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徹執行國家、省科技工作的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提出全市科技發展戰略的建議;牽頭擬訂激勵自主創新的政策措施,並組織實施和監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濟源市科學技術局
- 地點:濟源市
- 屬性:非盈利
- 性質:事業單位
職責
內設機構
工作要點
一、總體要求
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解放思想、創新機制為動力,以加強自主創新體系建設為主線,以加快中原經濟區建設和廳市工作會商為契機,以實施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建設、企業創新能力培育、科學技術傳播、產學研結合推進、智慧財產權促進等五項工程為重點,開拓創新,務實重乾,努力為建設中原經濟區充滿活力的新興中心城市提供有力支撐。
二、目標任務
(一)積極推進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建設,重點做好32項指標的跟蹤落實,以及33個優先項目的推進工作;紮實推進國家支撐計畫“城鎮碳排放清單編制方法與決策支持系統研究、開發與示範”項目實施工作。
(二)加強企業創新能力培育,完成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省級創新型(試點)企業、節能減排科技創新示範企業認定4家,新建市級及以上企業研發中心8家。
(三)爭取國家和省級科技計畫項目10項,實施重大科技項目5項,對各類科技計畫項目及時跟蹤指導,確保實施率達到95%以上。
(四)引導企業開展產學研結合,幫助企業解決技術難題。全年完成技術需求或難題徵集50項,爭取達成合作意向5項。
(五)搞好科技活動周和科技傳播專家行活動,爭取和實施省級科普及適用技術傳播工程項目5個以上,引進農業新技術、新品種40項(個),重點示範推廣3項(個)以上。
(六)強化企業智慧財產權培育,全年專利申請量達到240件以上。加強地震監測預報,搞好抗震設防行政審批工作,確保按時辦結率達到100%。
重點工作
(二)實施企業創新能力培育工程。重點培育貝迪空調、華宇電器、華新石油、新興木塑、中博新能源等6家企業建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爭取通過認定2家;培育華宇電器、礦用電器、濟源石晶、科靈電器等4家企業建設省級創新型(試點)企業,爭取通過認定2家;培育濟鋼、中原特鋼、金利等3家企業建設省級節能減排科技創新示範企業;培育清水源、礦用電器、中原特鋼等3家企業建設省技術創新方法試點示範企業;培育中原特鋼、清水源等2家企業建設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培育濟鋼、華宇電器、濟世藥業、陽光兔業、中州種業等5家企業建設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爭取通過認定3家;培育中原特鋼建設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培育農科所、濟鋼建設博士後研發基地;積極培育在重金屬領域建設省級重點實驗室。重點做好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區創建省級高新區工作,支持玉泉街道創建省級農業科技園區。積極跟蹤中煤科工、新日集團、台達電子等重大招商引資項目,適時介入,篩選項目,加大科技服務力度,促進我市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同時,根據《河南省科技人才發展中長期規劃》要求,開展創新型科技團隊認定管理工作,推動科技人才隊伍建設。
(三)實施科學技術傳播工程。堅持送科技下鄉,紮實開展科普傳播專家行活動,整合資源,加大科技培訓力度。堅持用項目推動,以實施省級科普及適用技術傳播工程項目為載體,重點示範伊拉配套系肉兔產業化技術、無公害蔬菜生產技術、紅豆杉育苗及苗木綜合管理技術、蛋雞標準化養殖技術、高山蔬菜種植技術等,為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做出貢獻。堅持推進新農村建設科技示範工作,努力培育省級新農村建設科技示範試點村,認真抓好市級新農村建設科技示範工作,集中科技傳播資源,加強引導和培訓,真正發揮科技示範村在新農村建設中的示範帶動作用。同時,積極推進農村民居抗震設防示範工程建設,推廣農村住宅實用抗震技術,建設3-5個民居抗震示範村;編制濟源市地震避難場所建設專項規劃,搞好市區1-2所的選址論證等前期工作。
(四)實施產學研結合推進工程。一是徵集難題。加強調研,摸清我市骨幹企業產學研合作現狀、技術需求、合作意願等情況,幫助企業提出技術難題。二是積極引導。加大產學研結合項目支持力度,組織產學研專題培訓,引導企業開展產學研結合,共同研發關鍵技術,聯合建立研發平台。三是搭建平台。加強與上海交大、中原工學院、中科院老專家技術中心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聯繫,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定;充分利用晉冀魯豫邊區科技協作網工作機制,加強與長治、聊城、邯鄲、新鄉、焦作、濮陽等地市的科技交流與合作;利用鄭州、洛陽創新資源的優勢,特別是加強與洛陽的科技合作,積極融入,引智引技;通過走出去選項目、找專家,請進來到企業指導對接,積極推動企業開展產學研結合,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四是篩選發布。重點圍繞鋼鐵、鉛鋅、PVC樹脂的深加工,以及裝備製造、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術領域,篩選項目,積極對接,促進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
(五)實施智慧財產權促進工程。落實《濟源市智慧財產權戰略實施方案》,加大專利申請的資助和獎勵力度,促進創新主體創造和擁有更多的自主智慧財產權,增強核心競爭力,全年申請量達到240件以上;重點培育豫光金鉛、中原特鋼、清水源等企業創建省級智慧財產權優勢企業;紮實做好玉川集聚區企業專利消零工作,完成消零比例80%以上;健全智慧財產權保護體系,加大智慧財產權執法力度,嚴厲查處和打擊各種侵權、假冒等違法行為,切實保護智慧財產權所有人的合法權益。
主要措施
(一)繼續解放思想,增強工作責任心和緊迫感。結合實際,學習銅陵、鄂州等先進地區快速發展的理念和精神,強化機遇意識、攻堅意識、服務意識,進一步解放思想,增強幹事創業的責任感和緊迫感。一是要加強學習,善抓機遇,做到理念超前、行動超前,充分發揮科技引領發展的作用。二是要突出特色,突破難點,創新工作方法,創造優異成績,做好可持續發展大文章。三是要胸懷大局,心無旁騖,做到無私服務、有效服務,打造一支作風優良、善打硬仗的幹部隊伍。
(二)強化機制創新,提高工作質量和效率。一是完善修訂科技專項經費使用和管理辦法,重點支持以產學研結合為基礎的高新技術引進轉化、關鍵套用技術研發,重點支持優勢產業的工藝提升、節能減排和資源綜合利用,重點支持裝備製造和大型機加工、生物與新醫藥、新材料、新能源等領域的技術開發和套用,最大限度地提高財政科技資金的使用效益。二是會同財政、稅務等部門,不折不扣落實好企業研究開發費用加計扣除和高新技術企業減征所得稅等政策,引導和支持企業加大科技投入。三是繼續實行全員目標導向工作機制,加強目標細化、量化和硬化,加強過程跟蹤和結果考核,加強獎懲落實。
(三)擴大對外科技合作,推動產學研用緊密結合。堅持用開放的思維推動科技創新。一是“走出去、請進來”,積極發展與中國科學院、省科學院和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的合作關係,努力了解最新科研動態,及時向社會、企業發布科技項目信息,充分利用外部科技資源,提高創新起點,縮短創新周期。二是鼓勵以企業為主體,與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及重要用戶建立以產權為紐帶的各類技術創新合作組織,加入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大力支持我市企業引進國內外先進技術,通過消化吸收再創新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獲取核心關鍵技術,培育創新團隊。三是鼓勵和支持高等院校、科研機構來我市建立技術研發、成果轉化等分支機構,開展科技創新活動。
(四)加強項目管理,確保科技計畫有效實施。重點要把好“三關”,全方位、多角度跟蹤指導,以科技計畫實施推動科技工作開創新局面。一是把好“立項關”。嚴格執行《關於加強行政權力制約機制建設的若干規定》,按照廣泛徵集、專家評審、現場考察、政府決策、社會公示的工作要求,嚴肅程式、嚴格把關,確保科技計畫立項工作的科學、透明、規範。二是把好“實施關”。對國家、省科技計畫,要跟蹤督促指導,加強上下溝通,確保國家、省科技計畫在規定時間內高質量完成;對市級科技計畫項目,要加強日常指導、半年調研、年終考核和結題驗收等環節,不斷提高市級科技計畫實施的質量和水平;對重大的、實施中存在問題的、季節性強的科技計畫,要作為重點跟蹤對象,加強服務指導,及時量化檢查,促進計畫順利實施。三是把好“驗收關”。堅持以專家考核為主,把經營收入、繳納稅收、創造就業、智慧財產權形成等方面作為重要績效指標,把專項資金使用、自籌資金落實情況作為約束性指標,組織嚴格驗收,確保驗收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