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市老齡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

為保證老齡事業健康、協調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山東省老年人權益保障條例》、《山東省老齡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和《濟南市保障老年人合法權益若干規定》,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規劃。
一、“十一五”期間老齡事業發展情況
   “十一五”期間,全市各級各部門堅持“黨政主導、社會參與、全民關懷”的老齡工作方針,以保障和改善老年民生為根本出發點,緊密結合實際,圍繞大局,開拓創新,《濟南市老齡事業發展“十一五”規劃》的各項目標任務基本完成,老齡事業有了長足發展。
(一)養老保障制度不斷完善。企業職工養老金標準逐年提高,從“十五”末的人均782元提高至1520元,社會化發放率達到100%。積極推進養老補貼制度建設,為100歲及以上老年人每人每月發放300元高齡補貼;2008年起,為90至99周歲無離退休金的老年人每人每月發放60元的生活補貼。老年人社會救助工作進一步加強,符合條件的老年人全部納入了低保範圍;全市農村1.5萬名“三無”老人實現了“五保”供養,集中供養率達70%以上。按照每人每月50元的標準全面推行農村部分計畫生育家庭的獎勵扶助制度。
(二)老年醫療保障能力不斷增強。投入4000萬元,啟動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將男年滿60周歲、女年滿55周歲且不屬於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覆蓋範圍的老年人全部納入了保障範圍。全市320萬名農民參加“新農合”,參合率達到99%,農村老年人基本納入了“新農合”保障範圍。積極實施以建立老年人意外傷害保險制度為內容的“銀齡安康工程”,全市老年人在保人數達31萬人。
(三)社會養老服務不斷發展。投入3996萬元新建和改擴建農村鄉鎮敬老院77處,利用星光老年之家建成了10處日托養老站,按每張床位2000元進行補助,截至“十一五”末,全市有各級各類養老床位20685張,每百名老年人擁有床位2.2張。居家養老服務有了較大發展,以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為符合條件的老年人提供居家養老服務,共投入資金800餘萬元。
(四)老年維權工作不斷加強。建立健全了市、縣(市)區、鄉鎮(街道)、村(居)4級法律援助網路。市法律援助中心設立了“老年人維權接待室”,“148”法律服務中心開設了老年人法律服務諮詢熱線,全市132個鄉鎮(街道)建立健全了法律援助工作站,4568個村(居)設立了法律援助聯絡員。市老齡辦開通了老年維權熱線,答覆滿意率達99%以上。老年人各項優待規定得到落實,市內公園對老年人實行免費開放,濟南公交惠老政策實現了城區全覆蓋,65歲以上老年人實行半價優惠,70歲以上老年人實行免費乘坐。
(五)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日益豐富。老年文體活動設施不斷增加,市老齡辦5年來籌資600餘萬元,利用農村集體閒置房屋建設了1000處農村老年活動基地。老年文體活動組織網路不斷健全,全市現有老年文體活動組織5569個,所有鄉鎮和半數以上行政村成立了老年文體活動組織,形成了市、縣(市)區、鄉鎮(街道)、村(居)4級老年活動組織網路。老年教育有了新的發展,全市共有各級各類老年大學(學校)644所,在校學員11.56萬人。
(六)老年人參與經濟社會發展成效明顯。積極組織老年人參與宣傳教育、關心教育下一代、基層社會事務管理、公益事業、養老服務、生產經營、科技指導、諮詢服務等活動。成立了首家老年志願者服務組織———濟南市“泉映晚霞”志願者服務團,各縣(市)區、市有關部門建立分團30餘個,志願者1萬餘人。
(七)老齡宣傳工作進一步加強。廣泛開展老齡宣傳教育,在全社會形成了良好的尊老敬老氛圍。市老齡辦與《濟南日報》、《老年生活報》聯合舉辦“泉映晚霞”老齡工作專版,與濟南電視台聯合舉辦“泉映晚霞”電視節目,設立泉城老齡網站,在市政府入口網站開設“老年人”專欄。在全國率先徵集啟用了“泉映晚霞”老年公益服務品牌和“LL”泉城老齡標誌。
“十一五”期間,儘管我市老齡事業取得了長足發展,但與人口老齡化趨勢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現在:一是我市老齡事業發展還不平衡,個別部門和單位認識不足;二是我市老年福利服務設施還不能滿足老年人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三是養老服務產品供應難以滿足老年人養老需求;四是老齡事業發展的投入機制尚未建立,老齡事業發展經費缺少制度保障;五是老年人優待政策有待於進一步落實,侵犯老年人合法權益的現象尚未完全杜絕。
二、“十二五”老齡事業發展面臨的形勢和挑戰
   “十二五”期間,隨著20世紀50年代新中國第一次人口生育高峰人群步入老年,我市老年人口進入快速增長期,呈現出發展速度快、程度高、高齡化突出等特點。目前,全市戶籍人口60歲以上老年人98.9萬人,占戶籍總人口的16.4%,預計“十二五”期間我市老年人口將以年均增長3.2%的速度遞增,超過我市人口年平均增長率。到2015年,全市60歲(含)以上老年人口將達到120萬人,約占全市戶籍總人口的20%。“十二五”期間,我市老齡事業發展面臨良好的機遇,但也存在一定挑戰:一是快速增長的老年人口使社會保障面臨更大壓力;二是日益增長的老年人物質和精神文化需求與供給不足的矛盾突出;三是急劇增加的空巢老人和不能自理的老年人給家庭和社會養老帶來更為沉重的負擔;四是亟待發展的老齡事業和資金投入相對不足的矛盾更加明顯;五是複雜多變的人口老齡化問題對老齡工作機構和隊伍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指導思想、總體目標和基本原則
   (一)指導思想。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黨政主導、社會參與、全民關懷”的老齡工作方針,緊緊結合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形勢和人口老齡化發展的新特點,實施積極的人口老齡化戰略,完善老齡政策法規體系,健全老年人社會保障制度,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大力發展老年文化事業,加大老齡基礎設施投入,努力滿足廣大老年人不斷增長的物質和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全面提升“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教、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樂”的水平,實現老齡事業與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
(二)總體目標。健全完善養老保障服務、老年人權益保障、老年人文化教育和體育活動、老齡產業發展和老有所為管理服務體系,探索建立道德與法制相結合、家庭與社會相結合、分散與集中相結合、福利與市場相結合的新型養老保障模式,努力形成老齡事業福利化、社會化、產業化相互促進的局面和老年人共享、共建、共融的局面,不斷提高社會養老服務水平、老年人物質文化生活水平和老齡工作水平。
(三)基本原則。
1.堅持以人為本。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一切以滿足老年人不斷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求作為老齡事業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六個老有”,最大限度地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廣大老年人的根本利益。
2.堅持統籌發展。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整體推進,努力縮少城鄉老齡事業發展差距,促進老齡事業城鄉統籌發展,不斷提高老齡工作整體水平。
3.堅持創新突破。結合實際,緊密聯繫經濟社會發展狀況,針對老年人的多層次需求,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科學務實,創新突破,推動老齡事業創新發展。
4.堅持協調聯動。按照“黨政主導、社會參與、全民關懷”的要求,在黨委政府領導下,充分調動各方積極性,動員社會廣泛參與,協調聯動,推動老齡事業健康發展。
四、主要任務
   (一)建立健全多渠道的養老保障體系,大力提高養老保障水平。
1.健全家庭養老保障制度。倡導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新型家庭養老觀念,樹立社會服務進家庭的意識,制定扶持家庭養老的政策,建立家庭養老監督和調解制度,使贍養人履行經濟供養和精神慰藉義務與社會提供照料服務更好地結合起來。
2.完善社會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完善實施企業職工和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制度,推進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確保企業離退休人員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建立養老金增長機制,逐步提高養老保障標準。健全完善失地農民養老保障制度,確保失地農民老有所養。建立商業保險輔助養老保障制度,繼續實施以推廣老年人意外傷害組合保險為內容的銀齡安康工程。
3.全面實行農村部分計畫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全面落實農村部分計畫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和落實計畫生育家庭特別扶助制度,不斷提高獎勵扶助標準、獨生子女傷殘、死亡家庭特別扶助標準。
4.完善社會救助和社會福利服務制度。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將城鄉貧困老年人全部納入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範圍,做到應保盡保。建立低保對象中80歲以上老年人、重病患者等特困家庭的特殊生活補助制度。全面落實農村“五保”供養政策,確保供養水平不低於所在縣(市)區農村居民平均生活水平。對低保邊緣老人和因特殊原因遇到困難的老年人給予生活和醫療方面的救助,加大對殘疾老年人的幫扶力度。在保障性住房建設中,優先考慮住房困難的低收入純老年人家庭。以扶老、助殘、救孤、濟困為重點,推動社會福利由補缺型向適度普惠型轉變。
(二)建立健全老年人醫療保障服務體系,不斷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
1.加大老年醫療保障和救濟力度。在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城鎮居民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等醫療保障制度建設中,將老年人優先全部納入保障範圍,並在個人繳納費用、報銷比例、保險病種等方面給予照顧。優先對特困老人、高齡老人、殘疾老人進行醫療救助。鼓勵和引導商業保險面向老年人開展醫保業務。
2.提高老年醫療服務水平。縣級以上綜合醫院逐步設立老年人門診和老年病房,鄉鎮醫院、農村和城市社區衛生站(所、室)進一步健全為老年人服務的設施和制度,建立老年人健康檔案,認真落實為65歲以上老年人免費查體制度。
3.提高老年病的預防能力。建立健全老年病研究、預防、諮詢、護理、康復等老年健康服務機制,在二級以上綜合醫院探索建立老年病防治中心。加強老年病預防控制工作,在全社會廣泛開展多種形式的老年健康教育。
(三)建立健全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大力提高養老服務業發展水平。堅持社會化、市場化、產業化、專業化的方向和政府引導、政策扶持、社會參與、市場推動的原則,以擴大規模、合理布局、強化管理、提升水平為重點,大力發展養老服務業,推動養老服務業跨越式發展,形成布局合理、規模適度、形式多樣、功能完善、基本滿足老年人需求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
1.大力推進機構養老服務。加大政府扶持力度,鼓勵、支持、引導社會力量興辦老年公寓、老年護理院等面向社會老年人的住養服務機構,不斷提高服務保障能力。2015年全市機構養老床位數力爭達到37500張,每百名老年人擁有床位3張以上。加強養老服務機構管理,制定具體標準,提高規範化、專業化水平。
2.大力推進居家養老服務。依託和利用各類養老服務機構以及相關服務行業的服務資源,建立健全居家養老服務網路,實現城鄉居家養老服務全覆蓋。引導各類志願者組織開展居家養老志願者服務活動。
3.大力推進老年心理關愛服務。組織開展老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導、心理諮詢、心理干預等服務,重點滿足病殘、空巢、高齡、臨終老年人的心理服務需求。建立由心理學專家、醫療機構心理醫生、具有心理健康服務資質的社會志願者等人員組成老年人心理關愛組織,定期到社區、村居、養老服務機構、老年人家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關愛服務。
4.大力推進養老服務從業人員隊伍建設。實行養老服務職業培訓和職業資格鑑定制度,不斷提高從業人員職業道德、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水平,不斷提高養老服務從業人員工資福利待遇。“十二五”末,各類養老服務機構服務人員基本實現持證上崗。加快養老服務職業培訓機構建設,探索建立養老服務職業培訓學校,鼓勵有條件的大專院校開設養老服務等相關專業。將養老服務從業人員納入各級勞模評選範圍,定期開展養老服務職業技能競賽活動,逐步建立激勵機制,增強養老服務從業人員的光榮感、責任心和優質服務意識。
(四)建立健全老年人權益保障體系,依法維護老年人的合法權益。
1.健全完善老年政策法規體系。認真貫徹保護老年人合法權益的法律法規,積極開展宣傳教育活動,不斷增強社會公眾依法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的觀念,提高老年人知法守法、依法維護自己合法權益的意識和能力。根據經濟社會的發展變化,及時出台和調整優待老年人政策,推動《濟南市保障老年人合法權益若干規定》的修訂,全面落實老年人的各項權益和待遇。
2.建立健全老年法律服務網路。建立健全各級老年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務組織,設立老年法律服務社區網點,使老年人就近、及時得到有效的法律服務。以法律援助機構為主體,以律師事務所和法律服務所為骨幹,以法律志願者為補充,建立全市老年人法律援助網路。
3.依法懲處侵犯老年人合法權益的行為。研究涉老違法犯罪的特點和規律,加強涉老違法犯罪預防。建立健全對涉老案件優先立案、優先審理、優先執行制度。
(五)建立健全老年人文體活動服務體系,不斷提高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
1.大力發展老年文化體育設施。將老年文體活動設施建設納入城鄉建設規劃。通過新建、改建、擴建等方式,增加一批老年活動中心(室、站)。“十二五”期間,市、縣(市)區和鄉鎮(街道)3級建設示範性老年人活動中心,社區、村(居)建立老年活動場所。採取獎勵、贈送、配發等方式,為社區、村(居)老年活動場所配置一定文體設施。全市體育場館、圖書館、文化館(站)、美術館、博物館等公共文化活動場所向老年人免費或優惠開放。
2.加強老年文化體育組織建設。重點扶持一批在全國、全省有影響的老年文化團體,在縣(市)區建立“泉映晚霞”藝術團分團,形成老年文化體育活動的骨幹力量。引導村居、鄉鎮、街道老年人建立民眾性文化體育組織,廣泛開展健康向上的老年文化體育活動。加強對老年文化體育組織引導、管理和服務,提高老年文化體育組織的規範管理水平。
3.大力發展老年教育事業。將老年教育納入終身教育體系,進一步建立完善市、縣(市)區、鄉鎮(街道)、村(居)4級老年教育網路,形成以濟南老年人大學為龍頭,縣(市)區老年人大學為中心,鄉鎮(街道)、村(居)老年人學校為網點覆蓋城鄉的老年教育布局。到“十二五”末,註冊老年學員達到老年人口總數的10%以上。進一步加強老年大學(學校)學制、教學等方面的規範化建設。鼓勵舉辦多種形式內容健康的老年人培訓班,每年接受各類培訓教育的老年人達到30%以上。
4.堅持開展各種文化體育活動。以舉辦老年人藝術節為總抓手,以日常性娛樂活動為重點,積極打造室內活動與室外活動相結合、知識性活動與趣味性活動相結合、娛樂活動與健身活動相結合,以科學健康文明多樣的老年人文化體育活動為基本形式的老年人活動格局,並建立長效機制。
(六)建立健全老齡產業體系,大力提高銀色經濟發展水平。
1.優先發展養老服務產業。將養老服務業納入發展服務業扶持範圍,安排專項資金,支持養老服務業發展。“十二五”期間,重點發展養老護理、康復保健、生活照料等養老服務項目,初步形成產業化規模。積極開拓和培育養老服務市場,在家庭服務、社區服務、農村服務、商務服務、餐飲、文化體育、科技信息、旅遊、金融、物流等行業和領域,擴大為老服務業務範圍,滿足老年人多層次、多種類的服務需求。
2.大力開發老年產品。支持各有關行業、企業研究開發生產老年系列產品,促進老年用品升級換代,形成新的經濟成長點。積極研製老年護理用品、輔助用品、健身器材、理療和保健器材等老年人特殊用品。在保障性住房建設中規劃建設一定數量適合老年人居住的住宅。
3.加強銀色經濟運行管理。加大對銀色經濟的宣傳力度和政策扶持力度,促使各有關行業、企業積極參與銀色經濟發展。逐步制定各類老年產品標準,加強生產、行銷、宣傳、售後服務等方面的監管,確保產品質量和使用安全。“十二五”期間,初步建立政府推動、行業管理、社會參與、市場競爭的銀色經濟發展機制。
(七)建立老有所為管理服務體系,大力提高老年資源開發利用水平。
1.進行老年資源調查研究。重視發揮老年人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積極作用,圍繞老年人力資源、老年文化資源、老年科技資源以及老年人參與社會發展狀況等方面,進行老年資源調查研究,應對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勞動力短缺、公共服務壓力增大等問題。
2.組織老年人參加適宜的工作與活動。組織老年人在關心教育下一代、“銀齡行動”、基層自治管理、移風易俗、民事調解、養老服務、生產經營、文教衛生、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保護等方面發揮作用,參加適宜的工作與活動。支持低齡健康老年人自主創業,重點幫助低齡健康的貧困老年人通過創業脫貧致富。
3.加強服務與管理。把老年資源納入人力資源市場管理範圍,組織開展老年人才交流活動,搭建老年人才與社會需求對接的平台。尊重老年人的勞動,維護老年人參與經濟社會發展的正當權益。制定老年人參與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性意見或管理辦法,充分發揮老年人才的作用。
(八)建立健全老齡工作組織機構體系,大力提高老年人社會管理水平。
1.加強老齡工作機構和隊伍建設。進一步加大老齡工作機構和隊伍建設力度,提高開展老齡工作和加強老年人社會管理的能力。進一步理順工作關係,強化工作職能,強化老齡工作幹部培訓工作。
2.完善基層老齡工作組織網路。加強村(居)老年人工作委員會及工作制度建設,引導基層老年民眾組織規範發展。逐步建立家庭、社區、單位、政府部門、基層組織、老年人民眾組織相結合的老年人社會管理服務體系,結合社會養老服務、老年維權等方面,做好老年人社會管理工作。
3.加強退休人員社區管理服務工作。積極推進街道(鄉鎮)和社區勞動保障工作平台建設,拓展服務內容,提高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水平。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高度重視人口老齡化問題,將老齡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和年度計畫,及時協調解決老齡事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結合工作實際,認真貫徹上級有關政策,不斷健全完善我市推動老齡事業發展的政策和制度,積極調動社會各方積極性,使廣大老年人得到實惠。
(二)建立健全多渠道的老齡事業投入機制。加大老齡事業投入,重點在老年服務設施、老年文化教育、老齡科學研究和老年活動等方面加大投入,逐步加大福利彩票公益金、體育彩票公益金用於發展老齡事業的扶持力度。建立健全社會資金投入激勵機制,鼓勵民營資本和境外資金投入老齡事業。
(三)加強老齡宣傳和科研工作。不斷加大宣傳力度,積極營造有利於老齡事業發展的輿論環境。加強老齡宣傳陣地建設,開展豐富多彩的老齡宣傳活動,營造支持老齡事業發展的聲勢和氛圍。加強敬老文化建設,將尊老敬老道德教育納入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規劃,作為城鄉文明創建、公民道德建設、中國小德育教育和村規民約的重要內容。不斷加強老齡科研工作,充分發揮高校和社會科學研究單位的作用,不斷提高老齡科研的質量和水平。
(四)落實目標責任制。各有關部門要根據各自職能,對本規劃的目標任務進行分解,列入部門績效考核內容,認真抓好落實。各縣(市)區要結合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措施,紮實有效推進,努力完成目標任務。各級老齡委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做好老齡事業“十二五”規劃的組織實施工作。各有關部門要認真履行職責,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推動我市老齡事業不斷發展。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