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川賦是曹丕在建安年間的借景抒情小賦,採用比興手法表達作者遊覽的逍遙愉悅之情。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濟川賦
- 創作年代:三國
- 文學體裁:賦
- 作者:曹丕
原文,譯文,作者簡介,
原文
臨濟川之層淮,覽洪波之容裔。
濞騰揚以相薄,激長風而亟逝。
於是龜龍神嬉,鴻鸞群翔;鱗介霍驛,載止載行。
俯唼菁藻,仰餐若芳。永號長吟,延首相望。
美玉昭晰以耀輝,明珠灼灼而流光。
於是遊覽既厭,日亦西傾。朱旗電曜,擊鼓雷鳴。
長驅風厲,悠爾北征。思魏都以偃息,託華屋而遨遊。
酌玄清於金罍,騰羽觴以獻酬。
譯文
面對魯淮之間的濟水,觀看大波起伏澎湃。轟鳴奔騰的大浪緊緊相逐,在大風的激揚下向四處散開。大水漫無邊際難以估量,遼遠廣闊看不見它的邊際。龜鱉魚龍在江水裡盡情嬉戲,鴻鵠鳳凰在水邊結伴而來。水中的生物隨意奔游,時而停歇時而行走。(岸邊的水鳥)俯首吞吃鮮美的青藻,仰頭餐飲杜若的芳靄,彼呼此應長久不衰,伸頸翹首耐心等待。潤澤明潔的美玉映射出光輝,閃灼晶瑩的明珠放出異彩。短暫的遊覽已(讓我)心滿意足,太陽正匆匆想著西邁。鮮紅的旗幟似電光閃爍,擊響的大鼓如雷起天外。長驅直入向北方進發,行動迅速沒有阻礙。(我)心知魏都洛陽才是此行的終點,暫且(讓我)藉助這華麗的車輛羽蓋逍遙遨遊吧。把清美甘醇的美酒在金杯中斟滿,高舉金杯互相敬奉讓我心情愉快。
作者簡介
曹丕(187~226)三國時期魏國君主,性別男,廟號世祖(魏世祖),諡號文皇帝(魏文帝)。政治家、文學家。字子桓。沛國譙縣(今亳州譙城)人。曹操次子。東漢建安十六年(211),為五官中郎將、副丞相。二十二年,立為太子。延康元年(220),曹操死,繼位為丞相、魏王。當年十月,逼迫漢獻帝禪位,自立為帝。國號魏,改元黃初,將都城由許昌遷至洛陽。曹丕堅持大權獨攬,設立中書省,其官員改由士人充任,原由尚書郎擔任的詔令文書起草之責轉由中書省官員擔任,機要之權漸移於中書省。定令婦人不得預政,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後族之家不得當輔政之任。他又建立並推行九品中正制,力圖把用人權從士族地主手中收歸朝廷。通過這一系列措施,進一步鞏固了魏國統治。他曾三次親自統軍伐孫吳,皆無功而還。曹丕愛好文學,並有相當的成就。寫下《燕歌行》等中國較早的優秀七言詩。所著《典論·論文》,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