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市魯新豫劇團成立於1971年,是濟南市現存的唯一區級藝術團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濟南市魯新豫劇團
- 成立:1971年
- 地點:濟南市
- 詞性:名詞
簡介,領導班子,演出劇目,獲獎情況,
簡介
濟南市魯新豫劇團即濟南市豫劇團成立於1971年,現有演職員57人,平均年齡35歲,業務骨幹均為年富力強的中青年演員,其中高級職稱9人,中級職稱14人,初級職稱20人,是濟南市現存的唯一區級藝術團體。濟南市豫劇團近幾年來在區委、區政府的關心支持下,堅持文藝“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認真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及“十七大”會議精神,堅持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全團人員齊心協力、不懈奮鬥,創造性的開展各項工作,使劇團有了新的起色,為宣傳長清,活躍城鄉文化,促進兩個精神文明建設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領導班子
團長、支部書記:高世德
副團長、支部副書記:郝延平姜方娟
副團長:張德華
辦公室主任:段浩輝
豫劇團不斷加強黨建工作,積極培養積極分子加入黨組織。劇團黨支部是領導劇團各項工作的核心力量,同時黨員也是劇團各項工作的中堅力量,不斷發展和壯大黨組織是劇團工作的一個重點,每年都培養發展部分同志加入黨組織,使很多青年積極分子熱情高漲,積極要求加入黨組織,講團結,講奉獻,講進步,在劇團蔚然成風,形成了良好的政治氛圍。
演出劇目
面對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豫劇團團克服重重困難,以市場為導向,奉觀眾為上帝,以質量求效益,以信譽拓市場,以優質良好的服務態度和思想性、藝術性、趣味性較高的精神產品,贏得廣大觀眾的歡迎。在保持原有演出點的基礎上,不斷擴充地盤,建立新的演出點,每年共演出三百多場,創收二十餘萬元,堅持新排劇目30餘台。同時在區領導的關心重視下2006年招收了一批青年演(奏)員,順利通過考核,辦理了轉招手續,劇團呈現出勃勃生機和活力,為我區戲曲藝術事業的可持續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演出劇目:《抬花轎》《三哭殿》《繡花女傳奇》《大祭樁》《桃花庵》《麻瘋女傳奇》《對花槍》《轅門斬子》《秦香蓮後傳》《清風亭》《竇娥冤》《秦雪梅弔孝》《朝陽溝》《牆頭記》《穆桂英掛帥》《義烈女》《打金枝》《程咬金照鏡子》《包青天》《西廂記》《狸貓換太子》《花轎錯》《刀劈揚凡》
獲獎情況
豫劇團創作的新編大型古裝戲<情深恨長>參加山東省第三屆戲曲演出月演出,獲山東省文化廳頒發的演出獎、作品獎,1人獲優秀表演獎,2人獲表演獎。
在1997年1人榮獲全國豫劇最高獎“香玉杯”藝術獎。
在1997年、99年一、二屆山東地方戲邀請賽中,獲表演一等獎5人,獲表演二等獎7人。
在1997年山東省青年戲曲演員電視大獎賽中一人獲“銀屏獎”。在山東省、市歷次組織舉辦的各項賽事中獲一、二等獎者達15人次,劇團創作排演的現代戲《山魂》、《孔繁森》、《龍吟潮頭》等劇目收到良好的社會效益,並在省市電視台多次播放。
2003年3月參加濟南市首屆青年演員展演,其中獲得一等獎四名,二等獎三名,三等獎四名,劇團榮獲優秀組織獎。
2003年7月參加省戲協首屆紅梅杯大賽,劇團榮獲優秀組織獎,並有十幾名演員獲優秀表演獎。
2007年6月參加了全國第三屆紅梅杯山東賽區選拔賽,其中一名同志被推薦參加全國決賽,兩名演員獲一等獎,劇團榮獲優秀組織獎。
2007年7月參加濟南市首屆“天地人”杯威風鑼鼓、腰鼓大賽獲得金獎。
2007年劇團還進行了《山東梆子》和《扁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
2008年劇團移植劇目《鞭打蘆花》獲第四屆濟南市“荷花獎”文化藝術創新評比展演銅獎;同時榮獲“濟南市建功立業”先進集體稱號。
劇團移植劇目排演劇目百餘台,其中保留豫劇精品劇目50餘台,由齊魯音像出版社錄製成VCD光碟的有13台。
劇團舞台作風嚴謹,演出設備精良,無線話筒,電腦字幕機,特別是流動舞台在齊魯大地上獨樹一幟。濟南市豫劇團歷經艱難困苦,求生存圖發展,腳踏實地,勵精圖治,不斷前進,各種藝術形式如雨後春筍不斷湧現,戲曲藝術面臨嚴峻考驗,劇團審時度勢,重點面對廣大農村排演精品劇目50多台,每年演出約300場,演出足跡遍及晉冀魯豫,所到之處以其團風正演藝精,深受廣大觀眾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