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為佛教語。謂傳法無遺漏,如以此瓶之水傾瀉入他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瀉瓶
- 原為:佛教語
- 傳法:無遺漏,如以此瓶之水傾瀉入他瓶
- 比喻:傳法無遺漏
詞語分開解釋,佛教語解釋,
詞語分開解釋
瀉 : 瀉(瀉) xiè 液體很快地流:傾瀉。排出稀屎:瀉肚。瀉藥。 筆畫數:8;部首:氵;筆順編號:44145151
瓶 : 瓶 píng 口小腹大的器皿,多為瓷或玻璃做成,通常用來盛液體:瓶子。酒瓶。花瓶。量詞,用於瓶裝的東西:兩瓶啤酒。筆畫數:10;
部首:瓦;
筆順編號:4311321554
佛教語解釋
【瀉瓶】 謂將一瓶之水注入他瓶,比喻傳法無遺漏。又作寫瓶。師徒傳持教法時,猶如一瓶水注入另一瓶中,無絲毫遺漏,故以瀉瓶喻之。另如‘瀉瓶相承’、‘瀉瓶傳燈’、‘一味瀉瓶’等語,亦皆表此意。北本大般涅槃經卷四十(大一二·六○一中、下):‘阿難事我二十餘年,(中略)自事我來,持我所說十二部經,一經於耳,曾不再問,如寫瓶水,置之一瓶。’此謂阿難領受佛法,如寫瓶水,傳之於別器而無漏余,瓶器雖殊,水則無別。又永平廣錄卷四:‘佛佛授手,祖祖瀉瓶,結緣於雲水,下種於叢林;正當恁么時,須彌山為筆,大海水為墨。’[釋氏要覽卷中、大唐內典錄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