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之奔海,自然之道。出自成剛小說《再扶漢室》第二十章大破齊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濟之奔海
- 出自:《再扶漢室》
出處,介紹,駐觀濟水片段,濟之奔海文化內涵,
出處
濟之奔海,自然之道。出自成剛小說《再扶漢室》第二十章大破齊國。是齊王簡至光謀士卜良闡述的有關人生歸宿的道理的第一句話。
介紹
濟水地位非常煊赫。古人把有獨立源頭,並能入海的河流稱為“瀆”。《爾雅》中提到的四瀆:江、河、淮、濟,就是古代四條獨流入海的河流,“濟”指的就是濟水。古皇帝祭祀名山大川,即指五嶽和四瀆。唐代以大淮為東瀆,大江為南瀆,大河為西瀆,大濟為北瀆。今在濟源市城北的濟瀆廟,就坐落於濟水東源上,是為祭祀濟瀆神“清源王”而建築的,占地120餘畝,建設規模宏偉,它不僅是河南省現存規模最大的建築群之一,而且是現今四瀆中惟一保存較好的祭祀廟宇。
濟之奔海,自然之道,揭示的就是一種自然歸宿的道理。包括人生、政治、經歷等都存在一個最終到哪裡去的問題,這也是哲學所需要考慮的問題。“濟之奔海,自然之道”
濟之奔海,自然之道,揭示的就是一種自然歸宿的道理。包括人生、政治、經歷等都存在一個最終到哪裡去的問題,這也是哲學所需要考慮的問題。“濟之奔海,自然之道”
駐觀濟水片段
二卜遺書於齊王曰:“臣等野人,本不足與大王謀,蒙得簡拔,待以國士。臣等感涕,故為犬馬,今大王奄有三齊,欲成霸業,臣等才疏恐負王望,願老於林泉,無心爵祿,書不盡言。”
齊王得書大驚曰:“二卜何棄我而去?”急使肖讓留之。二卜駐觀濟水,見讓趕來。問曰:“子謙何來?”讓曰:“公等遺書作辭,主公深重公才,奈何速去!”良喟然長嘆,以鞭指濟曰:“濟之奔海,自然之道。主公吞齊望河,氣盈已極,月盈必虧,水滿必溢。主公自恃大功,迷於享樂,分兵四鄙,已至強弩之末,我等無回天之術!張明叔新破燕、趙,必來攻齊。主公驕溢,難容舊臣,我等若久事之,恐難全身。我等此去,實為避禍,子謙明達之士,何不容允?”
讓嘆曰:“主公驕狂,我亦欲去,奈久事之,辭之無詞,願先生教我遁術!”良但笑不言,讓曰:“若不得計,當蹈河*!”撩衣欲跳。良止曰:“子謙勿躁,已有良策!”遂附讓耳言,讓大喜,上馬自回。二卜縱馬他去。
齊王得書大驚曰:“二卜何棄我而去?”急使肖讓留之。二卜駐觀濟水,見讓趕來。問曰:“子謙何來?”讓曰:“公等遺書作辭,主公深重公才,奈何速去!”良喟然長嘆,以鞭指濟曰:“濟之奔海,自然之道。主公吞齊望河,氣盈已極,月盈必虧,水滿必溢。主公自恃大功,迷於享樂,分兵四鄙,已至強弩之末,我等無回天之術!張明叔新破燕、趙,必來攻齊。主公驕溢,難容舊臣,我等若久事之,恐難全身。我等此去,實為避禍,子謙明達之士,何不容允?”
讓嘆曰:“主公驕狂,我亦欲去,奈久事之,辭之無詞,願先生教我遁術!”良但笑不言,讓曰:“若不得計,當蹈河*!”撩衣欲跳。良止曰:“子謙勿躁,已有良策!”遂附讓耳言,讓大喜,上馬自回。二卜縱馬他去。
濟之奔海文化內涵
濟水,三隱三現,卻至清遠濁,堅守其節,這種情操,是中國古代文人士子們畢生追求的境界。“濟源山水好,老尹知之久。常日聽人言,金秋入吾手。”這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在河南做官時來濟的感嘆。置身濟水之上,“自今稱一字,高潔與誰求;惟獨是清濟,萬古同悠悠。”高潔,是古人眼中的濟水。雖然濟水位尊四瀆,卻波瀾不驚,溫文爾雅,這種潤澤萬物,澤被百世的品德,正是君子們必備的恩澤天地,不求聞達的秉性。於此相對應,中國古代通常把品德高尚,不慕榮華的知識分子稱為“清流”。這也是為什麼千年來,這條早已消失的河流一直沒有被人遺忘,始終流淌在每一位中國人心中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