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薯18是山東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1998年用綜合性狀優良的徐薯18(新大紫×52-45)作母本,以中國國外37個甘薯品種群體放任授粉,並經層層篩選育成的紫色甘薯新品種。
濟薯18頂葉和葉片均為綠色,葉脈深紫、脈基和柄基均紫色;葉三角形;分枝數較多,地上部生長旺盛;薯塊長紡錘型或直筒形,皮色紫,春薯肉色淡紫,夏薯肉色紫。結薯早而集中,中期膨大快,後勁大,上薯率高,薯塊大。耐旱,耐瘠、適應性廣。中抗甘薯根腐病、甘薯黑斑病和甘薯莖線蟲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濟薯18
- 別名:濟薯18號
- 審定編號:魯農審2008038號
- 作物名稱:甘薯
- 品種類型:食用型紫色甘薯
- 親本來源:徐薯18為母本放任授粉
- 登記編號:GPD甘薯(2018)370066
- 育種單位:山東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
選育過程
特徵特性
- 農藝性狀:該品種屬食用型紫色甘薯品種。薯蔓紫色、長度中等,分枝5~6個;葉片心形帶齒,綠色,葉脈紫色;移栽後,生長勢強,結薯相對集中,薯塊紡錘形或直筒形,薯皮光滑、紫紅色,薯肉紫色,薯塊膨大早,大、中薯率80%以上;薯塊萌芽性較強。
- 品質:耐旱、耐瘠性好,耐肥、耐濕性稍差。薯塊品質優良,經測試鮮薯烘乾率26%~30%,蛋白質含量1.03%,澱粉含量15.05%,每100克花青素含量17.1毫克,硒元素含量是徐薯18的2倍,熟食風味中上等。肉質細膩,是鮮食保健型甘薯品種,也可用於加工生產天然花青素。
- 抗性:國家區域試驗抗病性鑑定:中抗甘薯根腐病、甘薯黑斑病和甘薯莖線蟲病。
產量表現
適種區域
栽培技術
前期工作
- 培育壯苗:濟薯18號宜採用大棚+小拱棚+地膜三層保溫育苗,可提早出苗,採用地膜覆蓋栽培,可達到早上市,提高經濟效益的目的。常規栽培可採用小拱棚+地膜保溫育苗,以增加出苗數量,苗床寬100厘米左右,挖深15~20厘米,苗床底部鋪優質有機肥後澆水覆土。選擇具有本品種特徵、無病的薯塊,薯塊大小100~250g,可用多菌靈噴灑薯塊及苗床周圍,防治苗床病害。薯塊間隔3厘米左右,種薯排好後覆土2~3厘米。當60%薯塊出芽後,揭掉地膜。晴天氣溫20℃以上時,要求打開拱棚膜和大棚膜,兩端揭開通風,防止高溫燒苗,保持苗床溫度在25~30℃,濕度控制以苗床上見乾見濕為準,通過控制苗床溫、濕度,以培育壯苗。當薯苗長20厘米左右,有6~8片完整葉片時,可以剪苗栽種大田。最好採用苗床高剪苗,夏薯可採用采苗圃的蔓頭苗。
- 選地整地:濟薯18號喜透氣性好、土質疏鬆、肥力水平中上等的砂質壤土。高產栽培,還應選擇地勢相對平坦,灌排水方便,土層深厚,遠離建築物的地塊種植。土壤養分指標為有機質13g/千克以上,鹼解氮60毫克/千克、有效磷17毫克/千克、速效鉀95毫克/千克以上。為防止甘薯病害的發生,最好選用2年未種植甘薯的地塊,並實行機械化深翻,活化土層,耕深23~25厘米,要耕耙結合,耕透耙實,不留明暗坷垃。土質偏黏的土壤可適當壓沙、土質偏砂的土壤適當增施有機肥或壓黏,以改善土壤狀況,利於甘薯塊根的生長和膨大。整地要選在晴天進行,土要打碎、打細,使土壤疏鬆,土地整平後,基肥條施於壟底。
- 科學施肥:科學施肥是濟薯18號甘薯高產栽培中一個重要的環節。在測定土壤有機質、氮、磷、鉀含量和土壤pH的基礎上,根據土壤肥力水平和甘薯的需肥特性,合理配製氮、磷、鉀比例,推廣平衡施肥技術,是確保濟薯18號高產的關鍵。生產實踐證明,一般中等偏上肥力的地塊,每畝施用土雜肥2500~3000千克,有機、無機復混肥(內含有機質30%、氮磷鉀30%)90~100千克,硫酸鉀5~6千克(或者施用土雜肥2500~3000千克,豆粕80~95千克,尿素6~8千克,硫酸鉀15千克)。如果採用地膜覆蓋栽培,化肥用量可減少20%~30%,以防止甘薯徒長。
- 適時移栽:當連續5日平均氣溫達到10℃以上時,即可剪苗栽種於大田,由於前期氣溫較低可採用地膜覆蓋栽培。栽種方法要求有4個節位水平栽或斜栽入土,乾旱時2葉1心露出地面,其餘葉片埋入土中,以利於薯苗成活和結薯分散均勻,提高薯塊的商品率和產量。採用小壟單行栽培的,壟距為70~80厘米;用大壟雙行栽培的,壟距為120~140厘米,在大壟上再作2小壟,株距為18~20厘米,每畝種植密度4000株左右。
田間管理
- 苗期管理:濟薯18號甘薯移栽後,應及時澆水,如遇乾旱澆水數量應適當加大,以利幼苗成活。薯苗定植後,每畝立即用50%乙草胺乳油150mL,對水45~60千克處理土壤表面,防治大田雜草。在甘薯生長中期,可人工防除雜草1~2次,同時把溝中土培到畦中。生長中期,結合除草可提蔓1~2次,需注意收穫前1個月不可提蔓。
- 水分管理:濟薯18號,幼苗期長勢強,應適當控制澆水,促其根系向下生長,以防止徒長。因其耐澇性稍差,降水量大時要及時做好田間排澇工作,防止澇害發生。塊根膨大期,保持土壤濕度在70%~80%,以促進薯塊膨大。保持適宜的土壤濕度,也是防止薯塊開裂,提高薯塊商品性的有效途徑。
- 合理追肥:濟薯18號生育期間,一般根據土壤肥力情況追肥1~2次,肥力較好的田塊,在定植成活後40天內根據苗情每畝追施硫酸鉀複合肥5~10千克,生長60天后不可再追肥。肥力較差的田塊,可適當增加追肥數量。
- 病蟲害防治:甘薯病害主要有黑斑病、軟腐病,地下害蟲主要有蠐螬等,病蟲害防治以生態防治為主。選擇疏鬆的黃壤或砂質壤土或土質較好的水旱輪作地,可有效避開病害和地下害蟲。地上蟲害主要有斜紋夜蛾、甘薯小象鼻蟲,為害時間在7~9月份。在害蟲1~2齡期,葉面噴施2.5%溴氰菊酯乳油3000~4000倍液防治,可有效減輕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