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海自修復混凝土及其性能研究

濱海自修復混凝土及其性能研究

《濱海自修復混凝土及其性能研究》是依託深圳大學,由董必欽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濱海自修復混凝土及其性能研究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董必欽
  • 依託單位:深圳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濱海混凝土結構的服役壽命及可靠性問題受到了世界各國政府、專業技術人員的高度重視。與內陸常規結構相比,濱海結構附加了長期腐蝕作用,體現出作用類別的多樣性、作用效應的湧現性及作用對象的廣泛性等特徵。儘管國內外學者在混凝土腐蝕規律、性能劣化機理及抑制防護等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但由於涉及材料、構件和結構系統的宏微觀機制,作用時間跨度大、現實中又存在多重腐蝕環境作用危及不同類型的建築物和構築物,目前的結構耐久性理論及其修復技術仍主要建立在經驗和定性認知的基礎上。本項目關注濱海混凝土中存在的開裂滲透、離子侵蝕這兩個方面的關鍵問題,針對性地設計新型自癒合仿生混凝土體系,系統性地研究其材料設計、釋放過程、修復機理以及修復效果等各個環節的關鍵要素;通過理論研究與工程套用的循環互動,建立濱海混凝土自修復材料的系統設計、作用過程、效果評估等多個環節的研究策略,為全面實施濱海重大土木工程結構服役壽命保障提供保證。

結題摘要

本項目基於前述濱海環境下混凝土研究的國內外現狀,提煉出濱海混凝土綜合劣化中開裂滲透(物理作用)、離子侵蝕(化學作用)這兩個方面的關鍵問題;並基於差異性的混凝土劣化機制,分別發展出有針對性的濱海混凝土自修復體系;系統性地研究其材料設計、釋放過程、修復機理以及修復效果等各個環節的關鍵要素,以實現和提高濱海混凝土結構的耐久性和安全性。本項目針對濱海混凝土綜合劣化中關鍵問題;提出新型的表征方法,進行定量化評估;發展了新型的混凝土微膠囊自修復體系;系統性地研究其材料設計、釋放過程、修復機理以及修復效果等各個環節的關鍵要素,以實現和提高濱海混凝土結構的耐久性和安全性。 本項目成功執行,已發表論文20篇,其中SCI論文16篇;申請專利26項,授權發明專利11項;培養博士1人;培養碩士9人,畢業2人;培養其他工程技術人員3名。做大會/特邀報告3次(第一屆全國可持續混凝土理論與套用技術學交流會、第三屆全國防災減災工程學術會議、第一屆“中英可持續發展混凝土材料製備及套用技術”論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