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回回營,又名西關,是瀋陽市回族最大的聚居區。始建於1625年。元朝時期就有回族居住,至今已有六七百年歷史。
歷史沿革,發展歷史,現代建設,
歷史沿革
瀋陽回回營也叫西關,是瀋陽市回族最大的一處聚居區。正式建於1625年清太宗時期。以前元朝時候就有回回居住,歷史記載瀋陽回族是在元末明初時期也就是十四世紀五六十年代陸續從各地遷來,至少已有六七百年歷史。
發展歷史
現存瀋陽故宮博物院的元代《瀋陽路都城隍廟碑》記載。清太宗為了獎勵有功德回族將領特劃此地給回回們世代居住。因位於小西門附近,回回來自西域,念故,所以稱這裡為西關即回回營。
著名回族將軍鐵奎(明朝靖難戰中遇害鐵玄將軍後人,鐵玄將軍遭到明成祖迫害,其後人逃到關外廣寧,明末,努爾哈赤崛起,在廣寧戰役中,鐵玄後人及其他迫害明朝回族將領後人(如馮國章後人)均歸附努爾哈赤,從此遷往瀋陽,成為清朝世代將軍,清朝入關後,鐵、馮家留在盛京鎮守)於1625年率領回族同胞建立清真寺,至今該寺近370年歷史,成為省文物保護單位,同時也是遼寧省內最大清真寺。每年不同時期接待外國穆斯林學習和訪問。
大清入關後,留下回族鐵家和馮家鎮守盛京(瀋陽馮家是明朝馮國勝將軍後人,因明朝皇帝迫害,後人逃到關外,後來成為清朝世代將軍。)。
乾隆時期,西關地區聚集回回人口逐漸增多,除了做官的將領也有商人及闖關東民生的回回們。回回營地區也擴大,即北至今北站附近,南至房地產大廈以北,東至故宮,西至北市等。一個清真寺滿足不了所有穆斯林需求。馮家(世代將軍)在北部回回營地區又建立清真寺,史稱北清真寺。清末又建立東清真寺。在大清盛世時期,盛京(瀋陽)西關回回營地區有三座清真寺。後來又有左寶貴將軍在此。
清末,闖關東的增加。從關外大批進入盛京許多回族同胞,慕名住進西關回回營里。再次使西關回回營面積擴大,人口增加。同時,回族經濟開始復甦。出現小本經營各種清真食品如王記餃子館、王家片粉燉肉館及楊家吉慶堂的建立。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張作霖時期的奉天,尤其第二次直奉戰爭。以張作霖勝利結束。張作霖號召在奉天(瀋陽)建立如上海城隍廟、北京天橋的熱鬧商市。當時奉天依舊是西關回回營為市中心,經過幾年的經濟,使回族商人增多。幾個志同道合回族商人建立奉天第一商場,以股東形式成立,地點在西關回回營,商場內全部是回族經濟。這是西關經濟繁榮時期。
五十年代末至文革期間,西關回回營受到迫害最大,尤其清真寺。1950年因公私合營,一場大火,奉天第一商場消失在火海中。文革時候,回族經濟受到影響,從此回族經濟蕭條。
八十年代,恢復經濟,改革開放。政府準予回族同胞自主經營,基本都是以在市場上做小商小販為主。到了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建立西關回民市場大廳,以經營回族飲食為主,滿足回族民眾日常生活需要。
2001年回族小區改造,建立回民社區,經濟以回民大廳和清真美食街為主。
現代建設
因為西關回回營位於市政府即市中心,商家必爭之地。市政府要在此建立瀋陽金融商業政治中心。於是,瀋陽市人民法院、瀋陽市人民檢察院、遼寧大劇院、遼寧博物館、快樂迪歌廳、及在東寺建立唐銘軒(酒店)等都搬到或建到這個地方。同時還有(漢族人)開清真飯店(九大碗、海馨龍宮、北來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