業1個,遼寧省示範性專業1個,遼寧省優勢特色專業1個,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1門,遼寧省級精品課程1門,遼寧省級視頻公開課2門,遼寧省級資源共享課3門,遼寧省級研究生精品課1門。在2014年遼寧省本科專業評估中,漢語國際教育專業、新聞學專業的綜合評價位列遼寧省第一名,漢語言文學專業位列第二名。
國家級特色專業:漢語言文學
遼寧省示範性專業:漢語言文學
遼寧省優勢特色專業:漢語國際教育
課程名稱 | 主持人 | 課程類別 | 級別 | 獲批時間 |
---|
書法審美與基本技法
| 王力春
| 精品資源共享課
| 國家級
| 2014.10
|
中國古代文學
| 張永芳
| 精品課程
| 省級
| 2003.12
|
光耀神州的紅山文化
| 高洪岩
| 視頻公開課
| 省級
| 2012.5
|
書法審美與基本技法
| 王力春
| 視頻公開課
| 省級
| 2012.5
|
中國現當代文學
| 孟繁華
| 資源共享課
| 省級
| 2012.12
|
現代漢語
| 於全有
| 資源共享課
| 省級
| 2012.12
|
傳播學概論
| 陳秀雲
| 資源共享課
| 省級
| 2012.12
|
中國當代作家創作研究
| 賀紹俊
| 研究生精品課
| 省級
| 2013.10
|
資料來源: |
學科建設
截至2016年4月,學院有1個一級碩士學位授予權,3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遼寧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建設學科1個,遼寧省重點學科1個。
遼寧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建設學科:中國語言文學
遼寧省重點學科:中國現當代文學
一級碩士學位授予權:中國語言文學
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漢語國際教育、學科教學(語文)、新聞學
在2011年教育部學科評估中,學院中國語言文學學科位列遼寧省第二名。
學術科研
科研平台
截至2016年4月,學院有4個省部級重點研究基地,其中遼寧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個,中共遼寧省委宣傳部重點研究基地1個,1個省級科研創新團隊;設有遼寧省《紅樓夢》學會及書法藝術研究所等10餘個研究機構。
遼寧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文藝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
中共遼寧省委宣傳部重點研究基地:遼寧省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基地
其他研究機構:書法藝術研究所、兒童文學研究所、《紅樓夢》研究所、中國古典文獻研究所、影視文化研究所、比較文學研究所等
文藝創作
截至2016年4月,學院先後獲得國家社科基金等國家級、省部級、市級科研項目以及魯迅文學獎、中國文聯文藝評論獎、遼寧哲學社會科學成果一等獎、遼寧文學獎等國家級、省部級科研等成果獎勵。
文化傳統
院徽
院徽強調的是瀋陽師範大學所屬的文學院,保留了瀋陽師範大學校徽的基本形式,只是在瀋陽師範大學校徽中部加入漢字的篆書字型所書寫的“文學”二字,以表示文學院。圖案底部為一本翻開的書,代表知識的沃土;外圍的圓形與知識沃土上代表文學院的“文學”相結合,抒發了文學院師生團結協作、開拓進取、再創輝煌的豪邁情懷。
院訓
博學致知,厚德致遠
此院訓體現了學校育人的宗旨和基本內容,既體現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又蘊含著時代精神。《周易傳》:“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講的是人身修養中的兩個最基本內容。文學院的院訓依此基本精神而立。
“博學致知”其字面義為通過博學達到“知”的境界。其“知”既表示掌握知識的“知”,又表示在超越了這一層次的“知”,達到的對自然、社會、人生全然領悟的“知”的有高度智慧水平的精神境界。這其中包含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對領悟“道”的人生高境界追求的精神品質,也包括了現代社會探究科學與文化知識的科學精神,還包括博學與知之間的因果關係的闡釋,鼓勵師生通過“博學”達到“知”的人生境界。
“厚德致遠”其字面義為通過深厚的品德修養達到“遠”的境界。其“遠”既表示人立於世長之“遠”, 又表示在超越了這一層次的“遠”,有包容天地萬物於胸中的寬闊胸懷,達到的與自然、社會和諧共生的無際無限的“遠”的生存境界。這其中包含了中國傳統文化中追求和諧的存在意識和奉獻的精神品質,也包括了現代社會追求人的全面解放的精神,還包括厚德與致遠之間的因果關係的闡釋,鼓勵師生通過“厚德”達到“遠”的人生境界。
博學、厚德是人立於世最重要的兩個基本條件,兩者密切聯繫、不可分割,博學的進取與厚德的包容共生,才能使人能夠以高度的智慧與和諧的境界高質量的生存。以博學、厚德為訓,正是彰顯以人為本的精神。
現任領導
職務 | 姓名 |
---|
院長 | |
書記 | 李慶勇 |
副院長 | 郝繼東、陳秀雲 |
副書記 | 盧景楊 |
資料來源: |
知名校友
孫郁,魯迅博物館館長、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
趙敏俐,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中國古代詩歌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
何家歡,國家級兒童文學獎“冰心文學獎”獲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