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市瀋河區二經街第三國小

瀋陽市瀋河區二經街第三國小

瀋陽市二經街第三國小校園座落在美麗的南運河畔,壯觀的遼寧彩電塔下,占地面積6000平方米,建築面積3942平方米,學校共有21個教學班,學生總數734人,教職工83人,專任教師71人。整個校園布局合理、優美整潔、花木繁茂,綠草如茵,校園整體環境建設突出信息化特色,校門標誌性建築“e”體現了E時代信息化校園的風采,校園中多處電子屏架設學生了解外界資訊的橋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瀋陽市瀋河區二經街第三國小
  • 占地面積:6000平方米
  • 建築面積:3942平方米
  • 教學班:21個
學校圖片,教師隊伍,課程改革,學校文化,學校榮譽,

學校圖片


瀋陽市瀋河區二經街第三國小瀋陽市瀋河區二經街第三國小

教師隊伍

學校有一支銳意進取、精誠團結領導班子,廣大教師敬業敏思,形成一支理論紮實、技能過硬、敢於創新、勇於探索的高素質教師隊伍。

課程改革

該校在2002年就開始廣泛開展了民眾性羽毛球運動,先後在體育課程上進行了課程的改革,並在全校師生中推廣羽毛球的基礎知識。先後成立了教師、學生羽毛球運動隊。在市區舉辦的各級各類比賽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得到了家長和學生的認可和支持,也得到了教育局的大力扶持,形成了和順通國小桌球特色相媲美的羽毛球基地,為瀋河教育增添了新的亮點,開創瀋河教育的新局面。

學校文化

先進的學校文化是一所學校的靈魂,它是一種凝聚人鼓舞人的力量。用文化養育學校,用誠心辦好教育,那么教學質量的提高就是水到渠成的事,就有希望把學校辦成學生學習和成長的樂園,師生共同成長的家園,優良的校園文化具有“潤物無聲”的育人功能,在校園建設上該校注重讓每一個平常的角落、讓每一項平凡的工作都體現文化特色。
一、在校園建設中孕育文化特色,構建學校發展平台
該校辦學理念的內涵是立足學校的常規工作,在每一項工作中體現特色,從而形成學校的特色,以構建和諧校園文化為切入點,以重構文化為著眼點。例如在校園建設上打破以往的一種宣傳式的模式化環境,注重讓校園每個空間都體現學生參與性,使每處建設都擁有深遠的寓意和韻味。
為培養學生面向未來的能力,學校更換陳舊設備,搭建信息化網路平台,讓信息教學成為教學的主陣地。為創設班級信息化教學環境,該校為每個班級配備了計算機、實物投影、液晶投影和電視機,教室多媒體配備達到100%;同時搭建學生網路學習平台——網路時空,配置177台計算機,使該校計算機配備生機比達到4.7:1,網路廣場全天候對學生開放,供瀏覽與學業相關的網頁,該校的學生網路學習平台在《瀋陽今報》的報導“校內娛樂學生新寵”中得到了肯定與讚揚;該校建設集學習、上網、查閱資料、體育活動於一體的多功能館,擁有30台液晶電腦、開放書架和羽毛球場地,彰顯利用高效率、使用多功能的信息化場所特色;該校在擁有3萬藏書的基礎上購置4000冊新書,圖書人均占有量達到1:46;為給教師和學生的交流展示提供平台,學校建設350平方米可同時容納300人的綜合會館;更換塑膠操場和人工草坪,為學生課間的活動安全提供了保證。
二、在教師培訓上孕育人本特色,形成學校發展合力
1、堅持科研興校,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
“科研興校”是該校發展的長期策略,也是實現教師隊伍專業化的有效途徑。“十一五“期間,該校共有18項課題,其中有3項國家級課題、6項省級課題2項市級課題和7項區級課題,參與科研課題教師為72人次,參與率為85%。該校根據學校實際情況確立餓《小班化教育實踐研究》科研課題,在課題的實施過程中學校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各大報刊對該校這一舉措進行報導,遼寧教育電視台的記者專程到該校對小班化教育進行了專題訪問。
2、創設多種教研途徑 ,實現教師自主參與教研。
在師資隊伍建設上學校採取借外力縮短教師摸索過程,縮短學校發展進程,從而提升辦學品位的方針,實行“請進來、走出去”相結合的方法,先後請到市、區督導、教研室到該校檢查與指導工作,並開展“名師進校”活動,定期請區內名校的優秀教師為該校教師進行課堂教學的示範與指導,藉助名校、名師的力量,直接有效地指導了該校教師的教育教學。該校在師資培訓上的這一創新做法在《遼寧日報》“一所改革試點國小的實驗以及老師和學生共同的啟蒙”一文中得到了充分的肯定與大力的提倡。為了讓老師們走出去,學習其他地區的先進理念與經驗,該校先後投入資金10萬餘元,先後派40餘位老師赴北京、山東、大連、哈爾濱、安徽等地學習交流,以拓寬老師的視野,並將先進經驗帶回學校,讓老師們在分享中學習、在學習中共進,促進學校教育教學的整體發展。該校一線教師53人,國家級大賽獲獎4人,獲得國家國家級優秀課4節、省級優秀課3節、市級優秀課20餘節,區級優秀課50節,全校教師獲得優秀課比例為94%,其中國家、省、市優秀課所占比例較前一年增長29%。
三、在學生培養上孕育人文特色,促進學校和諧發展
該校以“言為心聲、心意言表”為學風,讓學生學習過程中彰顯語言的魅力。在課堂教學中學校注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並結合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各項活動的開展,如針對學生綜合表達能力開設了表演課,為學生提供了表現自我的方式,創造了展示自我的舞台;每個班級以成語接龍、三字經、古詩吟誦為主題的課前特色展示等活動讓學生在耳濡目染中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該校依據“最近發展區”理論,將五、六年級起始的閱讀教學根據低年學生的需要進行簡化,選取適合低年的閱讀內容,充分挖掘學生潛力,擴大學生閱讀量,目前該校一年級的學生經過半年的時間已經熟背唐詩50首,兒歌20首,成語120個,識字1000個。二年級的學生熟背唐詩100首,兒歌50首,成語300個,識字2500個。

學校榮譽

一代又一代的二經三人默默耕耘、無私奉獻,不斷譜寫著一曲曲動人的篇章,近年來該校被評為“中國教育學會中國小整體改革專業委員會實驗基地”、“遼寧省百行百業高信譽單位”、“遼寧省示範圖書館”、“瀋陽市行風建設先進單位”“瀋陽市教育設備配置先進校”、“瀋陽市科研先進單位”、“瀋陽市綜合實踐先進校” 、“瀋河區優秀黨支部”、“瀋河區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