濡木飲,中醫方劑名。出自《辨證錄》卷六。具有養血疏肝,和胃止嘔之功效。主治肝燥氣鬱,兩脅脹滿,皮膚如蟲之咬,乾嘔而不吐酸。
基本介紹
- 名稱:濡木飲
- 出處:《辨證錄》卷六
- 功用:養血疏肝,和胃止嘔
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方義,配伍特點,加減化裁,重要文獻摘要,
組成
白芍一兩(30g),熟地、川芎各五錢(15g),柴胡、香附、炒梔子、神曲各五分(1.5g),白豆蔻一粒。
用法用量
水煎服。
功用
養血疏肝,和胃止嘔。
主治
肝燥氣鬱,兩脅脹滿,皮膚如蟲之咬,乾嘔而不吐酸。
方義
本方主治證為陰血不足,肝體失養,以致肝氣鬱滯,橫逆犯胃,肝胃不和者。治當滋養陰血,疏肝解郁,和胃降逆。方中白芍為君藥,養血柔肝,緩急止痛。熟地黃養血益陰,同白芍以滋水涵木;川芎辛溫,王入肝經,活血行氣,以條達肝鬱,共為臣藥。佐以柴胡、香附疏肝行氣止痛;梔子清瀉鬱火;神曲消食健胃;白豆蔻理氣調中止嘔。全方配伍,以養血柔肝為主,且補中有疏,可使肝體得養,肝用復常,氣機條暢,胃不受邪,則嘔吐諸症自愈。
配伍特點
全方配伍,以養血柔肝為主,且補中有疏,可使肝體得養,肝用復常,氣機條暢,胃不受邪,則嘔吐諸症自愈。
加減化裁
若脾胃虛弱者,可加黨參、白朮等藥,以扶土抑木。
重要文獻摘要
原方選錄
《辨證錄》:“人有兩脅脹滿,皮膚如蟲之咬,乾嘔而不吐酸,人以為肝氣之逆,誰知是肝氣之燥乎。或謂肝燥而用白芍、熟地濡潤之藥,自宜建功,乃用白朮、茯苓、柴胡、神曲之類,不以燥益燥乎?不知過於濡潤,反不能受濡潤之益,以脾喜燥也。脾燥而不過用濡潤之藥,則脾土健旺,自能易受潤澤而化精微;否則純於濡潤,未免太濕矣。脾先受損,安能資益夫肝經,以生血而解燥哉。用燥於濕之中,正善於治燥耳。此症用濡木飲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