濉1216(小麥品種)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明麥133是由濉溪縣農業科研試驗站2004年所育雜交組合,即泛麥5號×(泛麥5號×煙1604),採用混合系譜法選育而成的小麥品種。

濉1216幼苗半匍匐,葉片寬長,葉色深綠,冬季抗寒性好。株型稍鬆散,旗葉短小、上沖,莖稈蠟質重,穗層厚。穗紡錘型、白殼,長芒,白粒,子粒長圓形,半角質,飽滿度一般。該品種中抗小麥赤霉病、白粉病,中感小麥紋枯病,容重801克/升,粗蛋白(乾基)14.31%。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濉1216
  • 親本來源:泛麥5號//泛麥5號/煙1604
  • 作物名稱:小麥
  • 選育單位:濉溪縣農業科研試驗站
  • 審定編號:皖麥2016034
選育過程,特徵特性,產量表現,適種區域,栽培技術,適期適量播種,科學施肥,化控,病蟲草害防治,

選育過程

明麥133是由濉溪縣農業科研試驗站2004年所育雜交組合,即泛麥5號×(泛麥5號×煙1604),採用混合系譜法選育而成的小麥品種。該品種於2016年通過安徽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為皖麥2016034。

特徵特性

  • 農藝特徵:“濉1216”幼苗半匍匐,長勢旺,葉片寬長,葉色深綠,冬季抗寒性好。分櫱力強,成穗率一般。春季起身拔節略晚,兩極分化慢,抽穗晚,耐倒春寒能力較好。株高82厘米,莖稈彈性好,抗倒伏能力強。株型稍鬆散,旗葉短小、上沖,莖稈蠟質重,穗層厚。後期根系活力好,熟相好。穗紡錘型、較大,碼稀,白殼,長芒,白粒,子粒長圓形,半角質,飽滿度一般,黑胚率較低,容重較高。
  • 抗性:“濉1216”抗寒能力極強,冬季抗旱性較好,尤其是在冬天氣溫低於-1℃左右,具有良好的抗寒性能,在春季也同樣具有良好的表現,對倒春寒表現整體較好。在春季平均溫差在3—10℃,具有良好的抗旱表現能力。中抗小麥赤霉病、白粉病,中感小麥紋枯病。
  • 品質特性:容重801克/升,粗蛋白(乾基)14.31%,濕麵筋(以14%水分計)30.1%,沉澱值27.0,吸水量52.9毫升/100克,麵團形成時間2.9分鐘,穩定時間4.6分鐘,弱化度108F.U.,粉質質量指數59毫米,評價值47,最大拉伸阻力265E.U.,延伸性120毫米,能量43.2厘米2,硬度指數51.8。

產量表現

濉1216在安徽省區試中產量表現:2013—2014年度區域試驗平均產量9300千克/公頃,較對照品種增產10.38%,居D組第1位,9點匯總全部增產;2014—2015年度區域試驗產量8376千克/公頃,較對照品種增產8.21%,居C組第3位,9點匯總全部增產。2015—2016年度生產試驗產量8163千克/公頃,較對照品種增產7.97%,居半冬性三組第1位,6點匯總全部增產。目前,該品種正在參加中國黃淮南片小麥生產試驗,2年區試表現:2014—2015年度平均產量8206.5千克/公頃,較對照周麥18增產4.78%;2015—2016年度繼續試驗,平均產量8206.5千克/公頃,較對照周麥18增產6.67%。2年平均產量8206.5千克/公頃,較對照周麥18增產5.73%。

適種區域

濉1216適宜在安徽省沿淮、淮北地區種植。

栽培技術

適期適量播種

按照以“葉齡定積溫,以積溫定播期”的原則,安徽省沿淮、淮北地區適宜的播期為10月5—20日。應確定合理的播種量,高肥力地塊播量150—165千克/公頃,中低肥力地塊播量165—225千克/公頃,如延期播種,以每推遲3天增加播種量7.5千克/公頃為宜,以保證冬前分櫱數900萬—1050萬個/公頃,春季分櫱最高分櫱1200萬—1350萬個/公頃,成穗數600萬—675萬穗/公頃的高產群體結構。
播前精細整地,足墒下種,淺播勻播,無斷條、無漏播、無重播,播行端直,使用包衣種子或藥劑拌種,確保苗勻苗全,要求播種深度4—5厘米,下種均勻,深淺一致。

科學施肥

根據前茬地力基礎,科學配方施肥,按照產量指標培肥地力,儘量增施有機肥,提高氮、磷、鉀肥供應水平。產量指標9000千克/公頃,建議全生育期施肥量:一般施有機肥45噸/公頃、純氮300千克/公頃、磷肥150千克/公頃、鉀肥112.5千克/公頃、鋅肥15千克/公頃。其中氮肥基肥和拔節孕穗肥各占50%;有機肥及磷、鉀肥作為基肥一次性施入。
噴施葉面肥可在小麥灌漿期噴0.2%—0.3%磷酸二氫鉀溶液,或0.2%植物細胞膜穩態劑溶液750—900千克/公頃。

化控

拔節初期群體偏大麥田,選晴好天氣用多效唑可濕性粉劑900克/公頃兌水600千克/公頃噴施葉片,控制基部一、二節間伸長,避免倒伏,造成減產。

病蟲草害防治

小麥中後期病蟲害有白粉病、鏽病、吸漿蟲、蚜蟲等。小麥拔節後當小麥白粉病小麥鏽病病株率達60%以上時,可用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900克/公頃或12.5%烯唑醇乳油750毫升/公頃兌水750千克/公頃噴施防治。穗蚜用50%辟蚜霧120—150克/公頃,或10%吡蟲啉150—225克/公頃兌水噴霧,可兼治灰飛虱;防治小麥吸漿蟲可在小麥抽穗至揚花初期的成蟲發生盛期,用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300—450毫升/公頃兌水噴霧,兼治一代棉鈴蟲;防治麥蜘蛛可用1.8%阿維菌素3000倍液噴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