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陽市戚城公園

濮陽市戚城公園

濮陽戚城公園,1992年開工建造,占地760畝。建有:秦漢風格的東闕門、仿漢建築群戚城歷史陳列室、仿唐風格的北大門、龍宮、明清建築群子路墓祠及顓頊玄宮等,2004年被評定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濮陽市戚城公園
  • 地理位置:濮陽市華龍區京開路南段134號(澤世源大酒店附近)
  • 占地面積:760畝
  • 開放時間:8:00-18:30
  • 景點級別: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 著名景點:會盟台
    城牆
    闕門
基本內容,發展歷史,主要景點,景點特色,所獲榮譽,地圖信息,

基本內容

濮陽市戚城文物景區依託戚城遺址而建。戚城遺址俗稱孔悝城,是濮陽市境內乃至附近各地市保留的年代最久、延續時間最長的古代聚落城池。據1986年省文物考古所試掘,它地下依次疊壓著距今七、八千年的裴李崗文化、六千多年的仰韶文化、四千多年的龍山文化,以及商、西周、春秋、戰國、漢等文化層。戚城地下最下一層的裴李崗文化,是濮陽市從古到今最早的實物見證。
戚城最初是衛國的第十代國君武公之孫孫耳的采邑,孫氏在此襲居六代,為衛世卿,他們世代掌握著衛王室的實權,演出一幕冪活劇來,最大的政治事件發生在公元前496年,太子蒯聵謀害靈公夫人南子未遂,逃到晉國避難,13年後潛入戚城,與其子輒(已立為衛出公)爭國。蒯聵勾結其妹控制了執政的外甥孔悝,出公輒被迫出逃魯國,蒯聵自立為莊公。子路是孔悝的邑宰,為救孔悝而慘死在與蒯聵的甲士的撕殺中。今戚城東北里許有子路墓冢。戚城遺址、子路墓祠、蒯聵台遺址(在油田供應處院內)三處文物古蹟,同是這一事件的產物,形成一個自然景區。

發展歷史

戚城遺址的保護性開發建設,受到了上級部門重視,全市人民乃至周邊各地市人民的支持,省內外專家給予了很高評價。1992年省政府把戚城文物景區列入河南省“八·五”期間重點建設的十大文物旅遊景區之一;“95中國文物古蹟游”中國家文物局、國家旅遊局將濮陽列入14條國家級旅遊專線中的首條——孔子周遊列國線的第二站;1997年在西安召開的全國文物工作會議上,戚城遺址作為文物保護利用的範例向大會推介;1997年與2000年中,炎黃文化研討會2次在濮陽召開中國龍文化專題學術討論會,並於1997年授予濮陽“中華龍鄉”稱號;中央電視台原《神州風采》攝製組製作了《濮陽戚城》電視節目,在CCTV播放7次。戚城文物景區占地760畝,建築面積6.6萬m2,綠化面積500餘畝。自1992年開工建設以來,建有:秦漢風格的東闕門、仿漢建築群戚城歷史陳列室、仿唐風格的北大門、龍宮、明清建築群子路墓祠及訴說著中華民族文明史淵源的顓頊玄宮等,這些建築高大、雄渾;園林小品穿插於園內,點綴其間,秀美、典雅;加之綠楊、垂柳、草坪的映襯,使戚城文物景區成為文物保護、歷史展示與現代園林完和諧的統一組合。2004年12月,被評定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成為我省在文物保護和利用工作中的又一成功範例。

主要景點

整個景區包括會盟台、城牆、闕門、歷史陳列室、孔子居衛十年的孔子侯館、顓頊帝進行宗教改革的聖地--玄官、反映春秋戰國時衛國文化氛圍的"桑間濮上"苑、表現濮陽古戰場的"歷史名戰微縮景觀"、龍宮、龍湖、車聖相士和他發明的馬車、伏羲之母華胥的臥雕及伏羲亭、夏後啟在昆吾所鑄之九鼎及鑄鼎軒等等。

景點特色

中華第一龍
龍,是中華民族的象徵。炎黃子孫,被認為是龍的傳人。《說文》中描寫,“龍,麟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實際上,龍是遠古人圖騰崇拜的神物。在原始人類中,一個氏族往往以某種動物為圖騰作為氏族的祖先和保護神。
龍的形象為蟒身、馬頭、鹿角、鷹爪、魚須,標誌著許多部族的同化與融合。龍是中國古代文化性動物的總代表。這種文化性質的龍在中國圖案中屢見不鮮,但孰為最早呢?
1989年考古工作者在濮陽西水坡仰韶文化墓葬中發掘出用蚌殼堆塑的龍虎圖,距今6000年左右,引起國內外學術界的重視,被譽為“中華第一龍”。西水坡遺址,位於濮陽縣城內西北隅,面積5萬餘平方米。1987—1989年進行了大面積發掘,出土有陶器、石器、骨器和蚌器等,並發現有房基、窖穴和墓葬,有的墓兩側置有用蚌殼堆塑龍虎形象。其中有一墓埋4人,墓主為一壯年男子,身長1.84米,仰身直肢,頭南足北,居墓正中,另3人年齡較小,居墓東、西、北三面小龕內。墓主左右兩側有用蚌殼堆塑龍虎形象,龍居東,頭朝北,背向西,身長1.39米,高0.67米;虎位西,背朝東,身長1.39米,高0.63米。西水坡遺址屬於仰韶文化,蚌殼堆塑龍虎圖,反映了墓主人的權力和地位。

所獲榮譽

1963年,河南省人民委員會將孔悝遺址公布為河南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

地圖信息

地址:古城路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