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涯村萬戶府見證:海南百年傳奇

濱涯村萬戶府見證:海南百年傳奇

1278年,蒙古軍隊打到海南。因無糧食可搶,加上水土不服,蟲瘴交困,部隊倉促撤回大陸,留下一萬多名抓來隨軍服務的勞工難民。他們來自中原各地,“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只能自發組成沒有名稱的生產自救組織,以濱涯村張家為聯絡地,克服萬難,對蠻荒的海島開展大規模墾荒開發(遂被皇帝任命為兵屯萬戶府)。幾十年間,他們把海南建設成生產先進、文化繁榮的全國糧食和紡織業生產基地。他們在這片天涯海角,曾奇蹟般地開創了震古爍今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 而在1368年至1378年期間,海南又陷入社會動亂中。民族矛盾日深,成為生產落後、人民恐慌不安的邊陲地區……本書客觀記述了這段海南傳奇歷史。

基本介紹

  • 書名:濱涯村萬戶府見證:海南百年傳奇
  •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 頁數:53頁
  • 開本:32
  • 定價:15.00
  • 作者:張勁
  • 出版日期:2013年1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36069008
  • 品牌:廣東花城出版社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張勁編著的這本《濱涯村萬戶府見證--海南百年傳奇(1278-1378)》記述了海南海口市濱涯村,即古代稱瓊州的萬戶府公元1278—1378年發生的傳奇故事:1278年蒙古軍隊打到海南,之後倉猝撤回大陸,遺下一萬多抓來隨軍服務的勞工難民。這群人留在海南,克服萬難,對蠻荒的海島開展大規模墾荒開發,遂被任命為兵屯萬戶府。

作者簡介

張勁,1931年生,是張燳第二十三代裔孫,在萬戶府出生長大。1951年參軍,1953年提乾,1957年入黨,1963年轉。一直在黨政機關工作。1991年退休。從小聽長輩講述萬戶府領導難民開發海南的血淚史。退休後多年查閱相關文獻,遂寫成此書。

圖書目錄

一、序
挖掘海南歷史的有心人/陳祝棟
二、濱涯村萬戶府見證
海南百年傳奇(1278—1378)
後記
附錄一海瑞安息在濱涯
附錄二參考文獻

文摘

著作權頁:



1.海南耕織兩業處於全國最先進的地位
蒙軍遺棄海南的一萬多名難民,經戰火離亂之苦,深知和平安居來之不易。他們吃苦耐勞,安心屯田。他們帶來中原生產技術,在萬戶府各級領導安排下,目標明確,計畫周到,重點突破,先解決溫飽,接著燒磚瓦,建住宅,有計畫地大興水利,帶領原島上居民,普遍種棉花、桑麻、水稻,促進了耕織兩業史無前例大發展。在元朝,首先,在海南出現棉、絲布與糧食、禽畜為主的集市場所,這在大陸是少見的。中原朝野突然發現:海南成為全國棉花生產和紡織業最先進和最多最好的地方。許多歷史學家疑惑不解:大陸和海南,同在蒙古人治下,為何有些差別?蒙古人到中原來,不論軍隊或牧民,不從事生產,仍以擄掠侵占為獲得財富手段,對社會生產破壞性很大。海南則由一萬多名難民自由開拓屯田,專心生產,更知團結原住民和黎胞的重要性,有和平發展的良好環境。這是最根本的。據歷史記載:黎族同胞出峒六百二十個,戶口四萬七千,使全島人口增加到九萬二千二百多戶。這是歷史重大事件,結束了長期以來民族隔閡情況:海南黎族同胞第一次編入戶籍統計人口,使海南有一個長期和平穩定的環境。大力興辦水利,也是屯田事業發展的保證,史料記載:元朝海南水利建設對屯田事業發展起到了根本保證。元朝期間,僅在瓊山縣義豐地區(南渡江下游,瓊山市東北大林一帶)建水利設施就有十八處,增加熟田千餘頃。張大還在瓊山雲龍一帶,帶領兵屯戶墾荒一千多畝。張大還帶兒子國賜及兵屯者一百多人到雷州圍海邊和河邊造田。但是,在雷州開墾成功,種養卻沒有收穫。因蒙古軍民搶劫成性,種養收穫時就來搶劫。兵屯人員抵擋不住,撤回海南。大批雷州民眾也逃來海南。海北海南兵屯萬戶府只管海南兵屯,海北兵屯只能廢棄。事實上,連雷州路安撫司也名存實亡。
2.萬戶府造就了海口市
元朝以前,沒有海口市。該處是連線海邊一片灘涂。1277年,原南宋任命的瓊莞安撫使名叫張應科,他來海南調動一切人力物力支援前線,他在海邊沙灘近海處,搭建房屋,做為支前留守人員住宿和物資暫時留放之所。但他犯了戰略錯誤,把臨時組織起來的沒經訓練的農民全部調往徐聞和蒙軍決戰,雖然個個捨身拚命,這一仗打得非常慘烈,可說蒙宋交鋒最後一仗。宋軍義兵全部壯烈犧牲,張應科也戰亡。蒙軍輕易地過海,消滅了支前留守人員,獲取了支前物資。

後記

《百年傳奇》脫稿了。但感覺並不輕鬆。一塊石頭仍重重壓在心上。
民族矛盾,是世界性問題,和皇權意識牢固結合,危害尤甚。
五千年前,炎黃結合的民族,打敗了黎族,占領中原。黎族逃往南方。他們散居在雲貴高原和廣西。有的進入泰國、高棉、寮國、越南。一部分到了海南。他們是聰明、勤勞、勇敢、天性善良的民族。
七百多年前,蒙古軍隊把一萬多名隨軍服務的勞工難民(有漢族、金族、遼族)拋棄在海南荒野。如果當時黎族同胞對他們頗加無禮,他們就活不了。但善良的黎胞展開寬廣的懷抱,接納並救活了他們。和他們共同開發海南,把海南建成領先全國的農業文明社會。黎族同胞對紡織業有獨到的卓越的貢獻。這都是公認的,有歷史記載的。明朝建立,黎族同胞支持萬戶府知事張賢率部(連同海南共同勞動的成果)歸附明朝。想不到朱元璋卻派軍隊討伐海南,殘殺熱烈歡迎的人群。特別是對黎族同胞,見到盡皆斬殺。整個明朝一代,不斷追殺他們。還從大陸遷來苗人,“以夷制夷”,隔山監視。在山口安放毒箭毒鏢,阻殺過路黎胞。古今中外,都無甚於此。至清代和民國,政府仍視黎族為異類。日帝侵瓊時,國民黨兩個保全團退入山區,糧食補給已加重黎胞的負擔,但他們並未感恩,仍隨意進山寨捉豬、拿雞、牽牛。更有甚者,國軍司令王毅竟然下令槍殺不肯交口糧的黎胞。有幾個山寨,男女老幼全部被槍殺。有個青年女孩,從山下擔水上山,回家見到全家被殺在門口,放下擔子大哭,兇手也不放過……山區漢族居民目睹慘狀,都說國軍比日本鬼子還壞。可是,我們正史,從未披露。這是為什麼呢?
一位老者曾對我說過,能知錯並承擔責任的人,是勇敢的人,善於進步的人,值得信任的人;也是有道德的人,高尚的人。我相信。
我又想起二戰後的德國,人民也是受害者。但他們卻大智大勇,承擔戰爭賠償,建立猶太人大屠殺紀念館,對子子孫孫進行贖罪教育。國家領導人還當眾下跪承擔責任。他們感動世界,受世人尊敬!他們的民族是偉大的民族!

序言

挖掘海南歷史的有心人——序張勁先生的《濱涯村萬戶府見證:海南百年傳奇(1278—1378)》
陳祝棟
張勁先生系我在廣東省湛江市人大常委會工作的老同事,他在財經工作委員會工作,我在法制工作委員會工作,有時在一起探討文化方面的課題。二十一年前,他退休返回家鄉海南省海口市定居,有時也返回湛江看看,見面也談談社會人文、歷史等方面的事,互相交流寫作心得。張勁先生退休後,一方面研究《易經》,一方面研究歷史,他的論文《學易鎖談》被郭兆昆、張少鴻主編的《中國數術學論文精選》選載,他的新作《海南百年傳奇(1278—1378)》也將面世,可喜可賀。作為一名老同志,退休後繼續發揮餘力,為社會作貢獻,正是貫徹落實胡錦濤同志的“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學、老有所教、老有所為、老有所樂”的踐行者。
張勁先生的《海南百年傳奇(1278—1378)》以歷史的眼光,細膩的筆調,史記的材料,記述著海南省海口市濱涯村,即古代稱瓊州的萬戶府1278年至1378年海南的百年傳奇故事:1278年,蒙古軍隊打到海南,因無糧食可搶,加上水土不服,蟲瘴交困,部隊倉促撤回大陸。遺留下一萬多名抓來隨軍服務的勞工難民。他們來自中原各地,“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只能自發組成沒有名稱的生產自救組織,以濱涯村張熘家為聯絡地,克服萬難,對蠻荒的海島開展大規模墾荒開發(遂被皇帝任命為兵屯萬戶府)。幾十年間,他們把海南建成生產先進、文化繁榮的全國糧食和紡織業生產基地。他們在這片天涯海角,曾奇蹟般地開創了震古鑠今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 而在1368年至1378年期間,海南又陷入社會動亂中,民族矛盾日深,成為生產落後、人民恐慌不安的邊陲地區。
張勁先生的書中還附有關於濱涯村與明代大清官海瑞墓的史料,也值得人們一讀。
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就有很多歷史學者認真研究考察我們國家和各地方的歷史淵源,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我相信熱心研究中國歷史和海南歷史的人們,看了張勁先生這本傳奇,也一定有所收穫。這也是張勁先生退休後深入研究海南歷史作出的貢獻。
泱泱華夏,人才輩出。讓我們繼往開來,傳承歷史文化乃民族之好事美事,是為序。
2012年初冬草於廣東湛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