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海前胡(學名:Peucedanum japonicum)是傘形科前胡屬的植物。非人工引種栽培。分布於台灣島、菲律賓、日本、朝鮮以及中國大陸的浙江、東部沿海的山東、江蘇、福建等地,常生於濱海灘地以及近海山地,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莖,葉,花,果實,生長環境,分布範圍,化學成分,文獻記載,
形態特徵
莖
莖圓柱形,曲折,多分枝,下部徑1-2厘米或更粗,有粗條紋顯著突起,光滑無毛。
葉
基生葉具長柄,葉柄長4-5厘米,具寬闊葉鞘抱莖,邊緣耳狀膜質;葉片寬大質厚,輪廓為闊卵狀三角形,一至二回三出式分裂,第一回羽片卵狀圓形或三角狀圓形,下部的一對羽片柄長2-4厘米,較粗,中間羽片柄比兩側的柄長1倍以上,羽片3淺裂或深裂,基部心形,7-9厘米長和寬,第二回羽片居於兩側者卵形,中間一片為倒卵狀楔形,均無柄,具3-5粗大鈍鋸齒,兩面光滑無毛,粉綠色,網狀脈細緻而清晰。
花
傘形花序分枝,花序梗粗壯;總苞片2-3,有時無,卵狀披針形至線狀披針形,先端長漸尖,長5-10毫米,寬約2毫米,有柔毛,中央傘形花序直徑約10厘米;傘輻15-30,長1-5厘米,不等長,有短柔毛;小傘形花序有花20餘;小總苞片8-10餘,線狀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長漸尖,通常與花柄等長或較長;花瓣紫色,少為白色,卵形至倒卵形,背部有小硬毛;子房密生短硬毛;萼齒不顯;花柱基圓柱形。
果實
分生果長圓狀卵形至橢圓形,背部扁壓,長4-6毫米,寬2.5-4毫米,有短硬毛,有時稍光滑,背稜線形稍突起,側棱翅狀較厚;每棱槽內油管3-5,合生面油管6-10;胚乳腹面微凹入。花期6--7月,果期8--9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濱海灘地或近海山地。
分布範圍
產中國東部沿海的山東、江蘇、浙江、福建、台灣等地。分布日本、朝鮮、菲律賓等地。模式標本產日本。
化學成分
根中含白花前胡醇(peucedanol)、傘形花內酯(umbelliferone)[1],3′(S),4′(S)-雙異戊醯-3′,4′-氫邪蒿素[3′(S),4′(S)-diisovaleryolxy-3′,4′-dihydroseselin],3′(S),4′(S)-雙異戊烯醯-3′,4′-二氫邪蒿素[3′(S),4′-dihydroseselin],3′,4′-dihydroseselin],右旋薩米定(samidin),右旋川白芷內酯(anoma-lin),防葵素(peujaponisin),左旋齒阿米定(visnadin)[2],其他上部分含右旋反式-開洛內酯(trans-khellactone),右旋反式-4′-乙醯-3′巴豆醯凱諾內酯(trans-4′-acetyl-3′-tigloylkhellactone)[3],左旋順式-凱諾內酯(trans-4′-acetyl-3′-tigloylkehllactone)[3],左旋順式-凱諾內酯(trans-4′-acetyl-3′-tigloylkhellactone)[3],左旋順式-凱諾內酯(cis-khellactone),右旋順式-4′-乙醯-3′-當歸醯凱諾內酯(cis-4′-acetyl-3′-angeloylkhellactone)[4],順-3′-異戊醯-4′-異戊烯醯凱諾內酯(cis-3′-isovaleryl-4′-senecioylkhellacto-ne)[5],香葉木甙(diosmine)和甘露醇(mannitol)[6]。此外,該植物還含香柑內酯(bergapten)[7],亥茅酚(hamaudol)[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