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麥70

濟麥70

濟麥70是山東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以BPT06068為母本、良星66為父本,通過有性雜交和系統選育而成的高產穩產、抗倒廣適小麥品種。該品種於2020年通過山東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為:魯審麥20200005。

濟麥70畝穗數45萬左右,千粒重比濟麥22高1-2克,產量比濟麥22增產6.2%,產量三因素協調。株高比濟麥22矮3-5厘米,株型優,長相清秀。高抗倒伏,抗寒性1級。慢條鏽病,中感紋枯病、白粉病和葉鏽病,綜合抗病性好。穗下節間短,碼密,穗紡錘形,長芒、白殼、白粒,籽粒硬質。

(概述圖參考資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濟麥70
  • 審定編號:魯審麥20200005
  • 品種來源:BPT06068、良星66
  • 選育者:山東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
  • 作物名稱:小麥
選育過程,特徵特性,產量表現,適種區域,栽培要點,意義價值,

選育過程

2008年山東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以BPT06068為母本、良星66為父本通過人工雜交授粉,獲得雜交種,並於當年進行單粒播種。2009-2012年根據農藝性狀、抗病、抗倒等育種目標,進行單株選擇,2013年出圃鑑定,出圃號為BC1350857。2014-2016年2個年度先後參加品種鑑定試驗和品種比較試驗,2016-2017年度參加山東省高產組預試驗,2017-2019年2個年度參加山東省高產組區域試驗,2019-2020年度參加山東省高產組生產試驗。2020年通過山東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魯審麥20200005)。

特徵特性

農藝性狀:濟麥70為半冬性品種,幼苗半直立,春季發育快,苗期葉色深綠,抗寒性1級;旗葉小,寬短上挺;株型半緊湊,株高較對照濟麥22矮3-5厘米;分櫱成穗率較高,穗下節間短,碼密,穗紡錘形,長芒、白殼、白粒,籽粒硬質。
抗性:2020年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抗病性鑑定結果表明,該品種為慢條鏽病,中感葉鏽病、紋枯病和白粉病,高感赤霉病。利用15個抗條鏽病基因標記對其進行分子檢測,發現該品種含有抗條鏽病基因Yr57(連鎖標記為Xgwm389-3B)和Yr61(連鎖標記為STS5467)。2020年濟南小麥灌漿期澆水後遭遇大風並伴隨強降雨,在此異常氣候條件下,該品種依然屹立不倒,表現出抗風、抗倒伏能力。在小麥紋枯病抗性、莖基腐病抗性方面也表現較好,是其能夠抵抗大風、抗倒伏能力強的重要基礎之一。2020年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導致“一噴三防”滯後,致使小麥條鏽病大發生,但該品種葉片光合功能正常,表現成株抗條鏽病。
品質特點:2017-2018年農業農村部穀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鄭州)品質分析結果表明,該品種容重為822克/升,蛋白質含量15.3%,濕麵筋含量31%,吸水率63.8%,形成時間2.8分鐘,穩定時間4分鐘。

產量表現

2016-2017年參加山東省高產組預試,畝穗數44萬,穗粒數35.4粒,千粒重46.1克,平均畝產593.7千克,較對照濟麥22增產3.2%。2017-2018年參加山東省第一年高產組區試,畝穗數39.8萬,穗粒數33.3粒,千粒重43.6克,平均畝產555.3千克,較對照濟麥22增產2.9%;2018-2019年參加山東省第二年高產組區試,畝穗數44.2萬,穗粒數34.9粒,千粒重45.9克,平均畝產660.1千克,較濟麥22增產5.6%;2年每hm平均產量9115.5kg,較對照增產4.3%。2019-2020年度參加山東省高產組生產試驗,畝穗數47.9萬,穗粒數33粒,千粒重42.8克,平均畝產586.9千克,較濟麥22增產6.2%。2022年在山東滕州參加山東省小麥高產競賽專家實打畝產846.04千克。

適種區域

濟麥70適宜在黃淮麥區推廣種植。

栽培要點

濟麥70適宜播種期為10月10日-15日,基本苗為每畝15-18萬,適墒播種。因春季生長發育快,注意加強春季水肥管理,抽穗揚花期實施“一噴三防”,綜合防治蚜蟲、葉鏽病、赤霉病等病蟲害。

意義價值

濟麥70的推廣套用可有力保障口糧安全、綠色環保的生產需求,夯實山東省小麥種業“芯”基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