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林業發展建設綠色濟南的決定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
為加快我市林業發展,加強生態建設,維護生態安全,建設綠色濟南,特作如下決定。
一、進一步增強加快林業發展,建設綠色濟南的緊迫感和責任感
   (一)我市林業建設取得了顯著成績。改革開放以來,我市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於加快林業發展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堅持抓生態林業建設,大力培育森林資源,不斷調整最佳化林業產業結構,加強森林資源管護,鞏固發展造林綠化成果,城鄉綠化水平不斷提高,森林資源迅速增長。全市有林地面積達到200.3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23%,林木蓄積量增至599萬立方米,果品年產量達到49萬噸,林業產業總產值達到25.3億元。林業對調整農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和發展農村經濟發揮著重要作用,在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
(二)加快林業發展面臨的形勢嚴峻。目前我市森林資源總量不足,質量不高,生態環境還比較脆弱;林業產業規模小,科技含量低,市場競爭力不強;亂砍濫伐林木、亂占濫用林地、亂捕濫采野生動植物等破壞森林資源的現象時有發生;全市尚有荒山面積50萬畝,沙化土地面積58萬畝,造林綠化任務依然繁重。
(三)必須把林業建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林業發展,對於改善生態環境,維護生態安全,發展生態文明,實現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的協調,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各級政府必須高度重視和加強林業工作,在貫徹可持續發展戰略中,要賦予林業以重要地位;在生態建設中,要賦予林業以首要地位;在農村小康建設中,要賦予林業以基礎地位,真抓實幹,努力營造山青水秀、綠樹成蔭、空氣清新的良好生態環境。
二、加快林業發展的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
   (一)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和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生態優先和“嚴格保護、積極發展、科學經營、持續利用”的方針,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和林業自身發展規律,全社會辦林業,全民搞綠化,大力培育、保護和合理利用森林資源,推進全市林業跨越式發展,最大限度地滿足社會對林業日益增長的多種需求,把我市建設成為山川秀美、生態和諧、可持續發展的現代化生態市。
(二)目標任務。到2007年,全市森林覆蓋率提高到25%以上,生態狀況進一步改善,林業產業實力增強;到2010年,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28%以上,重點區域的生態狀況明顯改善,林業產業結構明顯最佳化;到2020年,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並穩定在35%左右,建成比較完備的森林生態體系和比較發達的林業產業體系。
三、實施林業重點工程,加快綠化進程
   實施封山(灘)育林工程,劃定封育區,實行圍封禁牧,並加大南部山區人工造林的力度,提高森林植被覆蓋率,到2007年,完成封山(灘)育林10萬畝, 荒山造林10萬畝;實施平原綠化工程,構建以農田林網為主體,以四旁植樹、農林間作為補充,網、帶、片相結合的高標準的平原防護林體系,到2007年,新建完善農田林網30萬畝,完成10萬畝沙化土地造林,營造10萬畝沿黃防護林;實施綠色通道工程,在公路、鐵路、河流兩側植樹造林,形成綠化美化相結合的生態景觀,到2007年,完成國道、省道、高速公路綠色通道建設任務;實施退耕還林(果)工程,對25度以上坡耕地和水土流失、鹽鹼化、風沙化等生態脆弱區域實行退耕還林(果),擴大林地面積,到2007年,完成退耕還林(果)10萬畝。
四、深入紮實地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積極推動社會辦林業
   精心組織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義務植樹工作實行屬地管理,建立義務植樹登記制度和考核制度,推進義務植樹工作的基地化、制度化、科學化、規範化。各級綠化委員會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做好義務植樹的宣傳發動、計畫安排、任務分配、組織協調、檢查監督等工作,按照林業發展規劃,統一組織協調單位、系統承包荒山、荒地,建立義務植樹基地,加強檢查監督,提高義務植樹盡責率,提高實際成效。動員企業通過開展義務植樹,綠化企業周邊山地,改善企業及周邊環境。
鼓勵各單位和社會各界人士捐資建設生態公益林,鼓勵採取認建認養綠地、種植紀念樹、紀念林等形式開展義務植樹活動。對單位和個人捐資造林達到一定面積和標準的,由綠化委員會給予表彰。
五、大力發展林業產業,壯大林業經濟
   (一)加快推進林業產業結構調整。根據生態建設和市場需求,把林業發展與調整農村經濟結構和增加農民收入結合起來,採取有力措施,調整最佳化林業產業結構,因地制宜,發展乾鮮果品基地、速生豐產林基地、花卉苗木基地,提高經濟效益。加大林木良種引進、繁育、推廣力度,培育和開發具有地方特色的樹種,實現林果生產良種化,提高市場競爭力。
(二)加強對林業產業發展的引導和調控。以市場為導向,以林果產品貯藏加工業、林木種苗繁育業、木材加工業、森林生態旅遊業和野生動物養殖業為重點,抓好林業龍頭企業建設,推廣公司帶基地、基地連農戶的經營形式,將生產、加工、銷售有機結合,延長產業鏈條,實施一體化經營。積極培育和發展林業專業市場,調動林業經營者投資開發林業的積極性。市、縣財政每年安排的產業化資金要對林業龍頭企業、林場苗圃及區域性林產品交易市場重點扶持。努力擴大林業利用外資規模,引進外資造林和發展林產品加工業。積極推進林業標準化工作,建立與國際市場相適應的林產品質量標準體系、質量檢測檢驗體系、林業標準化技術推廣體系,實行森林認證制度。
六、深化改革,增強林業發展活力
    (一)積極推進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權的合理流轉。縣(市)區人民政府負責對森林、林木、林地所有權和使用權進行確權並核發林權證,建立林權檔案,依法維護林權所有者的合法權益。在明確權屬的基礎上,遵循市場經濟規律,採取所有權和使用權相分離的經營方式,鼓勵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權的合理流轉。各種社會主體都可以通過承包、租賃、轉讓、拍賣、劃撥等形式參與流轉,促進林業生產要素的合理流動和林業資源的最佳化配置。當前重點做好宜林荒山荒地使用權的合理流轉,凡承包、租賃、拍賣荒山荒地造林營林的,要限期3年內綠化。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權可依法繼承、抵押、擔保、入股和作為合資、合作的出資條件。在流轉過程中,堅持公開、公平、公正、自願、互利和依法管理的原則,防止出現亂砍濫伐、改變林地用途、改變公益林性質等現象。國有林業經營單位通過轉讓林地使用權取得的轉讓資金,由財政和林業主管部門監督使用,全部用於發展林業。集體經濟組織通過轉讓林地使用權取得的轉讓資金,實行專戶儲存,全部用於林業建設。
(二)支持非公有制林業發展。要進一步明確非公有制林業的法律地位,切實落實“誰造誰有、合造共有”、“誰投資、誰受益”的政策,為各種林業經營主體創造公平競爭的環境。鼓勵各種社會主體跨所有制、跨行業、跨地區投資發展林業。凡有能力的單位和個人都可單獨或合夥參與林業開發,從事林業建設。
各種社會主體依法取得荒山荒地荒灘使用權後,所在地縣(市)區人民政府要及時核發林權證書,可以納入林業重點工程建設範圍。經檢查驗收達到工程造林標準的,享受重點工程待遇。對各種社會主體在生態區位特別重要地段營造的生態公益林,所在地人民政府可給予一定的補償。
(三)深化國有林場、苗圃管理體制改革。國有林場、苗圃要建立權責利相統一、資產和人、事管理相結合的森林資源管理體制。生態公益型林場、苗圃的主要職能是保護和培育森林資源,按公益事業單位管理,林場、苗圃的基礎設施和造林、營林、護林等建設項目所需資金按行政隸屬關係納入同級財政預算和基本建設計畫。商品經營型林場、苗圃按市場機制運作,實行企業化管理,積極參與市場競爭。混合經營型林場、苗圃兼有生態公益和商品經營兩種職能,對其生態效益部分按規定給予經濟補償。
按照有利於森林資源保護,有利於提高自我發展能力的原則,鼓勵國有場圃利用合資、合作、入股等多種形式,吸引社會資金、技術、人才等生產要素,聯合經營森林資源,不斷增強發展活力。
(四)實施林業分類經營管理。根據資源現狀,搞好林業分類經營規劃,合理劃定生態公益林和商品林。生態公益林以政府投資為主,吸引社會力量共同建設;商品林面向市場,由經營者自主經營,政府給予必要的扶持。
營造生態公益林的,按照國家規定嚴格控制林木採伐,享受森林生態效益補償。營造商品林的,自主確定採伐年限和採伐方式,保證及時採伐更新。
七、加大對林業建設的政策扶持力度
   要不斷增加對林業建設的投入。按照分類經營、分級負責的原則,市縣兩級人民政府自2005年起建立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制度,將補助資金列入同級財政預算, 並逐步增加資金規模,鞏固和擴大生態公益林規模,充分發揮其生態和社會效益。市級森林生態效益補助資金由市財政部門會同林業等部門制定管理辦法並組織實施。
各級人民政府要把林業建設所需資金納入公共財政支出,確保封山(灘)育林、平原綠化、綠色通道、退耕還林(果)等重點工程建設和森林資源保護管理、林業行政執法、基礎設施建設等工作的開展。農業綜合開發、扶貧開發和水土保持等財政支農資金,要不斷增加對林業建設的投入比重。
鐵路、交通、建設、水利主管部門新建工程的綠化經費,列入工程建設預算,實行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同步驗收。煤炭、石油、礦產、木漿造紙、人造板加工等企業和大中型水庫,按規定從經營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育林費,用於造林綠化或工業原料林基地建設。依託森林資源從事森林旅遊開發的單位每年要拿出一定的經費,用於森林資源的發展和保護。
落實國家對林業實行的長期限、低利息的信貸扶持政策。對個人造林育林,金融機構要適當放寬貸款條件,擴大面向農戶的小額信貸和聯保貸款。林業經營者可依法以林權證或林木抵押申請銀行貸款。
八、積極發展林業科技,強化科技興林
   加強林業套用技術的研究和推廣。緊緊圍繞當前林業發展中的關鍵技術問題,重點抓好林木良種引進選育、種質資源保護利用、林農複合經營、荒山荒地造林、主要森林病蟲害防治、生物防火、林產品加工轉化等技術研究和推廣,提高林業科技成果的轉化率。建立健全各級林業科技推廣服務體系,完善林業科技推廣網路。
調動林業科技人員的積極性。鼓勵和支持林業科技人員,通過創辦科技型企業、建立科技示範點、開展科技承包和技術諮詢等形式,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加大對林業職工和林農、果農、花農的教育、培訓力度,提高林業建設者的整體素質。
九、堅持依法治林,保護森林資源
   (一)加強林業法制建設。要認真抓好林業法律法規的宣傳和貫徹執行,不斷提高全民的林業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根據林業發展的實際和需要,加快地方林業立法工作,為依法行政、依法治林提供法制保障。
(二)加強森林資源保護管理。加強資源林政、森林公安、森林植物檢疫、野生動植物保護、林木種苗生產經營管理等林業行政執法隊伍建設。林業、公安、監察、工商、國土資源等部門要相互配合,加大執法力度,依法嚴厲打擊亂砍濫伐林木、亂占濫用林地、亂捕濫獵野生動物、非法運輸經營加工木材和非法運輸、經營利用野生動物及其產品等各種違法犯罪行為。加大森林和野生動植物、濕地資源和自然保護區管理力度,建立健全森林資源動態監測體系,加強森林資源監督管理。
落實森林防火行政領導負責制和部門分工責任制,強化森林防火工作的管理監督。進一步增加財政投入,加強森林防火監測瞭望、預測預報、指揮通訊和林火阻隔等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健全各級森林消防隊伍,增強撲救森林火災的能力。到2006年,在全市建立13處森林防火微波監控點,建成森林防火監控網路。
建立健全森林病蟲害防治體系,重點加強森林病蟲害預測預報、森林植物檢疫和防治服務網路建設。對主要森林病蟲害,逐步實行工程化治理,嚴防外來有害生物入侵和檢疫性有害生物的傳播蔓延。
(三)加強基層林業機構建設。鄉鎮林業站是林業生產經營管理的基層機構,要理順管理體制,做到人員、經費、職責“三落實”,充分發揮其政策宣傳、資源管護、林業執法、生產組織、科技推廣和社會化服務等職能和作用。
十、切實加強對林業工作的領導
   (一)堅持和完善林業建設目標管理責任制。各級政府主要負責人是林業建設的第一責任人,分管負責人是林業建設的主要責任人。對林業建設的主要指標實行任期目標管理,嚴格考核。
(二)動員全社會力量關心和支持林業工作。要充分發揮各級工會、共青團、婦聯和民兵、青年、學生組織及其他社會團體的作用,動員社會各界力量,投身國土綠化事業。大力加強林業宣傳教育工作,不斷提高全民的生態安全意識,努力營造全社會關心、重視、支持建設綠色濟南的良好氛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