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風箏研究——民間藝術的傳承與發展

濰坊風箏研究——民間藝術的傳承與發展

《濰坊風箏研究——民間藝術的傳承與發展》是2019年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濰坊風箏研究——民間藝術的傳承與發展
  • 作者:張岳
  • 出版社: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9年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62197263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濰坊風箏是中國民間藝術的一個代表性項目,2006年被列入了我國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自明代以來,濰坊風箏既有過近現代以前“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的階段,也有近現代以來在幾多話語轉換中被矚目被呵護的“高光時刻”。但濰坊風箏在“高光時刻”的保護和傳承體系是如何構建的或者說是如何支撐的呢?效果如何呢?其在近現代以前所形成的經驗對於今天來說是否有可借鑑之處?作為知名民間藝術形式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濰坊風箏在保護與傳承方面的做法是否可以對其他民間藝術形式有所借鑑?這些問題雖然有一些學者進行了研究,但依然未曾完全釐清。
  《濰坊風箏研究:民間藝術的傳承與發展》的預想是,梳理中國風箏和濰坊風箏的起源與歷史,討論濰坊風箏在不同歷史階段的生產與銷售形態、從業者的地位、傳承方式及變化,特別是濰坊風箏在當下的市場表現、相關話語、保護與傳承的狀況等。由此,力圖在融合社會功能、市場生命力、國家制度建設三個維度的前提下,描述和討論濰坊風箏的保護與傳承問題。
  因此,《濰坊風箏研究:民間藝術的傳承與發展》認為,當下濰坊風箏的保護與傳承體系,是在社會功能承擔、市場機制和國家力量三者融合下形成的。其中,社會功能承擔是濰坊風箏的根本生命力,是“水之源”,市場機制是傳承和發展的途徑,是“水之匯流”,國家力量是保障,是輸血者,是“水庫”。

圖書目錄

第一章 風箏與濰坊風箏的起源
第一節 中國風箏的起源:多種研究路徑的綜合
第二節 濰坊風箏的起源:生產角度與消費角度
第二章 明清時期的濰坊風箏
第一節 明清時期濰坊人日常生活中的風箏
第二節 明清時期濰坊風箏的生產與技藝傳承
第三節 明清時期濰坊風箏的銷售
第三章 民國時期的濰坊風箏
第一節 民國時期濰坊人日常生活中的風箏
第二節 民國時期濰坊風箏的生產與銷售
第三節 進入“現代民族國家”視野中的風箏運動
第四章 市場與傳承:市場中的當代濰坊風箏
第一節 當代濰坊風箏的生產方式與傳承變遷
第二節 產品類型多元化與技藝變遷
第三節 濰坊風箏的使用價值和符號價值
第五章 話語與制度:國家視野下的當代濰坊風箏
第一節 國際風箏會與濰坊風箏的傳承
第二節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制度與濰坊風箏
第六章 關於濰坊風箏傳承問題的討論
第一節 從歷史功能論看濰坊風箏的傳承與發展
第二節 “雅”“俗”互滲互換:濰坊傳統風箏的傳承與發展
參考文獻
後記

作者簡介

張岳,法學博士,西南大學文化與社會發展學院講師,重慶文化產業(西南大學)研究院研究人員,城市社會學專業委員會理事。主要研究方向為經濟社會學、民族社會學。
  安麗哲,藝術學博士,中國藝術研究院藝術人類學研究所副研究員,中國藝術人類學學會副秘書長,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藝術人類學、傳統手工藝、非物質文化遺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