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府城牆

濟南府城牆,據文獻載,“歷下城建自漢”,濟南自宋設府,府城的建立應在宋徽宗以後。至明代濟南府城的大小、形狀及周圍城垣,已有了較詳細的記載,其輪廓與現已開闢為環城路的舊城相同。

明成化四年(1468年)至崇禎七年(1634年)曾五次修整府城。據載:城上建有城樓11座,敵台13座,旗台55座,垛口3350個。東、西、南三門各設有月城,內外二層門,門上均有二層城樓。四門官廳各二座,炮樓各四座。清代沿襲明制,又多次重修府城及有關建築。城的東、西、南門均有重關,北門為水門。城牆拐角處上建矩形角樓,四隅各一。唯東南城角上有九峰,俗名三角樓(又名九女樓)。結構天然,制自名手。清末又在府城開四門:西南坤順門,西北乾健門,東北艮吉門,東南巽利門。1927年府城的濼源、齊川、歷山三門拆除,易建市房,開寬馬路,並以東門向北經北城至西門闢為城上馬路,以利交通。1928年日軍炮毀了各城門的城樓和西北角樓,部份城牆下挖為防空洞。1948年9月解放濟南戰役中城牆被擊毀多處,東南城角西側炸開為突破口。1950年後,府城城牆除保留東南角一段建“解放閣”外,其餘全部拆除建環城路。北城牆及西城牆北段拆除後,擴建為大明湖公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