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江旅遊風光帶

濱江旅遊風光帶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假如辛棄疾再登北固山賞景覽勝,當被今日“山水鎮江”之美景再催詩興——三山相望千百載,今朝玉帶一線連。這“玉帶”就是將金山、北固山連為一體的被譽為“珍珠項鍊”的長江路,和串起北固山、焦山的正在建設中的濱江旅遊風光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濱江旅遊風光帶
  • 曾為重點工程:2005年城建重點工程
  • 建設旅遊專線:2004年建設的濱江旅遊專線
  • 風光帶工程:全長3.5公里
美景當先賞,美麗的濱江旅遊風光帶,記憶中的濱江旅遊風光帶,變遷中的濱江旅遊風光帶,濱江旅遊風光帶設施,聚焦中的濱江旅遊風光帶,藍圖中的北部濱水區,

美景當先賞

不說名氣日盛的“珍珠項鍊”,單表漸成市民關注熱點的濱江旅遊風光帶。日前,記者搶先探尋了濱江旅遊風光帶。

美麗的濱江旅遊風光帶

莫道我行早,更有早行人。風光帶上先睹美景的眾多市民,有的散步、有的遛狗、有的放風箏……人們都陶醉在美景之中。
濱江旅遊專線建設管理處副主任張玉龍介紹說:濱江旅遊風光帶是我市2005年城建重點工程,由2002年開工建設的主城區防洪牆、2004年建設的濱江旅遊專線,一路變遷至今。風光帶工程全長3.5公里,西起北固山,東至焦山。規劃設計建設理念是,緊扣“山水鎮江、生態鎮江、園林鎮江、人文鎮江”主題,依託長江,將北固山、焦山連為一體,充分展示鎮江人文歷史和水域文化,並融入現代休閒理念。美景初成的濱江旅遊風光帶為一期工程,全長1.7公里,西起大東造紙廠東側,東至虹橋港。未來還將建設濱江風光帶二期、三期工程。
一期風光帶概括起來就是“一灣、一樓、一廣場,一橋、一帶、一長廊”。一灣——北固灣,建有方亭,“六朝風雲”廣場、飛燕膜亭、銀杏樹陣、香樟林帶等;一樓——聽江樓,主要供遊人小憩觀覽,周圍遍植雪松、桂花、合歡、廣玉蘭、銀杏等樹木;一廣場——濱江廣場,設計新穎獨特,不落俗套:下沉式廣場、省內首創“石籃牆”景觀、挑江觀景平台、旱卵石灘等;一橋——望江廊橋,是一座造型獨特的鋼結構觀光廊橋,登高望遠,大江一覽無遺;一帶——生態林帶,依地勢起伏而建,布局有開有合,有疏林草地,有成陰的林帶,併兼顧季節變化;一長廊——詠水詩畫長廊,集中了歷代文人墨客描寫、歌頌鎮江山水文化的詩詞,用浮雕形式刻畫了鎮江歷史上的有較大影響的歷史典故。
和煦的陽光下,記者感受著美麗濱江旅遊風光帶。景隨人變,步移景換。如張玉龍所言,從北固灣一路觀覽至聽江樓、聆江橋,風光帶可謂做足“山水”文章,盡得“園林”特色,凸顯“大江”風貌,吸引了眾多市民觀覽、休閒、小憩。

記憶中的濱江旅遊風光帶

家住江濱新村的退休工人馮先生,幾乎每天都要到風光帶上散散步、打打拳、會會友……最愛則是在通往飛燕膜亭的木質棧道上釣釣魚——釣魚為虛,賞景乃實。他見證了濱江旅遊風光帶從以前荒蕪的蘆葦盪、垃圾場,建設成今天靚麗風光帶的全過程。 馮先生說,“老鎮江”都知道,這裡以前是大東灘垃圾填埋場。市民一般都不來這裡,尤其在夏季,蚊蠅亂飛,老鼠成群,臭氣熏天。只有端午節前後,市民才會來這裡採摘些蘆葉回去包粽子。想不到,10年不到的光景,一個人人避之不及的垃圾場,竟然發生了如此巨變,真是滄海桑田。馮先生無限感慨,詩興大發:“此景本應天上有,鎮江有景濱江帶。”

變遷中的濱江旅遊風光帶

讓時光倒流至1998年。張玉龍說:1998年夏的特大洪災,長江沿線防洪告急,鎮江遭遇洪水的肆虐,深受其害。為絕洪水後患,造福於鎮江百姓,2002年11月,我市投資7000萬元的“鎮江主城區防洪牆”開工建設,並擬規劃在大堤上種植綠化防風林帶。2004年主城區防洪牆工程竣工。這就是濱江旅遊風光帶的前身。
2002年鎮江進行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編制,將這裡規劃為濱江旅遊專線(即連線北固山、焦山的城市道路),原擬規劃中的綠化防風林帶隨之被調整。專線一期(大東造紙廠東側至虹橋港)2004年底開工,道寬20米,兩側各3.5米人行道;2005年上半年竣工。
專線一期竣工後,應廣大市民要求和多方論證,決定在專線上建設濱江旅遊風光帶。風光帶工程2005年年中開工,年底竣工。風光帶竣工後,慕名而至的廣大市民及外地遊客在驚嘆並折服於它的美麗之餘,也深感不便。帶著女兒到風光帶放風箏的俞女士告訴記者,上個月,他們將杭州的親戚帶到風光帶,親戚們對“大江風貌”讚不絕口,但讓他們驚訝的是,這么長的風光帶上竟然沒有一處服務設施,讓人覺得不太方便。

濱江旅遊風光帶設施

讓人欣慰的是,風光帶上即將建設茶吧、酒吧、書吧等配套服務設施,一為聚集人氣,二為遊人提供休閒、駐足的場所。配套服務設施建築風格以“三山”“濱水”為基調,以生態綠化為主題,點綴以小品,並加入古典元素,體現“透露、清新、自然”。

聚焦中的濱江旅遊風光帶

濱江旅遊風光帶的建設得到了眾多市民的關注。風光帶建設期間,馮先生隔三岔五就要到工地上轉轉,給施工人員遞支煙,聊幾句話,還對建設支支招。張玉龍說,像老馮一樣關注風光帶建設的市民還有許多,有人甚至還當起了“編外規劃師”,這裡應怎樣,那裡要怎樣;這裡需添什麼,那裡要減什麼……過些天,看到沒按他的意思改,往往還要來“較真”。
濱江旅遊風光帶的建設得到了市領導的高度關注,國家、省有關領導也多次造訪。原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數次來鎮視察,對“863”水環境治理項目及濱江風光帶的建設給予高度評價,並寄予殷切期望。李源潮、張連珍等省領導視察北部濱水區建設時,也對風光帶給予了一定評價。市委書記史和平、市長許津榮及市人大、政協等領導多次視察風光帶,並就風光帶建設提出具體意見。

藍圖中的北部濱水區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坐擁真山真水的鎮江——三面連岡,一水橫陳。以“山水鎮江、生態鎮江、園林鎮江、人文鎮江”為主題,打造的濱江旅遊風光帶只是北部濱水區中的一部分。
2006年1月初,我市提出“南山北水”城市發展格局。1月17日,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正式批准同意了鎮江引航道節制閘水利樞紐工程建設的許可,意味著將投資17億元建設的北部濱水區,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北部濱水區規劃範圍西起潤州路,東至航信路,南到長江路、禹山北路,包括長江水域和灘地在內的部分規劃面積達61平方公里。濱江區包括濕地體育公園、內江濕地公署、濱江風光帶等眾多風景“節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