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寧市李白紀念館

濟寧市李白紀念館

濟寧市李白紀念館位於山東省濟寧市任城區太白樓中路,據2020年9月國家文物局信息顯示,現有藏品45件/套,開展教育活動6次,參觀人數20萬人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濟寧市李白紀念館
  • 地理位置:濟寧市太白樓中路27號
  • 占地面積:5954 m
  • 類別:文物系統國有博物館
  • 投用時間:1986年10月6日 
  • 開放時間:9:00—12:00;14:00--17:30 每周一閉館(法定節假日除外)
  • 展廳面積:262㎡ 
  • 藏品總數:45件(套)
  • 著名景點:太白樓
歷史沿革,參觀信息,

歷史沿革

濟寧太白樓位於濟寧市區京杭古運河北岸,太白樓路中段路北。因唐代詩人李白曾經在此寓居而聞名於世。屬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我國現存歷史最悠久的紀念詩人李白的古建築。濟寧太白樓始建於唐朝開元年間,李白逝世九十九年後,即唐懿宗鹹通2年(公元861年)正月,吳興人沈光過任城,因仰慕李白,登酒樓觀覽,並寫下了《李白酒樓記》一文。宋、金、元時期均對酒樓依貌整修。原始的酒樓,從李白寓家濟寧至元朝至元20年止,聳立了552年。元朝至元20年,當時兼任濟寧監州的丞相冀德芳主持,將原始的酒樓移到濟寧州南城牆上。元朝重建的太白酒樓,歷經了103年。明洪武24年(公元1391年),濟寧左衛指揮使狄崇重建太白樓,以“謫仙”的寓意,依原樓的樣式,移遷於南門城樓東城牆之上(就是現存太白樓的位置),並將“酒”字去掉,更名為“太白樓”。明洪武以後,太白樓又歷經清、民國年間的數十次較大的重修。現存太白樓坐落在濟寧明代城牆上,雄偉、古樸、壯觀,延續了明洪武年間的建築風格,又不失唐代樓閣的風韻。明朝的太白樓歷經561年,到1952年,政府對太白樓再次重建。至今在濟寧南門城樓東城牆之上的太白樓共歷經721年。 從李白寓家濟寧時所飲酒賦詩的酒樓到延存至今的太白樓,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
太白樓是李白在濟寧寄居、遊歷的歷史見證。經歷代修葺,延存至今1200餘年。太白樓雖為紀念李白而建,但因其位居古運河(濟寧段)北岸,地理位置優越,登臨太白樓即可憑弔李白,又可俯瞰運河,故李如圭(嘉靖十五年以右副都御史總督河道,駐節濟寧,是明朝著名的治水專家。)、潘季訓(明朝嘉靖進士,自嘉靖末到萬曆年間,四任總理河道,駐節濟寧達27年,是著名的治水專家。)、汪邦柱(明朝崇禎年間任河道總督都水主事,駐節濟寧。)、葉方恆(順治進士,官至濟寧河道,在任四年,多次維修太白樓。)、清代江南河道總督完顏偉、濟寧太守徐宗乾等都曾登臨太白樓,並於此題寫詩篇,刻石記載。康熙皇帝五次下江南,三次御駕濟寧州。乾隆皇帝六次沿運河南巡,每次均要觀瞻太白樓,並留有乾隆御筆兩座,表達對李白、杜甫的敬意。
千百年來,太白樓已成為古運河濟寧段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運河沿岸一顆璀璨的明珠,太白樓承擔起了這種歷史的責任。它作為有跡可循的李白在濟寧活動的地點之一,有著不同尋常的歷史坐標作用。具有厚重的藝術價值、歷史價值和文物價值。
今樓是1952年在高約4.5米的原州牆舊址上重建的,坐北朝南,七開間,闊三十米,進深十三米,高十五米,為兩層重檐,九脊歇山式磚木結構建築,青磚砌體,灰筒瓦罩頂,四面有遊廊,二樓環以朱欄。樓壁四周及院落內有金代至民國石刻40餘方。
李白紀念館依託太白樓1986年10月設立,隸屬於濟寧市文物局,為全額財政撥款事業單位。紀念館占地面積5954平方米,展覽面積達510平方米,常年從事收藏展覽文物,弘揚民族文化;徵集、登編、修復、保護文物;文物及相關資料、成果展覽;文物及相關研究;文物宣傳出版;旅遊接待等業務活動。常年陳列展覽李白生平,歷代名人字畫,是山東省愛國主義教育教育基地。

參觀信息

地址:濟寧市任城區太白樓中路27號
濟寧市李白紀念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