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洲杜氏家族研究》是2003年齊魯書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書名:濱洲杜氏家族研究
- ISBN:9787533312497
- 頁數:351頁
- 出版社:齊魯書社
- 出版時間:2003年9月1日(第1版)
- 裝幀:精裝
- 開本:32開
- 尺寸:20 x 13.8 x 1.8 cm
- 重量:358g
內容簡介,媒體評論,目錄,
內容簡介
《濱洲杜氏家族研究》內容簡介:1931年,杜氏八修族譜時,承襲傳統,沒有把記述居住的村莊作為一項重要內容來考慮,絕大多數支系沒有記述哪一代、哪些人遷移、為何遷移。僅在最後一頁附表,羅列了38個各宗各支居住的主要村名,隨著行政區劃的調整和村名的變更,有7個村已與譜名不同。講起某村某村,連杜氏後人也是一頭霧水、不知所云。若想比較全面地掌握杜氏家族後裔居住情況,舊譜已遠遠不能滿足需要。
媒體評論
序
濱州市濱城區地處黃河三角洲腹地,東鄰利津縣,西接惠民、陽信縣,北連霑化縣,南與博興、高青縣接壤,總面積1040平方公里,總人口61萬。是中共濱州市委、市政府駐地,也是全市的政治、經濟、文化和信息中心。濱城區1990年被評為全國“十佳”衛生城市,1992年J頃利通過國家衛生城市鑑定,被譽為黃河三角洲上的一顆明珠。
濱城區物華天寶,自然資源豐富。全區地勢平坦,屬黃河沖積平原,可利用土地118.6萬畝,其中耕地68萬畝,近25萬畝的荒地、荒灘、荒塗資源有待綜合開發。氣候屬溫帶季風性氣候,大陸性較強,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黃河從南端穿境而過,總長38.5公里,水資源充足。石油、天然氣資源蘊藏豐富,是勝利油田的重要產區。境內交通便利,黃河大橋是溝通華東與東北的重要交通樞紐,濱博高速公路、205國道、220國道構成了高級公路框架。經過全區人民的共同努力,初步形成了以紡織、輕工、化工、食品、機械、建築為主的六大產業。2002年,全區實現國內生產總值75.5億元,比上年增長12%;實現地方財政收入1.5億元,比上年增長27.4%,連續16年保持收支平衡;農民人均純收入2725元,基本實現小康。
濱城區人傑地靈,文化積澱深厚。秦朝時有為勸諫秦王而甘下油鍋的茅焦,宋朝時有學問淵博的狀元胡旦,明清兩朝以杜氏家族為代表的地方文化將濱城引領出山東、走在全國前
列。明朝中期以來,杜氏家族的第五代孫開始步人仕途,第六、第七代便成為封疆大吏、天下直臣、文壇旗幟,此後,杜家代代為官、世世為文,明清兩朝杜氏一門共有12名進士。清朝時,濱城共有28名進士,其中僅杜氏一門就有9人。杜氏家族可謂官宦世家、書香門第,曾以“一門七進士”、“父子五翰林”名揚天下。鹹豐皇帝的恩師杜受田去世後,鹹豐皇帝撫棺痛哭,追贈他為太師大學士,並謚“文正”。杜氏家族極其重視文化建設,雖然“一門之盛,甲於天下”,但“勿以族大人眾為可恃”,人人“各修而身,各務其業,父以之教其子,兄以之勉其弟”,仿《顏氏家訓》誡勉後人,有家訓48則傳世。今天,杜氏後代散居海內外總數超過萬人,有許多事業有成者,他們是建設新濱城的一支重要力量。
杜氏故居、杜氏文化是濱城區最具開發潛力的旅遊資源,也是歷史留給我們非常珍貴的文化遺產,研究、開發這座寶庫,對於提高濱城知名度、打響濱城品牌、招商引資,均有極其重要的作用。濱州師專黃河三角洲文化研究所把“濱州杜氏家族研究”作為重點課題列入“黃河三角洲文化”系列研究中,並把研究成果列入《黃河三角洲文化研究書庫》,這對豐富黃河三角洲文化的內涵、發展地方文化和經濟意義重大,對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影響深遠。
在此書即將出版之際,特作序以表祝賀。
2003年7月
目錄
《黃河三角洲文化研究書庫》總序
序
前言
第一章 杜氏家族考略
第一節 杜氏家族世系沿革
第二節 杜氏家族居住村莊統計
第三節 杜氏家族人口統計
第四節 杜氏家族科舉統計
第二章 杜氏家族代表人物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杜詩
第三節 杜漺
第四節 杜鼒 杜彤光
第五節 杜堮
第六節 杜受田
第七節 杜翰杜*
第三章 杜氏家族前期文學創作
第一節 杜詩的詩文創作
第二節 杜漺的文學創作及地位
第三節 杜鼒的詩歌創作
第四節前期其他成員的詩文創作
第四章杜氏家族後期文學成就
第一節清中晚期杜氏家族文學的發展
第二節杜塄的文學創作與成就
第三節杜受元 杜受田 杜受廉的詩歌成就和創作風格
第四節杜*及其他詩人的詩歌創作
第五章杜氏家族教育研究
第一節杜氏家族教育的發展
第二節杜氏家族教育的內容
第三節杜氏家族對歷史上各種教育思想的繼承
第四節杜氏家族教育的借鑑意義和對現代教育的啟迪
第六章杜氏家族故事
第一節杜氏家族政績故事
第二節杜氏家族生活故事
第三節杜氏家族墓地故事
第四節濱州一帶杜氏家族傳說
第七章杜氏家族的特點及杜氏故居的開發利用
第一節杜氏家族的特點
第二節杜氏故居的開發利用
附錄
附錄一:杜家奏言與皇帝諭旨選
附錄二:杜氏家族文章選
附錄三:杜氏家族族譜序選
附錄四:《述訓》四十八則及杜諤《述訓後》
附表
主要參考書目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